《情緒勒索》:只要你不接受,交易就不成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情緒勒索是雙向的,當雙方都處在「界限不清晰」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有情緒勒索發生。
六年前當了媽媽後,開始關注親子、教養等等議題。其中,「情緒勒索」便是一個新鮮名詞。
我初聽到這個名詞,是在我生育老大時,「百歲派」和「親密派」兩種育兒方式是媽媽們討論的話題。推崇「百歲派」的媽媽友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大概是「哭了不要馬上抱,久了他就會情緒勒索你。」
那時我想,原來,孩子會用哭來情緒勒索父母。
日後,我沒有走上百歲派的教養路線,也逐漸淡忘了「情緒勒索」這個名詞。直到最近,因為我開始看周慕姿的書,她的成名作又被拉上檯面,書名正是《情緒勒索》。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行情緒勒索

看完書後,我發現過往對於「情緒勒索」存在著諸多誤解。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情緒勒索這項「交易」成立與否,在於對方勒索了你,而你接受了。
這也是為什麼情緒勒索發生的場景,往往是彼此認識、親近的人。
假設有一位陌生人突然在路上對著我們大哭說:「我沒有工作,都是你的錯!」的時候,我們只會覺得對方是不是認錯人了,感覺莫名其妙,但並不會感覺「被情緒勒索」了。
但是,如果這位陌生人變成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伴侶、我們的父母或是我們的同事、上司時,我們可能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是我的錯?」
這樣的不同,界定了「情緒勒索」與勒索不同之處:我們可能會被陌生人勒索,但不會被陌生人「情緒勒索」。
由這個不同進而引發思考:為什麼我們會被認識、親近的人情緒勒索呢?
情緒勒索和表達情緒,有什麼不同?
有些人會說,我不是情緒勒索,我只是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這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情緒表達只是陳述了當下的情緒,而情緒勒索則傳遞出了「對方要為我的情緒負責」的訊息,進而達到「你要照我說的做」的目的。
情緖勒索的重要目的,其實就是「控制」,要旁人聽從自己的,並且不得反抗。這也是為什麼,情緒勒索非常容易在上下關係中遇到,即使對象是平級的,但也隱隱有種階級感。
而施行者最常使用的手段有三種:貶低價值感、增加罪惡感、剝奪安全感。藉由讓對方產生這三種自我質疑的情緒,而達到要求對方照自己意思行動的目的。
像是父母會對成年子女說:「你不聽我的,我就去死」(增加罪惡感);「你不乖乖聽話,你不要回家了」(剝奪安全感)。上司會對下屬說:「大學畢業有什麼用,你要不要考慮辭職?」(貶低價值感和剝奪安全感),其實傳遞出的核心訊號都是「你要聽我的」。
因此,回到最前面的場景:嬰幼兒有沒有可能對父母情緒勒索呢?我覺得多數場景的答案是否定。因為嬰幼兒的手段並不成熟,他們的哭鬧帶給父母的是「煩躁感」,或許偶爾有一些「罪惡感」。但大多數的情況,父母是為了「減低自己的麻煩」或是「顧慮他人的眼光」,而「勉為其難」地讓嬰幼兒的目的達成。

情緒勒索,有「加害者」和「被害者」嗎?

或許有人已經發現,我在上個段落中使用的是「施行者」,而非「加害者」,這是我非常喜歡周慕姿書中的其中一個表達方式。
先回歸到最初的前提:情緒勒索是一場「交易」,而且是雙方都接受了才會完成的類型。換句話說,這場交易中多少含有「你情我願」的成分。周慕姿在書中回答「為什麼我們會被最親近的人親緒勒索?」,因為我們會在乎他們的感受,進而買單他們情緒勒索的行為。
之所以不將他們稱呼為「加害者」,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也是被情緒勒索的過來人」,而且「他們只知道這種溝通方式」。因此,當他們擁有權力,或是自身上下階級關係反轉後,他們也只會使用這樣的方式溝通。而且,這個方式雖然造成了困擾,但是「仍是有用的」。
當我們(包含施與受雙方)並未覺察到自己已經身陷這個惡性循環時,只能讓它無限loop。但是,當我們觀察到這個現象時,就可以思考如何打開僵局。

設定界線,打開情緒勒索的僵局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多數都會贊同「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為什麼情緒勒索這個「控制」的手段,卻也幾乎是每個人都曾經遇過的問題?
周慕姿認為,這是由於雖然我們認同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但卻沒有真正把他人和自己區分開來,也就是「界線不清晰」。尤其是在有權力上下的環境中,這個界線會更加地不明顯。
如同父母的「我是為你好」,在這個想法下,很多控制行為都可以合理化。上司對於下屬工作成效評比的權力,可以讓他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再來說「不合理的訓練是磨練」。
但是,接受者並非全然無力反抗。如何為自己建立清晰的界線,是打開情緒勒索僵局的首要之道。當然,一開始進行時,勢必會感到相當的不舒服以及極度的壓力。
我很幸運,我的父母是幾乎不曾情緒勒索的人。因此我唯一有所記憶的例子,是在職場的相處經驗。我在第一個職場工作了近十年,是一間小公司,和老闆也有相當程度地接觸和熟悉。
當時,一位比我資深的員工和老闆不歡而散。因為彼此工作領域不同,他的突然離職讓我們很是手忙腳亂了一陣子。當我們和老闆提出補人的要求時,卻反而被指責了「為什麼我們都不多一點學習精神」、「為什麼我們都不會管理」,以致於「工作交接不順」、「沒有及時反應老員工的異狀」。
我曾經因為這些言論而低落了好一陣子,真心地認為「這是我的問題」,「因為我,讓老闆很為難」。我因此額外去學習老員工負責的領域;但即使速成,也不若一位老手來得熟練。
然而,一種違和感也在我的內心發出質疑:這是老闆和老員工之間協調不成,為什麼我會是被指責的對象?為什麼是我必須頂替這個職務?
這個思考過程,花了我超過一年的時間,我才可以肯定地說出:老員工的離職不是我的問題,老闆不應該甩鍋給我。而這還只是在我和老闆有明確相處時間的情況下,如果是親子之間,這個界限勢必更不明晰,也需要更多氣力與時間將別人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區別開來。
畫出界限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覺察,只有當我們正視自己的感覺,擁抱自己的感覺,我們才可能明白,別人的生氣不是我們的生氣,別人的失望也不是我們的失望。我們只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無須無條件接受別人拋出的球。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週近況更新 居家整理課已經上完了,我覺得是內容非常充實的課程。第一期的優惠價格也即將結束(就是到今天)。想知道更仔細的心得,可以點文看看喔。 體重上升得有點多,被醫生要求要稍微控制一下。加上下次產檢前要驗血糖了,這兩週要比較控糖。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連結。
如果回到學生時期的我,我會和家政老師說:不要再教織毛線了,教教我們如何整理家裡吧! 我的整理之路,是由2016才開始的。從小,我不是個特別會整理物品的人。長大了,整理的範圍也限於「自己的物品」。成家後,因為一直和長輩住,也總是用「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東西」來說服自己不需要學習理家。
7/18-7/24週報 本週近況更新 迎接了自己38歲的生日,謝謝同事的小蛋糕,以及家人朋友們的祝福。 我家的年一度的酪梨旬開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愛吃,所以一年大概也就只有這 10 天,可以天天早上一杯酪梨豆漿。這是今年想到的新吃法,擔心牛奶的乳糖會讓血糖太高,意外地開發出新吃法。
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有時候越是正向的信念,越有可能藏著木馬程式。像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可能牽引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信念。 我們內在藏有多少木馬程式?如何判斷?
本週近況更新 最近開始有「行動不便」的感覺,上週幾乎天天都在追車,被司機大哥念了兩次。決定把出門鬧鐘提早 5 分鐘,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隨著肚子越來越大,胎動也明顯了起來。這兩天開始有被踢到宮縮的情況發生,都要慢慢調整呼吸,等待宮縮結束。 有圖有文週報內容,請由此進入。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本週近況更新 居家整理課已經上完了,我覺得是內容非常充實的課程。第一期的優惠價格也即將結束(就是到今天)。想知道更仔細的心得,可以點文看看喔。 體重上升得有點多,被醫生要求要稍微控制一下。加上下次產檢前要驗血糖了,這兩週要比較控糖。 有圖有文的週報,請點此連結。
如果回到學生時期的我,我會和家政老師說:不要再教織毛線了,教教我們如何整理家裡吧! 我的整理之路,是由2016才開始的。從小,我不是個特別會整理物品的人。長大了,整理的範圍也限於「自己的物品」。成家後,因為一直和長輩住,也總是用「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東西」來說服自己不需要學習理家。
7/18-7/24週報 本週近況更新 迎接了自己38歲的生日,謝謝同事的小蛋糕,以及家人朋友們的祝福。 我家的年一度的酪梨旬開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愛吃,所以一年大概也就只有這 10 天,可以天天早上一杯酪梨豆漿。這是今年想到的新吃法,擔心牛奶的乳糖會讓血糖太高,意外地開發出新吃法。
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有時候越是正向的信念,越有可能藏著木馬程式。像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可能牽引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信念。 我們內在藏有多少木馬程式?如何判斷?
本週近況更新 最近開始有「行動不便」的感覺,上週幾乎天天都在追車,被司機大哥念了兩次。決定把出門鬧鐘提早 5 分鐘,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隨著肚子越來越大,胎動也明顯了起來。這兩天開始有被踢到宮縮的情況發生,都要慢慢調整呼吸,等待宮縮結束。 有圖有文週報內容,請由此進入。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起初,我以為情緒勒索是一種單向的操控,覺得只有當他人過度施壓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情緒勒索其實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互動循環,情緒勒索往往是在雙方都有需求缺口的情況下產生,也就是說它甚至需要「受害者的默許」才會成立。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聊一個在我們生活中可能經常遇到的話題——情緒勒索。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曾經被情緒勒索過呢?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討這個現象,並試著理解它的本質。 首先,什麼是情緒勒索呢?這個詞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提到“不要情勒我”之類的話...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起初,我以為情緒勒索是一種單向的操控,覺得只有當他人過度施壓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情緒勒索其實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互動循環,情緒勒索往往是在雙方都有需求缺口的情況下產生,也就是說它甚至需要「受害者的默許」才會成立。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聊聊一個在我們生活中可能經常遇到的話題——情緒勒索。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曾經被情緒勒索過呢?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討這個現象,並試著理解它的本質。 首先,什麼是情緒勒索呢?這個詞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提到“不要情勒我”之類的話...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有關原生家庭對人的情緒勒索以及個人成長的故事,藉此讓大家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解決,同時也希望大家從童年的陰影走出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個人一定都是值得好好被愛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慕姿老師說在親子、伴侶關係中,因為情緒界限不清造成的各種無意識情緒勒索;菊仙老師說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該管就要管。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仍會因為擔心衝突減損了親子與伴侶關係的存款額度,導至關係失衡。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慢慢從惡性循環解套呢?請聽我細細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