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閱讀心得: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EQ高不代表沒有情緒

過年的時候,長輩總是問你這、問你那,問你薪水多少,問你要結婚了沒,雖然覺得煩躁,但又要顧及輩份倫理,你只好把情緒壓抑著,面帶微笑的回應。情緒越積越多,來不及消化的狀態下,你可能就會開始生氣:「到底關你們什麼事!」「為什麼一直問我!」因而產生止不住的情緒化思考。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的作者水島廣子是名精神科醫師,也是在「人際關係治療」領域的權威。他在過去的看診經歷,以及任職眾議會議員的經驗中,遇見許多深受「情緒」困擾的人。因此出版多本著作,希望能夠透過人際關係治療法,帶大家學習面對負面情緒。《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就是給容易「情緒化」或是避免「情緒化」的人如何更加了解自己的實用指南。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忍耐,是一種美德」呢?從小到大,我們常被要求,不能生氣、不要怕、不要那麼愛哭。這都讓我們認為,產生負面情緒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也認為「情緒化」是不被允許的。然而,你知道嗎?「情緒化」的確是因為「情緒」高漲而產生,但會「情緒化」,其實是我們不夠去認識「情緒」,總是試圖壓抑、忍耐它的存在而導致的結果。這時,有人會說:「我很會控制我的情緒,沒有問題的!」但其實沒有人是沒有情緒的,而是沒有覺察,或是試圖假裝它不存在。因為怕被認為是個很多「地雷」的人,而硬是忽略情緒,這樣長期刻意壓抑內心的狀態,除了讓你失去自由,也無法全心全意的和他人相處。
也因此,我們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並接受自己的情緒
負面情緒可能因為兩種情況而產生:一,計畫被打亂,就像你原本安排好了一個驚喜要給另一半,但他卻預定了另一場與你無關的聚會。以及第二種,穩定的內心遭受衝擊,當一個人任意的對你進行論斷(judgement),你是不是會感到很無言,想對他翻白眼?任誰遇到這些情況,都是可能生氣的。但是我們要了解,情緒是身體的感知,並沒有對錯,而是使用和思考方式錯了。在這些情況下,除了憤怒以外,你還有沒有感受到別的情緒呢?像是寂寞?悲傷?試著去肯定並接納它們,再確實的把自己的情緒傳達給身邊的人,而不是因為情緒化而大吼著「隨便你!我再也不要理你了!」這種偏離了核心目標所進行的錯誤自我防衛,反而會造成溝通阻礙,導致令人遺憾的後果。

「誠實」傳達、撫慰自己的情緒為上策

當自己受到不合理的對待時,就很有可能產生「情緒化」的症頭。記得《被討厭的勇氣》嗎?裡頭提到了阿德勒心理學一個重要的槪念,稱作「課題分離」,這個「課題」就類似書中所提到的「領域」的概念。當有任何煩惱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釐清,這個課題是在自己的「領域」,還是別人的?如果在別人的領域,請將對方當作在自己的領域裡發言,不必理會。但當課題落在自己的領域時,我們就要對此負責,確實傳達感受而非忍氣吞聲,才是更成熟、健康的做法。
我們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違背心中對於「正確」的想像,硬是要追求是非對錯。但其實,除了對錯以外,我們可以做的是,保持真實(authenticity)。每一種情緒都代表真實的自己,誠實的面對自己,增加「自我肯定感」就無需仰賴別人的評價來肯定自我。然而,作者表示,這並不代表著會因為不接受勸告而無法進步。人類是時刻進步的存在,只是步調與過程各不相同。什麼東西對自己有價值、有益處,自己是最清楚的。當別人的建議是在認同你的現況下所提供,那可能就是對你有所助益的建言。

我不要再被情緒綁架了

容易「情緒化」的人,常常是受困在情緒起伏裡,無法處理而陷入困境的人。忘記關心自己的情緒是否被照顧,就容易被情緒所綁架。作者總共提出了七個習慣,來擺脫「地雷型」人設:維持身心平和、釐清問題的「領域」、撰寫「好友筆記」、以「我」為主語思考、關閉「應該」而是「想要」、離開現場冷靜,以及刻意繞過「情緒地雷」
撰寫「好友筆記」是個很容易實踐的練習。一開始有提到,要變得不情緒化首先需要做的是好好理解、承認並且接納自己的情緒。無論是焦躁不安、火冒三丈,還是灰心喪氣,請在筆記本上簡單的寫下情況以及自己最真實的心情。這時,可以搭配著「以『我』為主語思考」的方式。例如,想著「『我』感到受傷」的情緒,而不是想著「『那個人』瞧不起我」。接著,想像好友會跟你說什麼,將好友可能給予的安慰也試著寫下。這樣的練習能夠讓情緒重新被關注,進而誠實面對自己,以提升自我肯定感。
和情緒和平共處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及處理的人生課題。在《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中,我認為除了坦然面對及理解自己的情緒外,適時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鞋子裡,設身處地的思考對方處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多用作者提供的方式在日常練習,當受到攻擊,或是情緒到達高點時,就能夠用更具情商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越想越氣,搞得兩敗俱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