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74集|「論文門」成了選舉攻防 政治與大學的曖昧關係

文 / 李芸屏
日前,桃園市市長候選人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引發抄襲爭議,中華大學與台大國發所已成立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審查林的論文,此案更引起政黨之間的政治攻防。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周平認為,這樣的政治角力僅只是表面最容易看見的部分,如果學術的本質是真理,那麼必須進一步探問的是,為何這麼多政治人物需要碩士專班的學歷?
政學關係重疊 高等教育商品化 在台灣,不少政治人物以為需要學歷才能登上更高地位,致使追求知識的學術界與追求權力的政治界,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領域逐漸重疊,甚至形成「產官學」三位一體。
周平認為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進行分析。首先,台灣在高等教育投注的總體預算,在OECD成員國中素來敬陪末座,僅占年度GDP的0.39%,而其他的OECD成員國皆超過1%。由於預算不足,政府透過鼓勵公立學校行政法人化,自行開闢財源作為解決方式;而在公立學校預算已經不足的狀況下,私立學校能分得的資源只會更少,這也使私校必須另籌財源。
周平認為,這樣更加市場化和商品化的高等教育,因為資源有限,校內的主政者必須透過非常政治的方式進行資源連結與關係經營,學術不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另一方面,由於學歷成為從政的必需品,政、學之間的連結成了政治人物的加分管道。
第一種「政治門神」:在職進修的政治人物 為了解決財源壓力,收取高額鐘點費的在職專班,如EMBA、產學專班等成為校方相當可觀的收入之一,同時也能提升學校的註冊率;對於政治人物而言,在職專班則正好契合自身對學歷的需求。不過,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到大學進修,除了增加自己的學識能力,也可以增加大學的「門面」,有助於與地方政府或企業建立關係,甚至增取資源,這便是第一類的「政治門神」。
然而,周平也指出,許多從政的學生必須兼顧工作,缺課嚴重,有些教師則會因為學生是政治人物而遷就,因此即使上課狀況不佳,課程也能過關;此外,這類學生的學術基礎通常較不足,再加上沒有時間,致使抄襲、造假或代寫等現象層出不窮。
第二種「政治門神」:學官兩棲的雙薪教授 另外一種「政治門神」,則身兼前官員與大學教授的身分,且多半同時負責校內的行政工作,甚至是一級主管或大學校長。由於台灣的高教資源是建立在競爭型獎補助與評鑑機制之上,這類型的政治門神大量進到私校,他們與既有教育體系有良好關係,也了解補助生態,容易有利於資源的爭取。
周平表示,早在2016年,高教工會就曾針對此事召開記者會,希望修改《教育部組織法》,若官員在卸任前五年內,其業務與教育經費有所關聯者,卸任後三年內不得到私校擔任校長或副校長等一級主管職位,當時,教育部長潘文忠也表示同意。然而,法規最終仍未訂定,迄今已有三十多位「政治門神」任職私校。
周平指出,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就身兼十七間學校的職務,自2012年退休至今,收入保守估計約3380萬元;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則任職於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育部前次長陳德華擔任台北政經學院的召集人。周平也說,自己任教的南華大學校長、副校長與部分一級主管中,就有三位曾在教育部擔任次長、司長與主秘。
私校為何對於這類政治門神有如此高的需求?周平解釋,除了資源爭取的優勢,對於瀕臨退場、面臨教學品質查核或招生困境的學校而言,他們都能給予校方極大的幫助。
當政治凌駕學術 被扼殺的學術精神 不過,「政治門神」真的會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不當作為嗎?周平認為,學術原本的目標應該是追求真理與學術自由,不受政治、權力或利益干擾。因此從現狀來看,「政治門神」的出現代表著政治實際上已經凌駕於學術,政治系統進入學術系統中掌握權力,扼殺了學術的本質。
此外,在競爭型獎補助的機制下,各校必須向教育部的專案進行提案。而「政治門神」不僅了解如何撰寫內容與指標容易獲得補助,也可能因其背景而與專案評審委員有所關聯或認識,這也是為何校方格外需要「政治門神」,然而,這也導致了競爭規則遭到破壞。
深層環境因素:新自由主義風潮結合文化元素 周平認為,大環境也是構成如今系統性問題的原因之一。他追溯至美國雷根總統與英國柴契爾夫人的時代,當時盛行的新管理主義、新自由主義,強調將國營事業民營化,而這股風潮也吹至第三世界國家。
在台灣,政府以計畫型的方式,遠端操控讓各單位彼此競爭。因此雖然給予資源,卻也必須課責。然而,周平說,強調KPI和指標的客觀數字呈現,反而可能重數字而輕內容。
周平也表示,當新管理主義強調工具理性的效率,與新自由主義的市場利益最大化相互結合,在進入台灣後,融合了陽奉陰違的文化元素,最終構成了高等教育如今的問題。而主持人管中祥也認為,台灣習慣「喬事情」的文化與關係文化,導致在架構性問題與人的關係互相攪和之下,產生了兩種政治門神。
如果政治門神長久存在… 周平說,進修與學習是好事,但產學專班的高額費用會導致產學專班變為地位型商品,只有付得起的人才能進修,而經濟能力不足的人即使想要終身學習也會受到金錢的限制。因此,周平認為,應該修改制度,例如在國外,部分學校採行的制度是全時學生(Full-time student)和部分時數的學生(Part-time student),兩種制度的費用並無區別。
周平最後強調,在現行的制度下,政治人物透過學術的包裝讓自己晉升,並不利於台灣社會的政治與民主社會的發展。合法性與正當性是政治人物的權力來源,然而,如果政治人物可以在學術上欺騙,是否也可能在政治上上下其手?而當政治人物進入大學校園,也會培養出關係文化的習氣,遺忘學術的進步與探討才是本來應有的目標。因此,若不根除「政治門神」的存在,不論對於民主文化的進步,或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都會是傷害。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