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70集|雙語教育接國際? 本土語言誰在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楊鵑如

多年來台灣政府不分藍綠都疾呼「雙語教育」,民間普遍覺得學好英語可以跟得上國際潮流。蔡英文政府欲提升國人雙語力,上任後推動「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

4月初時台灣語文學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及中華傳播學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反對「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本集節目邀請台灣語文學會會長、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江敏華說明「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問題。

江敏華表示,國家把英語從溝通及經濟功能的「工具性」層次,提升到文化層次,變成形同官方語言的地位,整個社會賦予英語誇大的權力的功能,將侵害台灣本土語言及台灣整體價值觀認同。

「不是反對學習英語,而是反對提升英語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許多語文界學者在221世界母語日發出聲明並連署反對「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

英語地位至高無上?語文學者呼籲「多語台灣、英語友善」
「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是由國發會及教育部統合協調各部會相關資源,以加速推動高等教育雙語化、均衡完善高中以下教育階段雙語化條件、數位學習、英檢量能擴充、提升公務人員英語力、及成立行政法人專責推動等六大主軸來推行政策,目標讓台灣的下一代有更好的競爭力。

江敏華批評,英語在台灣沒有族群基礎,沒有人以英語為母語,為何能夠獲得至高的地位?台灣政府要替換多少公務人員及老師才有辦法做到這點?國發會後續為避免誤解,已將「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更名為「2030雙語政策」,表示英文不會是國家級語言。

台灣政府認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就要提升英語能力。其他國家是否因為提升英語政策而提升競爭力?江敏華認為,不能否認多學會一種語言就多一種能力,但是提升國家競爭力是有很多因素組成的,任何能力的提升都可以提升競爭力。倘若提升英語力的過程是用消滅其他本土語言跟弱化學生的學科學習而來的,恐怕無形當中使我們失去了軟實力,可能反而會讓競爭力下降。

江敏華解釋,語言並非單純的溝通工具,更是身份認同及建構想像共同體的要素。語言具有情感、文化、歷史等功能,人類藉由語言表達親密情感跟交流,提供安全感,用語辭彙作為文化載體,能反映出文化與歷史。

關於國家官方語,江敏華說有些國家沒有制定官方語,有些會制定一個以上、並有第一、第二官方語之分。法定語言是經由國家政府認定的,具備法定地位的語言跟文字,是所有官方場合文書都必須使用這種語言,也就是說當民眾走進公家單位必須要用這個語言獲得服務。

對於他國的作法,江敏華說從2019年資料來看,世界上共56個主權國家以英語為官方語言,除了英國與盧安達之外,多數地區位在非洲,且都是英美昔日的殖民地;有趣的是美國沒有制定官方語言,也不是以英文為官方語。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則把英語當作外來語。亞洲地區有新加坡、香港、印度及菲律賓將以英語為官方語,但是像印度除了英文是官方語言之外,印度語也定為官方語。

日、韓也曾提出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最後無疾而終。日本傾向培養大量高階翻譯人才,面對國際化的方式並不只侷限英語,而是著力於翻譯世界各國重要文獻。

raw-image

江敏華舉例韓國經驗值得台灣作為借鏡。韓國在80年代曾掀起英語熱,因對於英語的焦慮與迷思,盲目崇拜下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的資源推廣英語,2009年時韓國的英語教學費用佔公共教育預算40%。2012年開始退燒,南韓政府積極減少英語教育在學校教育的份量,把資源用於恢復全人教育。當時國際學生評估專案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調查韓國學生的幸福感最低。顯現強調英語作為工具性學習的學生並不快樂,對自己的文化語言缺乏自信心。

江提到,全世界講英語國家有三個同心圓的範圍,最內圈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像英、美、澳洲、紐西蘭等,第二圈是殖民地,第三圈是以英語作為外國語的國家,大部分先進國家在第三圈。

台灣原先將英語作為外來語,卻企圖想進入第二圈範圍,陷入「自我殖民」的困境。江敏華說,「新殖民主義」佔領的不是土地人民,而是用政治跟經濟權力控制,佔領語言、文化及精神的領土,這就是自我殖民,反映出台灣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無法跟國際接軌,卻用有效簡便卻造成文化傷害的語言政策讓國家更進步?「會說英語不一定有世界觀,用英文表達跟國際化沒有必然關係。更大的部分回到自己的主體性去做思考,而不是選擇自我殖民。」

本土語言有法源依據 資源投入應平等
江敏華表示,雙語政策跟我國《國家語言發展法》(後簡稱發展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制定《發展法》的精神是要讓過去被華語政策傷害的語言一個重生的機會,第1條就明定「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第3條指「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4條寫著「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

江批評,目前雙語政策的用意就是英語至上,另一語言雖未說明但大家都知道是華語,當然是違反《發展法》的精神,直接當作其他語言不存在一樣。

關於國家語言的傳承跟復振在《發展法》是有具體措施的,政府應定期召開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優先推動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跟復振,建立國家語言調查機制跟資料庫,保障學齡前國家語言的學習機會,規劃國民基本教育階段之國家語言課程及學習資源。保障國家語言的傳播權,學校教育得使用國家語言,在師資跟教材完備的狀況下可以用本土語言授課。這也是國、高中生要學一門本土語言課程的法源依據。

國發會提到要加速高等教育雙語化,均衡完善高中以下雙語教學條件,擴充英檢能量,提升公務員英語能力,甚至要成立專責法人推動。江敏華批評,本土語言有法律依據,政府應投注資源在此,但是卻背道而馳把大量資源投注在英語教育上,甚至加強英語本來就很高的地位,發生英語授課教師薪水較高等違反語言平等政策的狀況,未正視本土語言是需要維護與傳承。

「如果台灣英語不夠好,那我們英語哪裡學得不好?是要全民學英語還是要培養更多高階英語人才?」

關於必須學好英語以達到國際溝通的迷思,江敏華認為人工智慧(AI)技術、Google或許多app翻譯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或日常溝通,現在的技術可以將各種語言精準翻譯成華語,品質不輸會使用雙語的人,未來相關技術還會精進。

若是關乎競爭力則更需要高階英語,高階英語並非要達到全民學英語的程度,可務實地把英語當成外國語言,使有潛力者深度學習高階英語並精進流利程度,更達到培養競爭力的目的。她強調,翻譯無法取代的就是語言的文化、認知跟集體認同功能,才是我們要維護的主體性的一部份。

raw-image

學生應提早學英語?階級分化是大問題
在政府雙語政策的口號下,學習英語恐造成階級分化,也是學者反對把英語推到高地位的原因。江敏華說英語在台灣沒有自然環境的語言,學英文是一個昂貴的投資,需要靠大量時數授課才能夠獲得的語言。有財力的家長及補習班大量廣告,使得經濟優渥家庭可以送小孩上雙語英語補習班,被形塑成英語強勢者,社會或媒體也賦予優勢地位,造成階級分化。

江敏華說,台灣應務實地把英語看成外國語,學生要的是優質的英語教育,而不是英語授課,英語授課將變成不符比例的篩選工具,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能力將造成教室裡的「雙峰現象」,無形中設下學習門檻,讓某些人連門檻都跨不過去,變成學習障礙。例如學生有很好的數理能力或藝術天份,可是若用英語來教數理或藝術,學生可能就難以正確的獲得該學科知識。

江則舉例印度的一部電影《救救菜英文》,劇情描述一個家庭裡的父親會說印度語跟英語,母親只會印度語及簡單的英文,小孩在校上的是英語學校。小孩經常糾正或嘲笑母親講的英文,因為母親的英文程度而歧視她,甚至小孩不希望母親去參加學校的家長日,覺得母親不會說英文而感到丟臉,顯示出孩子自然的區分高階跟低階語言,分化家庭成員的階級與觀念。

「雙語政策傳達一種價值觀:是不是要割掉自己的舌頭才能夠獲得教育跟經濟的資本?」江敏華呼籲台灣政府勿用單一價值觀扭曲多元開放的價值觀,過度抬高英語學習的地位恐讓學生認為自己的語言比較低階,未來無法獲得經濟文化資本,造成文化價值認同的錯亂。

學習本土語言的競爭力在哪?
公視推動台語台、原民台有多族語新聞,許多台、客語創作藝文作品越來越受重視,但仍不時聽到有家長認為學習本土語言課程是浪費時間?

江敏華說本土語言的師資與教學品質比起雙語師資其實是相對充裕的,本土語言師資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既有的師資接受教育部培訓,一種是支援教師。例如語言活力相對比較高的台語跟四縣客語,要找到會聽、說的老師並不困難,也可培訓老師們學習本土語言的文字與拼音。

當國高中老師要上難度高的語言課程時,準備新課程雖有陣痛期,但可以透過培訓管道解決。另外線上資源也很豐富,許多民間教材備有教師手冊、學習單或電子書,且本土語言課程不考試、作業少,政府提供教師進修應該較少有反彈。

江敏華認為家長對本土語言課程感到陌生以及蜻蜓點水式的上課可能才是家長認為浪費時間的原因,跟不願意學生學習本土語言課是兩回事。與音樂、美術課類似,本土語言只開一節課雖然可能不夠,但能夠幫學生開一扇窗,有機會認識與我們文化有所連結的語言,開啟學生的興趣後可以繼續學習,具有象徵意義。

學習本土語言是否沒有競爭力?江敏華認為社會普遍談到競爭力直接想到的是經濟上的好處,經濟好處是創造出來的,因國家目前優先將資源投注在英語上才創造出優勢競爭力。倘若以台語或客語為母語的企業家想創造以全台語、客語服務的企業、銀行醫院或健身房等企業環境,是否就創造了本土語言的競爭力?

「政府要創造英語的競爭力還是本土語言的競爭力,這是一個選擇問題。」江敏華提到學習多語是有協同效益的,且母語是啟蒙教育最好的工具,應先把母語學好。

江則重申,應思考不把本土語言的價值放在經濟工具的層次上,學習本土語言對自己的認同與信心有很大的幫助。主持人管中祥則認為,競爭力不見得是獲利,可能是在這個社會活得更好、更開心;跟群體有更好的互動,反而是看待競爭力的另一種方式。

學界訴求「多語台灣,英語友善」,回歸《國家語言發展法》精神,各種語言是平等的,政府應平衡挹注資源在各個語言上,自信走出「台流」。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33會員
283內容數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2023/08/01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老師,釐清歧視性言論裡加分制度與原住民升學保障的概念,從歷史的角度去檢視,現有的「加分」制度真的公平嗎?為什麼要「加分」?
Thumbnail
2023/08/01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老師,釐清歧視性言論裡加分制度與原住民升學保障的概念,從歷史的角度去檢視,現有的「加分」制度真的公平嗎?為什麼要「加分」?
Thumbnail
2023/07/31
近日,台大言論自由月及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也相繼出現歧視性言論,同樣引起社會反彈。在事件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開玩笑過了頭,也有人認為是受到政治人物及台灣脫口秀炎上文化影響。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從「笑話社會學」討論究竟什麼樣的笑話會傷害到他人?嘲笑的分寸又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3/07/31
近日,台大言論自由月及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也相繼出現歧視性言論,同樣引起社會反彈。在事件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開玩笑過了頭,也有人認為是受到政治人物及台灣脫口秀炎上文化影響。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從「笑話社會學」討論究竟什麼樣的笑話會傷害到他人?嘲笑的分寸又該如何拿捏?
Thumbnail
2023/07/30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Report Story」邀請公庫記者洪育增介紹近日完成的「外籍教師勞權」系列專題報導。
Thumbnail
2023/07/30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Report Story」邀請公庫記者洪育增介紹近日完成的「外籍教師勞權」系列專題報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Thumbnail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Thumbnail
話不多說,這四個政府,都在善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正式推動 PA. 我連出現在官方文件的哪一頁,都幫您找齊了。
Thumbnail
話不多說,這四個政府,都在善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正式推動 PA. 我連出現在官方文件的哪一頁,都幫您找齊了。
Thumbnail
灣獨步全球的,除了戰略位置跟晶片產業外,還有一項,是賴、柯、侯、郭四位先生,做夢都沒想到,但做點功課就能知道,就能遠遠甩開其他競爭對手的,具體政策內容:雙語。
Thumbnail
灣獨步全球的,除了戰略位置跟晶片產業外,還有一項,是賴、柯、侯、郭四位先生,做夢都沒想到,但做點功課就能知道,就能遠遠甩開其他競爭對手的,具體政策內容:雙語。
Thumbnail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Thumbnail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Thumbnail
《國家語言發展法》2018年三讀通過、2019年公佈施行,台灣各本土語言到tann tsiah tī法律上平坐徛。政府beh尊重各語言ê平等發展kap thn̂g湠,m̄-nā是訂法律,koh-khah ài tī公領域tshuā頭來做。9/27,立法院開始提供同步通譯服務,suah發生官員無愛用,
Thumbnail
《國家語言發展法》2018年三讀通過、2019年公佈施行,台灣各本土語言到tann tsiah tī法律上平坐徛。政府beh尊重各語言ê平等發展kap thn̂g湠,m̄-nā是訂法律,koh-khah ài tī公領域tshuā頭來做。9/27,立法院開始提供同步通譯服務,suah發生官員無愛用,
Thumbnail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但是事實敢真正是按呢?英語成做雙語敢就是the̍h--tio̍h國際競爭力ê通行證?台灣敢真正chiah--nih需要雙語政策?
Thumbnail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但是事實敢真正是按呢?英語成做雙語敢就是the̍h--tio̍h國際競爭力ê通行證?台灣敢真正chiah--nih需要雙語政策?
Thumbnail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英語成為雙語就是得到國際競爭力的通行證了嗎?台灣真的如此迫切需要雙語政策嗎?
Thumbnail
作者:郭柏賢、王浚耀 2030,英語萬歲?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英語成為雙語就是得到國際競爭力的通行證了嗎?台灣真的如此迫切需要雙語政策嗎?
Thumbnail
4月初時台灣語文學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及中華傳播學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反對「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本集節目邀請台灣語文學會會長、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江敏華說明「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問題......
Thumbnail
4月初時台灣語文學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及中華傳播學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反對「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本集節目邀請台灣語文學會會長、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江敏華說明「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問題......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Thumbnail
台灣是台灣,韓國是韓國,日本是日本,越南是越南,有過所謂三節等 ia̍h 用箸用過漢字、漢文(無語言書面文),事實是各自主體發展,東亞舊/農曆文化箍,古早無中国一國 in 國 kài chē,這詞各國會用意思是國內,日本有一區叫中國,in 有中國xx公司。中國有百萬朝鮮族,韓語接近朝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