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常打錯字、看錯字、說錯字、唸錯字,常讓人哭笑不得,有一次在日本旅遊,海報上很美的手寫字,主題是一個放鬆療癒的香氛體驗。
他不解地問:「海報上的 ”五惑“是什麼意思?」
「是 ” 五 感 ” 」(翻白眼) (忘了說,他職業是囊括多項金獎的廣告文案???)
五惑到五感,我們都是生人要學習
轉念想,這件事放在人生上”四戶“(似乎)很合理,上網一查發現真有源,是佛教中的惡源,人有上萬種困惑,都能歸納在五惑十使,五惑即是五種慢性煩惱:貪、瞋、癡、慢、疑。
貪即貪慾,由人的感官去獵捕世界的刺激,讓我們總想擁有更多,更不滿足,吃還要吃更多,賺錢永遠嫌太少,交往對象嫌不夠,別人家的誰更好。
瞋即瞋恨,”人類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放大人與人的摩擦,讓心裡充滿怨恨,詛咒別人有時候是沒放過自己。
癡即愚癡,被說最難破除,以前我就覺得花心男比死心男好上百倍,他走他的不會回頭傷害我,但最要命的是放不下的死心男,演變到後面真的會成要你命的情殺!
慢即傲慢,緩慢可以收穫不同的風景,但傲慢卻會錯過不同的觀點,目中無人不容反省,有錯都是其他人,有功是自己攬。
疑即懷疑,猜忌別人也懷疑自己,當然要絕對的信任很難,適當的懷疑有時也是必須,但無故的懷疑只會把自己搞得很累。
“生人勿進”?不,生人要學習,常檢視五惑,時時提醒自己,方能體會五感所帶來的感受,”貪”(食)我覺得最難做到,常想著一天只有兩餐,所以每餐都要吃到喜歡的,陷入煩惱?最近公布的米其林推薦名單,每家都想去吃,進而擔心口袋的荷包,能為食物而擔心有點幸福,少了職場的糾葛,少了90%社交,目前大多為這種小事而擔心,但也不是常常感到快樂,更多是為自己的工作而自我懷疑著。
最低限度生活真美好?
日本作家大原扁理,他出版《才不是魯蛇:錢少事少、週休五日的快樂人生》,用最低限度的錢與物質卻過的心安理得,這種隱居生活我為此很著迷,清楚知道生活所需要,不被”想要”控制著,曾經迷戀嘻嘻花花世界的我,需要練習把慾望降低,但舌頭很世故,不可能摘野菜來煮,只想吃米其林推薦餐廳的舌頭,我只能說這是剛性需求。
參考了低慾望自由人生的不同活法,台灣有位粉圓妹的不租屋實驗目前已超過兩年,居無定所無束縛,不用背負房貸,一個人自在生活,看了她去西班牙朝聖之旅,揹著10公斤的大包包走完全程,對生老病死的規劃很完善,這樣的居無定所可能才不擔憂吧!畢竟心還沒大到不去想未來。
而有時候真正了解最低限度的生活是什麼,可以看最極端領補助金的那些人的人生,我人生曾經領過兩次失業救濟金,台灣每次申請可以領半年,我兩次都是三個月就上班了,佔用社會資源很抱歉,但那幾個月讓我有時間好好思考下一步。
最近看了一部冷門日劇《健康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本來以為評分低也不熱門,出乎意外地好看,每集都大哭(哭點隨年紀成反比),劇中領救助金的人生都好沈重,即便零慾望但有家人要負擔,有必須承擔的責任,劇中主角們,不只給出最低限度的生活救助,還要幫助他們過健康而有文化的日子,但至少都往前進了,真實人生更殘酷,一定有人就此沒法前進,無論如何,我們活著,因為還有靈魂。 --米其林推薦名單出來秒殺低慾望生活
#舌頭太世故
#無法控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