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讀書筆記:歡迎來到人生哲學研究所(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簡易哲學史

西元前6世紀:自然哲學,探論自然根源

泰利斯,哲學之祖,生活於國際貿易都市米利都
  • 發現希臘神話世界觀不通用於全世界
  • 發展本原論:水是物本原
  • 接納學生批
  • 哲學:深化前人思想,發展更好的理論

西元前4世紀:探究何謂「活得良善」

  • 蘇格拉底:探究善的本質
  • 柏拉圖:本質存在於天上理型
  • 亞里斯多德:本質存在於萬物

13–17世紀:理性思考

17–18世紀:公民社會

19–20世紀:科學發展,將對神的關注逐漸移轉到個人存在

20世紀:多樣化價值觀

一定要認識的哲學家

希臘時期

這個時期的哲學主要探討事物的起源,提出了本原論,以及探討事物存在根據的形上學希臘化哲學影響了歐洲思想長達一千多年,並被視為基督教義的補充,作為教會裡的知識,又被稱為經院哲學

文藝復興後期啟蒙運動初期:歐陸理性論Continental Rationalism

宗教腐敗與科學發展,始得神的絕對性、至高性產生動搖。

17–18世紀:英國經驗論British Empiricism

社會契約論

1642–1649年間,英國發生清教徒革命。霍布斯提出「公民國家」,並構思正當的國家型態;盧梭提出社會契約弭除君權神授的不平等,影響後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

資本主義Capitalism

亞當.史密斯見證了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認為提升生產力即可提升英國經濟

德國觀念論German Idealism

歐陸理性論理性推理為原理,英國經驗論則重視感覺經驗。康德融合兩家認識論的看法,認為經驗和理性缺一不可

生命哲學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馬克思主義Marxism

存在主義Extentialism

漢娜鄂蘭的思想未被歸類於某特定思想或主義,但由於他的老師是海德格,思想亦受到海德格影響,因此暫且將她置於存在主義之下。

實用主義Pragmatism

精神分析

現象學

分析哲學

情色論

結構主義

後現代思想

心靈哲學

心得

這本漫畫相當用心,將所有繁複的哲學思考化為簡單的文字並輔以圖案,接近現代人閱讀習慣。特別驚豔的地方是第三章的最開頭,以跨頁圖表簡述了各哲學理論之間的影響與批判。
書中分成三個章節,以不同的方式解說哲學家理論,我認為是一種實驗性,可能不同表述方式適合不同讀者,也可能正在找尋最普遍易解的表述方式。
雖然圖片能輔佐理解,減少知識溝的差距,但終究無法承載過於大量繁複的思想。若是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哲學,或是某一家之學說,就要尋找更專業的書刊。
整體來說,對於初次接觸哲學的人,這本書相當有幫助。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的目的是促進思考,同時也能更協助尋找人生價值。 Philosophy可以拆成philo和sophy兩個希臘字根,直翻是「愛智慧」的意思。我相信了解哲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思考。
近期參與了兩場歐陽立中老師的講座,分別是8/4日受WeTeach之邀的《學習五力:故事力》與8/12於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的《跳tone,不跳痛:疫起轉變,自我突破造就自我市場價值》。 由於日期上相近且都是歐陽老師的講座,於是我決定寫成同一篇。
2022/8/4參加了由學習家舉辦的「國際級人才該具備什麼條件」,邀請的分享者/講者是Skyline的陳長風老師以及學習家的創辦人小羊老師。
2022/7/30參加了十大傑出青年的志工培訓講座,邀請了亞洲共創學院的創辦人,張丞亞老師。 願我能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勇敢而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部電影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理解,劇情前面也難捋清所有的時間線。只能知道Cheryl Strayed是因為傷痛而走上這條艱難的流浪之路,這些傷痛包括把自己搞得一團糟、與仍舊彼此在意的丈夫離婚、母親離世,可能還和自己的弟弟關係不好。
雖然很久以前就聽聞過《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但一直沒有看過,也不知道這是一部和旅行有關的電影。 這些地方,真的很美,真的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敬畏感、被感動。
哲學的目的是促進思考,同時也能更協助尋找人生價值。 Philosophy可以拆成philo和sophy兩個希臘字根,直翻是「愛智慧」的意思。我相信了解哲學可以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思考。
近期參與了兩場歐陽立中老師的講座,分別是8/4日受WeTeach之邀的《學習五力:故事力》與8/12於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的《跳tone,不跳痛:疫起轉變,自我突破造就自我市場價值》。 由於日期上相近且都是歐陽老師的講座,於是我決定寫成同一篇。
2022/8/4參加了由學習家舉辦的「國際級人才該具備什麼條件」,邀請的分享者/講者是Skyline的陳長風老師以及學習家的創辦人小羊老師。
2022/7/30參加了十大傑出青年的志工培訓講座,邀請了亞洲共創學院的創辦人,張丞亞老師。 願我能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勇敢而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部電影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理解,劇情前面也難捋清所有的時間線。只能知道Cheryl Strayed是因為傷痛而走上這條艱難的流浪之路,這些傷痛包括把自己搞得一團糟、與仍舊彼此在意的丈夫離婚、母親離世,可能還和自己的弟弟關係不好。
雖然很久以前就聽聞過《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但一直沒有看過,也不知道這是一部和旅行有關的電影。 這些地方,真的很美,真的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敬畏感、被感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法國是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了一大批啟蒙思想家,他們相信理性和知識可以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和推動人類進步。 但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法國就產生了一位傑出的啟蒙思想家拉波埃西。他的著述《自願奴役論》中的思想深刻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蒙田和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大家。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