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價值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下午我們帶小孩回公婆家,哥哥與妹妹被阿嬤帶去上鋼琴課,我和老公先回房間補眠。傍晚睡得差不多快醒來之時,聽到老公和兒子在外面講話的聲音。
事情是這樣的:哥哥與妹妹和阿嬤一起上完課回來,兒子向老公"介紹"他們在回家的路上去藥局買了一支額溫槍,要價1800元。問題是,家裡還有耳溫槍也沒壞,加上這個價錢,老公不可置信的問兒子,為什麼要買呢?兒子說,因為可以用到阿,這個量溫度的速度很快,耳溫槍比較慢。婆婆在一旁幫腔,說:對阿這個可以拿來量溫度阿,然後他們說要買我就買了阿。
老公顯然是沒有被說服,仍是十分不解(並且提高音量)的問兒子:家裡的還能用,為什麼要買新的?而且你一周才回來阿嬤家一次,買這個要做什麼?
聽到這裡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腦中瞬間開始跑起很多過去、現在、未來的畫面,於是我請兒子進房間來,和他爸問了一樣的問題,當然也得到我剛剛就聽到的答案,接著我說:我們拿去退吧。
兒子的表情有點扭曲,心情不太好,但大約五秒鐘他就整理好情緒,和我一起去房間外,拿著額溫槍準備出門。我向阿嬤要發票,阿嬤一邊唸著說,不用退吧,會用到阿,一邊漫不經心地找發票,邊找又邊說,可是保證書都蓋章了,應該不能退吧?總之在我看來就是使用拖延戰術希望我因此打消念頭。我等了一下,決定直接出發,於是就說:沒有發票沒關係,店員應該認得你,那我們走吧。然後我們就出門了。
婆婆可能發現我是認真的,在我們已經按了電梯要出去時,急忙找到發票,差遣小妹送出來,我和哥哥就拿著發票與額溫槍搭下去樓下藥局了。
進了藥局,店員問我們要找什麼嗎?我問她是否能夠退貨,她說不行喔已經蓋了保證章了,我們和她道謝之後就出來了。
其實我早就知道蓋了保證章就不能退了,但帶著兒子完成這個步驟之後,真正的討論才要開始。
我帶著兒子坐在一樓的沙發區,刻意不馬上上樓,我問他:你知道為什麼我今天要帶你去把這個東西退掉嗎?
兒子說了很多他這個年紀能夠觀察到的理由,諸如:這太貴了、舊的還能用不應該買新的、這個很少用云云。等他全部講完了,我跟他說:你說的都沒有錯,但還有超出買額溫槍這個事件的道理,讓我必須帶著你去退貨。他問我那是什麼呢?
我想到在房間裡我腦中跑出來的過去與現在,還有未來,實在是從哥哥大概一歲多第一次在店裡買東西之後,他就學會了"去一個地方可以得到東西"這件事,而我們注意到他養成這個習慣時,就有意的去調整他,有時會買東西,有時不會,等他再大一點就會建立"自己存錢買"這個概念。然而公婆完全沒有考慮過這個習慣長遠的影響,加上經濟能力許可,對兩小的購買要求有求必應,有時拒絕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哭鬧,一哭鬧婆婆的態度就會軟化,再向我們氣噗噗的抱怨不買他們就哭。
而這一年來兩小與阿嬤更是會"刻意出門逛街買東西",雖然都是去誠品買書或是小北百貨買些哩哩摳摳的東西,但"跟阿嬤出門就是要買東西"這個觀念已經深植在他們心中了。
因此今天買這個額溫槍回來,除了單價超過我能接受的範圍,更是讓我擔心這樣的消費習慣在未來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
我跟哥哥分析,買東西是需要經過思考的,因為金錢是有限的,當你必須維持生活時需要對金錢的使用作整體分配。除此之外,慾望是難以控制的,當你養成想買就買、想一直擁有新東西的習慣之後,受到限制時會非常痛苦。
最後我跟哥哥說,阿嬤爺爺已經在年輕的時候很辛苦的工作、賺錢,照顧爸爸與姑姑,他們已經付出過責任了,現在是可以享受的時間了,所以他們有錢可以隨意買想買的東西,也願意滿足你們的慾望。但你還是小孩,你的成長任務不應該和他們一樣。我問哥哥:你覺得小孩的成長任務是什麼呢?他回答我:去體驗很多事情,還有去上學吧?
"對,你說的沒錯,還有你們這個階段應該去體驗很多愛,被愛的感覺,然後從中間學習怎麼愛別人"。我繼續說:阿嬤爺爺用買東西來表達他們的愛,你應該要學到付出與分享是一種愛人的方法,而不是變成毫無節制的什麼都買。
哥哥能了解這些道理,也是一講就通,講完之後我反而有點擔心他以後會變得心裡有想要的卻不敢提出來,於是又跟他說了我只在意不要隨便亂買"用品"類的東西,但其他的書、玩具,別的什麼有的沒有的,只要阿嬤願意買給他,我都不會去管。哥哥點頭表示知道了,我們就一起上去了。
今天的事件給我的感想:
  1. 小孩還是要自己教,而且真的必須保持敏感。
  2. 價值觀無所不在,父母需要想得深,還有充分和孩子解說。
  3. 當局者迷,"又不會怎麼樣"的想法是最難溝通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秋節回老公的老家,和一個嫁去雲林的好朋友碰面聊天,講到她的大女兒,時常惹她生氣,而她心裡也明白,她的憤怒僅只是因為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自己個性中不好的那一面,而點燃了對自己的情緒。
這陣子的閱讀主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個體化之路,讀了第五本用個體化心理學的觀點解讀故事與傳說、一本童話分析、一本永恆少年探討,感覺自己開始比較能掌握運用這個觀點的能力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瑣事但很有感覺,記錄一下
學弟邀請我去看他的即興劇演出,我想是因為我送學弟一個貓頭鷹毛球,還有不時的關心他,讓他願意讓我更進一步看到他的其他東西,我很珍惜這個邀請,就和老公一起去了。 我發現我很欣賞的是這種"有頭腦的搞笑",就像拐一個彎的笑話才是高明,在那個當下如何馬上想到拐彎,我真的非常佩服他們。
這次兄妹倆確診隔離事件,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幾乎要成為我的寫作小題目了~
中秋節回老公的老家,和一個嫁去雲林的好朋友碰面聊天,講到她的大女兒,時常惹她生氣,而她心裡也明白,她的憤怒僅只是因為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自己個性中不好的那一面,而點燃了對自己的情緒。
這陣子的閱讀主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個體化之路,讀了第五本用個體化心理學的觀點解讀故事與傳說、一本童話分析、一本永恆少年探討,感覺自己開始比較能掌握運用這個觀點的能力了。
最近發生的一些瑣事但很有感覺,記錄一下
學弟邀請我去看他的即興劇演出,我想是因為我送學弟一個貓頭鷹毛球,還有不時的關心他,讓他願意讓我更進一步看到他的其他東西,我很珍惜這個邀請,就和老公一起去了。 我發現我很欣賞的是這種"有頭腦的搞笑",就像拐一個彎的笑話才是高明,在那個當下如何馬上想到拐彎,我真的非常佩服他們。
這次兄妹倆確診隔離事件,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幾乎要成為我的寫作小題目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家裡的負面的事如何影響你的價值觀 父母常常說著沒有錢並且訓斥你不要亂花錢,在你想要買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只好默默的放回去 繳學費或是遠足或是買衣服的時候,總是露出沒錢心疼不開心焦慮而讓身為小時候的我們感到罪惡感愧疚擔心 想要去染頭髮買衣服逛街的時候常常只能看著別人花錢,因為腦中總是浮現父母不高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曾在一家玩具店裏偷偷旁觀了一對母子的買玩具拉鋸戰。一個看起來大約4-5歲的小男孩,手上拿了一個小汽車吵著要買,媽媽說已經有很多小汽車了,和他說道理,試圖要他放棄。那位媽媽很有耐心,反覆地跟孩子說,"你告訴我,這個玩具是「想要」還是「需要」"? 然而小朋友根本聽不進去,只是不停地喊,"我要買我要買"!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我與外子「清算」我們的存款,外子開始叨叨唸:「老婆妳保養品不是還有嗎?怎麼還買!家裡的裝飾品不用再添購了吧!要省錢,預備孩子的教育費。會省錢才能在未來沒有經濟壓力的到處旅行啊?!」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家裡的負面的事如何影響你的價值觀 父母常常說著沒有錢並且訓斥你不要亂花錢,在你想要買你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只好默默的放回去 繳學費或是遠足或是買衣服的時候,總是露出沒錢心疼不開心焦慮而讓身為小時候的我們感到罪惡感愧疚擔心 想要去染頭髮買衣服逛街的時候常常只能看著別人花錢,因為腦中總是浮現父母不高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曾在一家玩具店裏偷偷旁觀了一對母子的買玩具拉鋸戰。一個看起來大約4-5歲的小男孩,手上拿了一個小汽車吵著要買,媽媽說已經有很多小汽車了,和他說道理,試圖要他放棄。那位媽媽很有耐心,反覆地跟孩子說,"你告訴我,這個玩具是「想要」還是「需要」"? 然而小朋友根本聽不進去,只是不停地喊,"我要買我要買"!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我與外子「清算」我們的存款,外子開始叨叨唸:「老婆妳保養品不是還有嗎?怎麼還買!家裡的裝飾品不用再添購了吧!要省錢,預備孩子的教育費。會省錢才能在未來沒有經濟壓力的到處旅行啊?!」
Thumbnail
走進玩具店,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口中不斷說出「我想要!」聽起來挑戰重重,但這其實是黃金教育時機! 透過聆聽和引導,我們不只是回應他們的需求,更是在教導孩子如何思考、選擇,並理解價值。從肯定孩子的選擇開始,到引導他們深思熟慮,這一切都是在為孩子裝備人生必備的智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