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向提問力」找出改變的契機】

【從「正向提問力」找出改變的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連這種錯誤也會犯?~~」

「這種就是抄襲,還需要說嗎~~」

「我就是受不了那主管與同事,老是讓我很生氣~」



這兩周似乎全台關注的不是地震就是論文了,當然這件事我並沒有特別想談

網路上已經很多人談,既然事件還在發酵,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兒



前陣子在聚會場合中跟朋友聊天,談論話題是天南地北,即便價值觀是相近,

雖然不免俗地一定會帶到新聞熱議的話題,或是最近生活上困擾的事,

聊天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些地方卡卡的,有時會想要讓彼此做出改變時,

其實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要是以前的我,

在聽完對方講的內容後,會提出我的看法,有時候我認為這件事情沒那麼嚴重,但我沒有回應到對方的感受時,兩方沒有交集,聊完的效果不是很好,狀況也沒有獲得改善


而這週日休息時再重新複習提問力的課程,又再次看到「正向提問力」的章節

溝通與提問都是想要促進一些改變與突破,或是解決某一個狀態的痛點

過程中如何做好提問,就能起到一點改變的作用


於是現在的我,

當我聽到某個事件發生或消息,而且多半對方帶有強烈的情緒時

第一時間並不會跟著反映出情緒,像是生氣、擔心、焦慮等我認為的負面情緒,

但也先不要直接問「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直接問為什麼會容易陷如一種質疑和沮喪感,有時候還會認為是自己哪裡表現有問題,造成自責的心情,無法跳脫這個僵局。


我會轉換另一個方式

情緒需要表達與抒發時,先接納與感受他的情緒

而且也不要讓他情緒爆發的時候做任何決定

在過程中先蒐集資訊,像是這件事在什麼時候發生?在哪裡發生?有哪些人牽涉其中?接下來會有什麼影響?

了解整體內容或來龍去脈後,試著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提問,

其中「正向提問力」有提到三種方法


1、先問如何或怎麼:用How取代Why

像是「你為什麼做不好?」,改成「想把這件事做好,我可以怎麼幫你?」

2、改問什麼:用What取代Why

像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改成「你覺得重要的是什麼?」

3、拒絕WHY,改成逗點

像是「你為什麼吵架?」,改成「你吵架一定是有原因」



改變提問的方式,有時會違背我們的直覺,

但轉換問法就是轉換觀點,目的是找出下一步能夠做什麼,

而非指責與詰問,可以引導出積極性的感受、想法與行動


下次你也可以轉換提問方式,讓溝通更順暢,找出更好的答案


#正向提問力

#精準提問

#轉換觀點


avatar-img
蘇世名Eric的沙龍
21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蘇世名Er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參加講座前就閱讀完本書後,並整理成一頁心智圖筆記,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下載或分享。聽完講座後,歸結重點就是這3招: 1、把心安頓好,先降噪 2、做事有方法,再聚焦 3、開創人生路,做中學 -------
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經典個案, 如何喚起一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把持最核心的信念,在面對外部險惡的環境與內部人員充斥著衝突、懷疑、放棄的狀況時,能夠帶領這群團隊克服萬難、持續前行,到最後全員獲救而勝利。 我想也只有熱情的張敏敏老師能夠帶領大家進行這樣的領導修練
既上一次在版本書店的場次 這次很高興來政大書城再次聽到楊士毅(阿貴)分享他的故事與新書 不僅重溫了第一次的感動,更進一步理解為何阿貴能夠這麼精準有效地說故事, 除了故事背後乘載的意義與內涵, 更多是這些故事帶給阿貴的成長與改變也同樣帶給更多人有力量去面對現實上的難題
在參加講座前就閱讀完本書後,並整理成一頁心智圖筆記,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下載或分享。聽完講座後,歸結重點就是這3招: 1、把心安頓好,先降噪 2、做事有方法,再聚焦 3、開創人生路,做中學 -------
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經典個案, 如何喚起一個人面對逆境時,能夠把持最核心的信念,在面對外部險惡的環境與內部人員充斥著衝突、懷疑、放棄的狀況時,能夠帶領這群團隊克服萬難、持續前行,到最後全員獲救而勝利。 我想也只有熱情的張敏敏老師能夠帶領大家進行這樣的領導修練
既上一次在版本書店的場次 這次很高興來政大書城再次聽到楊士毅(阿貴)分享他的故事與新書 不僅重溫了第一次的感動,更進一步理解為何阿貴能夠這麼精準有效地說故事, 除了故事背後乘載的意義與內涵, 更多是這些故事帶給阿貴的成長與改變也同樣帶給更多人有力量去面對現實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