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真正的快樂處方》以及《為何麼要睡覺》的啟示

金瓜石地質公園的踏查
金瓜石地質公園的踏查
  在二十幾歲時筆者的快樂的處方是「把當下工作完成」,對我來說學好語言如:日文和英文,每天固定的跑步為自我規律菜單,隨著工作越來越忙時,語言和跑步時間相繼地越來越少,隨著自己精神匱乏越來越差,在這樣的狀況下,我離開了第一份工作,開始了第二份工作,不過筆者的思維依然是努力完成工作,身體與身心伴隨著每份工作的週期而惡性循環!在這樣的循環中總是對著自己的苛責與反省,如:為何體力不夠?不夠聰明?第五份工作起我選擇改變心態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真正的快樂處方》以及《為何麼要睡覺》的啟示

  原本筆者認為在電腦中列出按表完成進度很重要,如:一小時的英文、一小時的英文以及閱讀論文文獻,不過這樣的習慣卻可能因無法達成目標後,開啟隔天焦慮的惡性循環,回應上述所提到的為何體力不夠?我歸納幾點原因:「過於貪心」,想要充實自我來減緩焦慮,想要成為精英而不斷地挑戰自己,不過這是我想要的嗎?部分是對的,筆者想自我提升,但忽略自己的心靈和身心狀態無法跟上這樣的節奏?為何不接受自己是位平凡人,還有「菁英追求」真的有這樣重要嗎?筆者將思維轉變成為貢獻價值的人呢。

從出國旅遊轉為地質踏查的習慣

  在大四之後自己開起每年各國文創踏查之旅,如日本、紐西蘭、澳洲等等博物館或是藝文中心等等,不過在疫情之後,前往黃金博物館工作做短期工作後,開啟我對於博物館的不同思維,逐漸習慣大地博物館這樣的形式,對我來說水湳洞、金瓜石、九份聚落是一個很美的聚落,他改變了我對於博物館的思維,在這次中秋假期,我前往住宿兩天,攀爬地質公園,在爬山的時候,開我認識野生動物的習慣,如瞭解臺灣有哪些原生種動物如:蛇、蜜蜂等等,而這些原生種動物和動物園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和這些野生動物要怎麼共存呢?我對於場域的概念從原本了解知道轉為五官的體驗感受,這次的習慣改變讓我的焦慮逐漸地減少,更能穩穩地處理任何事情,習慣於萬一的出現,而這樣個轉折或許也是從知識輸入轉為感受體驗到經驗談的分享。

睡眠的品質提升

  當生活發生改變時,自己回家睡覺時,不再像是綾瀨遙飾演《魚干女又怎樣》那種工作下班的喝酒,而是讓運動讓自己心靈完全放鬆,睡覺時就更能深眠,讓自己在工作時更能保持更長久的精神狀況,不過自己認為可能還有一個原因,自己即將邁入三十五歲,健康狀況與睡眠的調整逐漸變為生活中重要的課題。基於以上原因,下班後筆者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筆者先規劃慢跑、騎腳踏車、騎飛輪以及健身,從原本的靜態閱讀改為動態的健身運動,讓自己的腦筋好好休息,運動完成透過「筋膜課程」,改善了身體的精神狀態。在運動回家之後,我的閱讀與學習也進行修正,從閱讀輸入轉為輸入與輸出的並存,輸入與輸出並存幫助我把了解的知識轉為價值分享於社會中,透過分享的過程與學員的回饋,走出內卷的惡性循環,創造自己的賢者時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