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兒少「在乎的」是什麼::政府與兒少代表的發聲練習

►每個縣市的發展步調不同
昨日到基隆完成該市兒童及青少年代表培力工作,每個縣市的步調不同,看見的現況也就不同,自己這次也發現依據團體情境的不同提供對應培力服務是重要的過程。
►多數青少年沒有提案經驗
今天跟基隆的青少年聊過才知道,基隆過去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等種種因素,兒少代表許久沒有提案經驗,加上團隊成員異動緣故,使部分青少年對於提案較為陌生,因此有必要先梳理兒少代表與提案之間的脈絡,而非單純討論提案單書寫技巧。
►梳理兒少代表與提案之間的脈絡
課程開始,我從兒童權利公約切入,與青少年討論兒童權利公約表意及被聆聽權與提案之間的關係,在公約第12條第一項就有明定,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因此可以此作為兒少代表在兒童權利公約視角下開展表意及被聆聽權的重要性;接著以兒少法第10條第一項延續議題,說明提案可作為兒少代表實踐意見表達的方法之一。
►兒少「在乎的」是什麼:「政府回應青少年」的過程
這幾年,離開第一線政策參與機制後,我時常思考,「成人角色」往往重視或期待青少年組織提案,並在會議進行時有好的發揮,然而我在想,提案過程中,青少年他們所「在乎的」是什麼?是情緒、感受還是⋯⋯,我認為青少年在乎的不外乎是提案過程的「友善」,當過兒少代表的人都知道,提案是青少年透過長時間準備,而在會議現場,青少年將期待在會議過程被充分傾聽,希望自身的努力的過程期待被看見、肯定,我將之歸類為「政府回應青少年」的過程,青少年期待在此過程中,即使提案沒通過,也應該被「好好回應」。
►工作者與青少年彼此對於「培力服務」的期待
對於青少年而言,參與兒少代表培力方案或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插曲,而對於投入較多的青少年而言,這段過程可能會佔據他少年時期很大一部分時間,作為培力工作者,我們值得思考,我們現在的培力能夠提供青少年些什麼?青少年未來能帶走什麼?我們提供的培力服務是否符合青少年需要?工作者期待與青少年期期待間有沒有存在落差?這樣經過檢視的服務品質,或許值得嘗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