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如何判斷來面試的小朋友心中的Priority?

103|如何判斷來面試的小朋友心中的Priority?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4年6月30日。


組內的博士生最近開始指導後輩,


但發現很難叫後輩做事,向我詢問一些帶人的經驗。


我當時的回答是:「了解每個人的Priority,接著幫助他達到Priority」。


Priority,中文的翻譯是“優先權”,


其定義是「你覺得更加重要,需要先處理的事情」。


每個來我們實驗室實習的小朋友,


其實心中想的Priority都不同。


有些小朋友是想過個水,在履歷增加一行實習經驗。


有些小朋友是想完成一個研究工作,獲得推薦信。


有些小朋友是想得到能鍛鍊他研究能力的研究題目。


有些小朋友是想跟著學,體驗研究人員的各種工作日常。


每個小朋友心中的Priority都不一樣,


他花在研究專案的時間,用心程度也會不同。


而一個小朋友心中是怎麼想的,


我通常會在面試的時候就掌握出他的Priority。


目前申請我們實驗室的研究實習,


如果我是面試官,應徵的小朋友一般會有兩個步驟:


步驟一:對我指定的Paper寫 1-page Report,7天內提交


步驟二:與我一對一面試30分鐘


從步驟一,我可以看出這個小朋友的寫作與表達能力,


也可以看出這個小朋友是「做題家」「九官鳥」,


還是有自己想法,想要一個舞台去實踐的人。


而從步驟二,我可以從這個小朋友的言談,


知道他對知識的看法,以及對事情的審美。


如今我已經累積面試50+個小朋友的經驗,


現在對小朋友程度的拿捏還算準確,


而我會根據結果,


安排小朋友儘早加入學術工程,


你擅長搬磚,去搬磚;


你擅長砌牆,去砌牆。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初階人員勝出的方式,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到另一個地方開疆拓土。當一個行業已經發展許久,已經有各種山頭建立起來,你進去那個領域,只能從小弟小妹開始做起,然後隨波逐流,怨天尤人。學校的教育,把你變成訓練有素的知識工人,社會的規則,把你變成每月定時還款的打工人。
1.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 -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邊留下紀錄邊推進工作」、「邊使用紀錄邊推進工作」這些說法節錄自倉下忠憲的《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的第24頁。這本書強調「留下」並「使用」紀錄的重要性,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用最短時間獲得技能,輸出導向的自學循環,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決定想要得到的新技能 步驟二:製造輸出的機會 步驟三:持續輸出 步驟四:從周遭收集回饋 步驟五:輸入必要的情報 步驟六:創造成果,提升技能,再次投資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初階人員勝出的方式,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到另一個地方開疆拓土。當一個行業已經發展許久,已經有各種山頭建立起來,你進去那個領域,只能從小弟小妹開始做起,然後隨波逐流,怨天尤人。學校的教育,把你變成訓練有素的知識工人,社會的規則,把你變成每月定時還款的打工人。
1.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 -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邊留下紀錄邊推進工作」、「邊使用紀錄邊推進工作」這些說法節錄自倉下忠憲的《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的第24頁。這本書強調「留下」並「使用」紀錄的重要性,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用最短時間獲得技能,輸出導向的自學循環,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決定想要得到的新技能 步驟二:製造輸出的機會 步驟三:持續輸出 步驟四:從周遭收集回饋 步驟五:輸入必要的情報 步驟六:創造成果,提升技能,再次投資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