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刺推薦|「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不是我很糟糕。」一《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錐心的痛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也許這些話我們都很熟悉⋯

「不要這麼敏感好不好,你玻璃心喔?」
「為什麼人家可以,你不行?」
「你是垃圾場撿回來的啊!」他笑著說。
「我說是為你好欸,外面誰會跟你說啊!」

▶︎ 什麼是羞辱創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我們從羞辱我們的人手上接過鞭子,繼續鞭打自己。」
這是我們從小對愛的理解,
要對自己嚴厲才會進步,
這樣的「自厭機制」,
讓我們認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的錯。

書中提到,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唱衰魔人」

∙ 當你想感受自己的情緒時,就會有聲音說:
「還好吧?這又沒什麼!」

∙ 當你想要接住自己、安慰自己時,它會說:
「你對自己太好了啦⋯⋯」

∙ 在你做錯事時,它會跑出來說:
「天啊!你好丟臉!大家都在笑你了!」

▶︎「遭受創傷的孩子之後就不會再長大了,他們會被獨自拘禁在過去的日子裡⋯⋯」

那個至今仍舊蹲在角落哭泣的自己,
是時候慢慢走近發現他身上的傷口了。

如果讀到這裡,你開始回憶起一些往事,
若你在黑暗的房間角落內,看見門縫透出細微的光線,
我邀請你讀讀看這本書,它會帶著不知所措的你,
一步步正視感到羞恥的瞬間,
重述關於你的故事,溫柔地跟自己說:

「孩子,這不是你的錯,沒有任何錯值得被那樣對待。」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封面
▶︎ 帶刺好書推薦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作者:周慕姿 心理師 @sinceremuer
.出版社:寶瓶文化 @aquarius20010601
.出版日:2022/05/27

文字|小衣 @yi__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帶刺的靈魂」是一個安放心理疾病靈魂故事,並推廣心理議題的平台。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或是支持我們的理念,歡迎贊助我們:)
「讓每一個故事,都有安放之處;願每一個靈魂,有被愛的重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帶刺的靈魂 Facebook
|帶刺的連結 Instagram
合作歡迎來信:marks.of.grace.31@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理解自己的特質,接受每一個特質所帶來的樣貌, 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相對的位置, 包容每一個人的理性與感性的比例, 不要害怕展現感性的一面, 相信自己與別人有不一樣的面貌, 相信自己與別人都擁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不讓別人知道並不是自己封閉,而是擔心在無知和想像力貧乏之處,會被他人延伸成不必要的偏見與誤會,反而讓專業能力的展現變得困難。這個社會環境還沒有成熟到能承擔我們的誠實,這個狀況下先照顧好自己、展現自己的專業,不要讓別人有閒話可說,這是很殘酷的事實,但是我們必須先這麼做。」
「老闆只要覺得我工作沒有做好的時候,就會貼上『因為E有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都很情緒化』的標籤,但是一直以來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溝通不良,這是雙方要一起改善的問題,而不是在我身上貼了一個標籤後,不解決問題就逕自下一個結論。」E無奈地說。
「我有憂鬱症。」朋友的告白像是一個起點,後來其他朋友陸續跟我坦承有精神疾病,剛聽到時會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甚至我會問:「你看起來都很好啊?為什麼會有憂鬱症?」
理解自己的特質,接受每一個特質所帶來的樣貌, 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相對的位置, 包容每一個人的理性與感性的比例, 不要害怕展現感性的一面, 相信自己與別人有不一樣的面貌, 相信自己與別人都擁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不讓別人知道並不是自己封閉,而是擔心在無知和想像力貧乏之處,會被他人延伸成不必要的偏見與誤會,反而讓專業能力的展現變得困難。這個社會環境還沒有成熟到能承擔我們的誠實,這個狀況下先照顧好自己、展現自己的專業,不要讓別人有閒話可說,這是很殘酷的事實,但是我們必須先這麼做。」
「老闆只要覺得我工作沒有做好的時候,就會貼上『因為E有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都很情緒化』的標籤,但是一直以來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溝通不良,這是雙方要一起改善的問題,而不是在我身上貼了一個標籤後,不解決問題就逕自下一個結論。」E無奈地說。
「我有憂鬱症。」朋友的告白像是一個起點,後來其他朋友陸續跟我坦承有精神疾病,剛聽到時會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們,甚至我會問:「你看起來都很好啊?為什麼會有憂鬱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師周慕姿,下面選幾個書中內容和寫出心得 羞辱創傷 這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壓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乃至影響到對方的自尊、對自我的看法,因而使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 而「羞辱創傷」,就是在這些羞辱中被傷害、所累積的創傷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師周慕姿,下面選幾個書中內容和寫出心得 羞辱創傷 這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壓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乃至影響到對方的自尊、對自我的看法,因而使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 而「羞辱創傷」,就是在這些羞辱中被傷害、所累積的創傷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