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羞辱創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書作者周慕姿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於2017年爆紅的書:《情緒勒索》就是她的作品,這四個字到現在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談論著,可見那本書的影響之深遠。而她於2022年帶給大家的這本《羞辱創傷》,帶領我們回想與探討,自己遺忘或忽視的過去創傷,如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個性與行為模式,而我們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改變,以更好的樣貌重生。

什麼是羞辱創傷?

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或壓抑一個人的格與自我價值,造成對方感到羞恥而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情境。而羞辱創傷指的就是經過這些羞辱而累積的創傷經驗,也可以說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一種樣貌。所以羞辱通常是權力位階高的人,藉由貶低人,讓人自我感覺不良,從而控制對方,並讓自己產生成就感的行為;而曾經被羞辱的人,卻又常常因為想找回控制權,而接力成為那個羞辱人的人,導致羞辱創傷成為社會揮之不去的陰霾。

羞辱有多常見?

從家庭到社會,都時常可以看見羞辱的存在。

「別人都可以考一百分,為何你不行?」

「你為什麼不能像姊姊一樣聽話?」

「表現這麼差,丟盡我的臉」

「他們怎麼都看這樣的影片,水準好低」

「生完小孩就想回去工作,一點都不負責任」

「一點小事就這麼挫折,怎麼會有競爭力?」

人們常常自顧自地批評那些和自己不同的人,在網路世界更加肆無忌憚,就算真的心中有一點「我是為他好」的成分在,也不能否認言語暴力往往超過別人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且這些話也對別人的人生沒有多大的幫助,最後剩下的,就只有創傷。

為什麼羞辱創傷常來自於家庭

現代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覺得自己會羞辱自己的孩子吧,但為什麼羞辱創傷仍仍在許多家庭上演呢?大致上可歸咎於父母過去的成長經驗,尤其是過去華人圈盛行的打罵教育,及長輩的絕對權威,造成許多現在的家長,童年都或多或少因為和長輩的意見不合而承受羞辱創傷。因此當孩子表達和自己不同的想法與感受時,過去的羞恥感與不安浮出水面,就啟動了防衛機轉:「羞辱他人」,也就是羞辱自己的孩子。越多人能了解這個前因後果,就越有可能把這個陋習斷在我們這一代,徹底改變這個社會風氣。

自我批評與自省的不同

想靠著羞辱使人進步或改善的人要知道,那些遭受羞辱創傷的人,很常陷入自我批評/怪罪的心境,有著「做錯事的自己很糟糕」的想法,進而懷疑自己,厭惡自己,缺乏自我價值感,往往只會每況愈下。而真正能讓人成長的「自省」,則是專注在「覺察曾做過的事情,思考有沒有改善的可能。」這樣的正向心境才能讓人知錯能改,而這顯然不會因為羞辱而產生。

羞辱創傷後的負面效應

人遭受羞辱創傷後,會疑惑、會產生疑問。

「為什麼是我?」→產生負面自我認同

「我該怎麼做才不會受傷、不會覺得痛?」→因應而生的生存策略與防衛機制

「是我糟,還是世界太糟?」→對世界感覺負面

「世界上有可相信的人嗎?有人會真的愛我嗎?」→對關係的不安全感

在與人的相處中,我們有時候會察覺到,有些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容易相信他人,或是對世界很灰心,他們很可能都是羞辱創傷的受害者。

傷口該如何療癒?

作者將療傷的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一、探究自己的羞辱創傷:將遭遇過,覺得受傷或羞恥的經驗與記憶寫下來,傷口要被看見,才能被治癒。

二、哀悼那些失去,了解不是自己的錯:哀悼那個把過錯都歸咎在自身的自己,並告訴自己,會遭受這些傷害並不是自己的錯。若可以,好好選擇一位可以傾訴的對象,也可以找心理師,說出來,常常比較好過。

三、撕下負面標籤:別再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別再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要知道自己的感覺並非無關緊要。沒有人該被貼上失敗品的標籤。

四、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建:前面提到,過去被羞辱的情緒一上來,就會馬上啟動防衛機制,做出不適當的舉動。最有效的方法是「停一下」,先深呼吸,慢慢思考為何會有這個感受,代表什麼意義,應該要如何處理這個情緒才更明智且洽當,經過每次的練習,未來的某一天就能不再被情緒牽著走。

五、與唱衰魔人對話:作者將自我批評/怪罪的聲音稱為”唱衰魔人”,也就是要人們不再全盤接受心中魔鬼的聲音,要跟他平等對話、抵抗,我們要記得,絕大多數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懷疑可能都沒有我們自我懷疑那麼多。

六、與人互動:當前面的步驟讓我們能打開枷鎖,是時候重新與他人產生健康的互動了,雖然起步並不容易,但只要秉持隨時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心情,終究會是水到渠成。

礙於篇幅,本書還有許多細節沒辦法全盤分享,就留給有興趣的讀友們慢慢細讀了,最後再分享一句節錄於推薦序中的話:

「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希望曾遭受羞辱創傷的每個人,都能努力終結這個惡性循環,找回自己,疼愛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少鋒的沙龍
45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少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2023/10/08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Thumbnail
2023/09/27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Thumbnail
2023/09/27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Thumbnail
2023/09/19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Thumbnail
2023/09/19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師周慕姿,下面選幾個書中內容和寫出心得 羞辱創傷 這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壓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乃至影響到對方的自尊、對自我的看法,因而使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 而「羞辱創傷」,就是在這些羞辱中被傷害、所累積的創傷經驗。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心理師周慕姿,下面選幾個書中內容和寫出心得 羞辱創傷 這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壓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乃至影響到對方的自尊、對自我的看法,因而使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 而「羞辱創傷」,就是在這些羞辱中被傷害、所累積的創傷經驗。
Thumbnail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Thumbnail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Thumbnail
過去遭遇很糟糕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你很壞。
Thumbnail
過去遭遇很糟糕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你很壞。
Thumbnail
本書作者周慕姿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於2017年爆紅的書:《情緒勒索》就是她的作品,這四個字到現在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談論著,可見那本書的影響之深遠。而她於2022年帶給大家的這本《羞辱創傷》,帶領我們回想與探討,自己遺忘或忽視的過去創傷,如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個性與行為模式,而我們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改
Thumbnail
本書作者周慕姿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於2017年爆紅的書:《情緒勒索》就是她的作品,這四個字到現在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談論著,可見那本書的影響之深遠。而她於2022年帶給大家的這本《羞辱創傷》,帶領我們回想與探討,自己遺忘或忽視的過去創傷,如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個性與行為模式,而我們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改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當日常中隱微的羞辱創傷日積月累,逐漸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秩序時。 當日夜累積的羞辱創傷一點一滴的侵蝕著自己的自信,讓我們忘記「自己是誰」 曾羞辱創傷這本書中慢慢的牽著自己,走出陰影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你無法忍受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很直覺性拋出各種形容詞,然而卻沒發現我們說出口的,是否可能是自己身上厭惡的特質。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你無法忍受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很直覺性拋出各種形容詞,然而卻沒發現我們說出口的,是否可能是自己身上厭惡的特質。
Thumbnail
│前言 │什麼是羞辱創傷 │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 │我都是為你好 │一再重演羞辱創傷 │羞辱創傷的影響 │療癒六階段 │後記
Thumbnail
│前言 │什麼是羞辱創傷 │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 │我都是為你好 │一再重演羞辱創傷 │羞辱創傷的影響 │療癒六階段 │後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