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羞辱創傷》

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羞辱創傷》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羞辱創傷和我沒什麼關係,就是一本為了個案看的參考書,但在周慕姿心理師的文字帶領下,發現「羞辱」在我們的文化中簡直無所不在,甚至排名比較就是某種形式的「羞辱」,這在我們的成長經驗及日常生活中簡直避無可避,而且以一種輪迴的方式代代相傳,在書中不時地可以看到熟悉的影子:自卑隱忍、過度付出、控制狂、要求完美、渾身是刺等等,這樣的傷痛在不同人身上以各種形式面貌被展現,真心推薦大家都可以看看這本書,或許可以為自己與身邊的人帶來不同的機會。

何為羞辱創傷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羞辱常發生於權力位階高者(主要照顧者、權威)對較低者的控制手段,羞辱、攻擊對方、不願理解對方、無同理心的批評與責備、體罰,激起對方的羞愧感,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遭遇過羞辱創傷的人再重複羞辱行為去對待比自己脆弱的人也是非常常見的行為,例如:用相同方式教養下一代、對名人惡意留言、檢討被害人、批評別人的感受、想法或選擇。
在我們的文化中,慣常以「比較」來證明什麼是「好」,習慣在比較中讓自己感受到優越和羞恥,然後努力。因此發展出需要不停和別人比較的防衛習慣,可是這樣的「好」是沒有方向、沒有極限的,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標準,只好緊抓著他人的標準、主流的價值與看法。
而許多父母在成長經驗中帶著羞辱創傷長大,帶著強烈的匱乏感、不安全感與自我厭惡感,當孩子表達出與父母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時,父母的情緒重現開始運作,因此使用了「羞辱他人」的防衛機轉,導致羞辱創傷一代一代輪迴下去。

羞辱創傷的形式及常見症狀

常見於家庭、學校、職場中的外貌、性格、能力與價值否定,肢體、精神暴力,霸凌。
常見症狀有:情緒重現、過度警覺、退縮麻木、慣性羞恥、情緒調節困難、自厭懲罰等。
在面對上述情況時會引發防衛機轉,大致有以下類型:
戰—控制別人,攻擊對方、對抗否定、過度自戀、需要自我表現與被肯定。
逃—控制自己,要求自己完美或讓自己盡量處在可控的環境。
僵—控制不痛,自我放棄或使用物質降低自己的失望感受。
這些防衛機轉的重點都在於「控制」,是為了自我保護出現的反應,同一個人很可能會出現混合的反應狀況。
討好,一種更社會化,更具效能的防衛機轉,放棄安撫自己而改學會安撫別人,迎合對方的需要以減輕傷害,並感到暫時得安心及安全感,因此自我價值與意義感,變成建立在「我做了什麼事」,而非「我是怎麼樣的人」。
否認,在面對創傷存在時,很難不經歷一番被拒絕、關係撕裂、羞恥等負面感受,因此「假裝沒有發生」是比較簡單的方法,「否認」常以「遺忘與放空」和「淡化與合理化」兩種形式出現,然而在否認機制下的創傷並沒有被修復,當有一天傷害大到無法承受時,便會以極大的力量爆發。

療癒六階段

  1. 探究你的羞辱創傷:試著書寫或述說曾經遭遇過覺得受傷、脆弱、甚至帶著羞恥感的經驗與記憶。幫助自己理解:這些經驗本身,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使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說出來,把羞恥感還給對方,是我們開始學會保護自己、給自己力量的證明。
  2. 哀悼那些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哀悼曾把這些過去歸咎在我們身上的自己,理解那些人可能是沒有能力愛,在哀悼中幫助我們撿回過去被捨去、不被允許存在的情緒—憤怒,讓我們更重視自己的需求,學會保護自己或拒絕他人。但要練習把注意力從他人轉到自己身上,才有機會看到自己深層的委屈與受傷,使憤怒成為我們的力量,最後請感謝沒有放棄的自己。
  3. 撕下負面標籤,重述故事:試著重新寫下一段將「內在負面標籤」去除,稍微客觀的故事,在過程中可慢慢發現自己的內在負面標籤正在慢慢消除,也越來越有機會破除過往的重複性腳本狀況。
  4. 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建:學會覺察、接納並安撫自己的情緒。
  5. 與唱衰魔人對話:當自我批評/自我怪罪時,試著溫柔地和內心對話,當開始可以對自己溫柔、安撫自己時,和他人的互動也會慢慢改變。
  6. 與人互動:自我接納程度和能否與人建立親密有關,當撕下自我的負面標籤時,才能在「獨立自主」和「依賴別人」之間彈性調整,能夠展現脆弱、也能接受拒絕,雖然過程中需要冒險,或還是會受點傷,但在這樣重建的過程中可以找到真正值得親近的人、找回對世界的信任感和增加自我悅納感
※詳細內容請閱讀《羞辱創傷》原文,嚴重者請尋求專業心理諮商。
近日有感自我覺察不僅能夠幫助療癒創傷,也是了解自我、建立自信、接納自我的重要開始。
【讀墨電子書《羞辱創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你的大腦就像個缺乏安全感的兩歲小孩。 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壓力或說壓力反應是個人安全和健康的起源,人體一切構造就是為了感受壓力,才能學習集中思緒,是為了保障安全和維持警覺,然而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避開引發壓力的事物,表現出拖延傾向,或試圖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後還是無法逃離壓力,因此要學會有效管理壓力。
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籍資訊 書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原文: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Charles Duhigg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習慣強而有力,但也易於摧毀 習慣的形成 本書核心為改變習慣,而要能改變習慣,首先要了解習慣如何形成以及為何形成。研究帕金森氏
Thumbnail
書名:兒子使用説明書 作者:黑川伊保子 《兒子使用説明書》,光是書名就很吸引有兒子的媽媽們,覺得不好好讀讀不行。尤其我家就是兩個男孩,媽媽我常常不是很理解男孩們的想法和行動,而爸爸們怎麽好像總是很淡定?! 記得我大兒子大概1歲多的時候,我和先生帶他去附近有生態池的公園玩。我坐在椅子上遠遠看
Thumbnail
要堅持一個習慣的關鍵要素在於成就感——就算是細微之處。成就感是告訴你大腦投入這個習慣能獲得值回票價的信號。 這也是回饋機制成為習慣構成要點的原因。這些因回饋而來的感覺——愉悅感、滿足感、享受——與回饋循環環環相扣,教育你的大腦記住哪些行為下一次有幫助。
Thumbnail
★「風之谷」、「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等, 本書收錄吉卜力工作室十部經典動畫作品,講述各部動畫背後的創作故事。
Thumbnail
人不應該是一頭被緊緊拴住的老虎;也不該是一隻不斷遭到鞭打訓斥的猴子……英 哲學家 莎夫 次柏里。 人之所以為人,只是因為他能做出選擇……德 古典哲學家 伊曼努爾 康德(1724~1804)。 軸心時代:西元前600年至西元前300年間,各大文明出現了足以影響千年的導師。中國的老子、孔子;古羅馬的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五輪」取自佛教密宗的概念,「五大(panca-dhatavah)」指地、水、火、風、空五大構成宇宙的元素(非中國道教的五行),本書的章節也使用這些元素依次命名。 每一卷針對兵法/求道/劍術/作戰策略/心境提升(自然之道)深入著墨,無論是精進個人技藝或領導力都很適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籍資訊 書名: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原文: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Charles Duhigg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習慣強而有力,但也易於摧毀 習慣的形成 本書核心為改變習慣,而要能改變習慣,首先要了解習慣如何形成以及為何形成。研究帕金森氏
Thumbnail
書名:兒子使用説明書 作者:黑川伊保子 《兒子使用説明書》,光是書名就很吸引有兒子的媽媽們,覺得不好好讀讀不行。尤其我家就是兩個男孩,媽媽我常常不是很理解男孩們的想法和行動,而爸爸們怎麽好像總是很淡定?! 記得我大兒子大概1歲多的時候,我和先生帶他去附近有生態池的公園玩。我坐在椅子上遠遠看
Thumbnail
要堅持一個習慣的關鍵要素在於成就感——就算是細微之處。成就感是告訴你大腦投入這個習慣能獲得值回票價的信號。 這也是回饋機制成為習慣構成要點的原因。這些因回饋而來的感覺——愉悅感、滿足感、享受——與回饋循環環環相扣,教育你的大腦記住哪些行為下一次有幫助。
Thumbnail
★「風之谷」、「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等, 本書收錄吉卜力工作室十部經典動畫作品,講述各部動畫背後的創作故事。
Thumbnail
人不應該是一頭被緊緊拴住的老虎;也不該是一隻不斷遭到鞭打訓斥的猴子……英 哲學家 莎夫 次柏里。 人之所以為人,只是因為他能做出選擇……德 古典哲學家 伊曼努爾 康德(1724~1804)。 軸心時代:西元前600年至西元前300年間,各大文明出現了足以影響千年的導師。中國的老子、孔子;古羅馬的
Thumbnail
《心理學的法則》 ★反思精神疾病、翻轉生活難題,用心理學視野認識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很少看散文。 一直無法喜歡散文。選書大概就跟選朋友一樣,總是要找合得來的。散文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文體。不同於小說、科普、詩集等,在端詳完封面封底,開頁準備閱讀的瞬間,通常都能調整至一個熟悉的頻率跟這本書對焦。即便內容翻閱後不是那麼對頻,但我們總知道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迎接。 散文不是這樣 某方面來說
本文使用麥克菲一詞的靈感來源為電影《保姆麥克菲》(Nanny McPhee),與所討論的論文無關。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理想的特教助理員就像班級中的保姆麥克菲一樣,是教室中一起陪伴學生成長、學習的角色。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臺灣的特教體系中,有一位可能不被外界注意到,但卻對教學流暢度發揮很重要影響
「五輪」取自佛教密宗的概念,「五大(panca-dhatavah)」指地、水、火、風、空五大構成宇宙的元素(非中國道教的五行),本書的章節也使用這些元素依次命名。 每一卷針對兵法/求道/劍術/作戰策略/心境提升(自然之道)深入著墨,無論是精進個人技藝或領導力都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