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事必躬親真的好嗎?

那天分享如何班級老師協同的案例,有的人說要進班協助,也有人分享不應該進班,角色不同會有不同的答案、能力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到底該如何取捨呢?
在以往聽到的經驗,園長必須進班觀察,才有辦法給予教學策略,所以那位同學的分享,讓我很想知道為何覺得不要進班!他分享老師如果有需要,就來找我們,他會做的方式是請資深老師去協助他,這樣老師才能成長!
這讓我想起剛進幼教的那幾年,園長的干涉的確不多,頂多就是開會時宣達共同活動及注意事項。教學的部份因為當時的園長也不是專業背景,所以不會太多要求,也因為開學前已經選擇教材,相對的也同時處理了教學方向,所以老師其實沒有所謂的教學自主,有的是賣教材的幼教社提供的師訓,教你如何運用教材。雖然嚮往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但每天可以掌握孩子的常規,給予課程的安排,家長看得到東西也能掌握孩子學到什麼?與主管的互動關係,因為沒有要求,也就不會有衝突,主管只要一年安排一次旅遊,就覺得是很大的福利,除非是家長有反應問題才需解決,如此的幼教工作,似乎輕鬆又有成就感,但在專業知能的部分就只能靠自發學習了。
老師們如果自己的幼教理念還在徬徨時,來到真正沒有教材的學校,反而慌了,雖然知道課程是與孩子共構的,但就是構不出方向,孩子也無法穩定,又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教什麼東西給孩子,如果園長又在旁邊一直下指導棋,此階段的老師恐怕是壓力倍增,因此該如何協助呢?
面對這樣的狀況,園長可以先讓老師安心的方法,開學的適應不外乎就是以下幾個方向:
  1. 班級常規的建立:需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踧可及,學習區逐漸開放,分組說 明....等等。
  2. 家長的信任建立:開學的前兩週,不斷跟家長聊孩子的大小事,再慢慢減少次數,家長也是要有安全感的。
  3. 兩位老師的溝通:有默契可合作,是最理想的組合,但常常就會有他都怎樣那樣,我都要如何、為什麼?如果共同的目標是能準時回家、孩子開心、家長放心,那要做什麼才能達到目標?
  4. 走動式的關心:,也是一種方式,園長的觀察有時也需要等待老師一下,例如:說話的態度、口氣不適合,不是直接指正,而是思考策略,如何利用資深老師透過經驗的分享,讓新進老師們也能學習。
因此到底是不是直接介入,的確會有很多種不同的情形,是老師能力、敏感度等等狀況判斷,如果已經策略都用了,就得回到工作人員的工作動力與熱忱。
何飛鵬的主管私房學一書中提到,喝茶看報才是好的主管,我想身為主管也不會真的只有喝茶看報,這只是比喻主管不應該事事躬親,如何下放細瑣工作也是園長要練就的工夫,像放風箏似的,縮放之間,放太多風箏會掉下來,拉一下放一下順著風勢,他就能迎風直上,拉一下的意思是,雖然放手,但園長還是知道進度、狀況,老師們不回報,園長要怎麼知道進度?這就非常之考驗!主管一直跳到前面處理,不僅累了身體,工作人員能力也無法有進展,甚至會覺得不被信任,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紛紛離職,反而惡性循環,人員也無法穩定定!!創造愉悅的工作環境,才是主管喝茶看報的目的,也才是員工願意留下來的主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