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微軟過去竟然幫蘋果工作過?比爾蓋茲時代裡的微軟|趕快tech我 EP2.2.2

怪獸科技公司,用10分鐘帶你探索最新科技趨勢。 收聽Podcast:https://linktr.ee/monstech_inc 追蹤我們: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上一回,我們介紹到B2B和B2C不同的經營模式,然而,我們卻發現到這樣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且在科技巨頭上尤其明顯。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微軟,也有上述的現象。微軟的創辦人就是大家熟知的比爾.蓋茲,最起先是以B2B的形式起家的,卻如何開始漸漸在B2B和B2C的界線上越來越模糊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微軟(Microsoft)公司簡介
微軟(Microsoft)公司簡介

微軟第一階段:小規模代廠時期

從小相識的微軟創辦好夥伴
微軟的意思是「微型電腦」和「軟體」,除了廣為人知的比爾.蓋茲之外,其實還有一位創辦人,是1975年蓋茲和他從小認識的朋友保羅.艾倫,他們就讀哈佛時因為熱愛Coding創立這間公司。
蓋茲與保羅的年輕時合照(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公司成立的契機是因為他們倆合作的一個案子,這個案子就是為一間美國的電子公司MITS的Altair 8800微型計算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PC,但和我們現在對電腦的認知不一樣,沒有鍵盤、沒有滑鼠也沒有顯示器顆顆)開發BASIC直譯器,簡單來說就是幫這台電腦開發一個初學者可以使用的軟體。

BASIC直譯器是甚麼?
開發BASIC的重要性在哪裡呢?我們先從剛剛的Altair 8800說起。
在1970年代時,計算機是非常稀少的,開發者只能透過紙和筆去coding,把寫滿代碼的卡紙在大型計算機上去讀取,而這樣的大型計算機不只不能糾錯,速度和效率也都非常的低。
而Altair 8800的發明,給寫程式的人擁有自己計算機的機會,不過這個計算機畢竟只是硬體,除了硬體還需要軟體才能執行(軟體就好像是電腦的靈魂),所以蓋茲和保羅就看準這個商機,為世界上第一台PC開發機器語言,也就是BASIC直譯器,能讓人和計算機進行交流
不過有趣的是,當蓋茲他們在向MITS提案時,其實只是提出軟體的原型的假設,甚至連機上測試都沒有做過(當時連這台計算機都沒看過),他們卻能夠憑藉編寫程式的專業、精湛的口才拿下這個案子(果然是天才)。
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呢?是人們發現軟體其實是可以獨立於硬體的,可以單獨開發,而這在當時大多數人都開發硬體的時代特別具有意義。
蓋茲與保羅(圖片來源:CNBC)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蓋茲和保羅真的在短短幾星期就將BASIC直譯器完成,並成功用高達一百萬美元賣出,賺到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後,兩人就決定休學,專心他們的事業。
然而,不久他們便發現,因為當時的「共享文化」,使大多人都免費下載盜版的直譯器,只有十分之一的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這個直譯器,導致和Altair 8800相比之下,開發BASIC直譯器實在不怎麼賺錢。
因此,微軟正視了商業模式如何變現這個問題,蓋茲還曾經寫過一封很有名的信控訴「大家花錢買硬體覺得理所當然,但為何會覺得可以共享軟體而不付費呢?」
當然除了用文字抨擊了當時的這個現象,蓋茲自己也有想出軟體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授權碼,替未來的軟體公司起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為了要讓軟體能夠大量變現,他們就使出一招,也是蠻常見的策略就是盡可能地讓大家用這軟體,吸引用戶,進而透過授權費賺錢,用戶越多,邊際效應也就越強。也因此微軟和MITS簽了協議以盡最大努力將BASIC發放許可、推廣並商業化。
不過當時的PC先驅MITS並沒有認真執行協議,於是歷經官司後,法院判決微軟可以將軟體賣給任何人,使得微軟擺脫軟體要和硬體一起賣的限制,並找蘋果做為新的合作對象,也就是說,微軟早期不過是幫蘋果macOS寫Office的軟體公司而已。

蘋果打造硬體平台,微軟開發硬體平台上的軟體
一開始PC只是小眾市場,頂多一些商業公司會用來做一些股票分析,直到蘋果二號的出現才打開了電腦的市場,微軟看到蘋果硬體搭配軟體居然賣這麼好,於是便緊隨蘋果的腳步,讓自家的Office軟體透過外插的方式在蘋果二號上面工作,讓微軟在1981年一年就大賺了800萬美元,也形成了「蘋果打造硬體平台、微軟成為硬體平台上的軟體開發商」這樣的合作型態。
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現今市佔最高的微軟,居然當時是要幫蘋果工作,而微軟之所以可以在PC領域反超蘋果,就必須說到微軟的重大轉折。
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合影(圖片來源:cool3c)

微軟第二階段:IBM 合作時期

轉捩點!IBM的秘密契約讓微軟反超蘋果
當時以高端商用計算機聞名的電腦大廠Big Blue,也就是IBM,發現蘋果二號這種以個人電腦為主的市場非常具有市場潛力,於是,IBM決定將這些構成PC軟硬體的技術外包,將硬體先打造好了,並和微軟秘密地簽了合作契約,讓微軟負責開發接下來IBM要推出的個人電腦中的作業系統。
不過微軟的強項是機器語言和軟體,當時並無法獨立完成作業系統,所以一開始蓋茲請IBM找當時的系統操作之父,卻受到IBM拒絕,於是案子又再回到了微軟身上,讓蓋茲決定收購一個操作軟體公司,開發出PC-DOS,也就是IBM專屬的MS-DOS。
1984年MS-DOS搭配IBM的PC軟硬結合的方式已經成為業界主流,一下子就反超蘋果,甚至和當時蘋果軟硬整合的策略互相對立,一個開放、一個封閉。
MS-DOS的商業成功引起了其他廣大製造商的注意,紛紛希望自家的廠品也可以裝上這樣的系統,而IBM的市佔也幫之後微軟的產品普及立下良好的基礎,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微軟系統的普及率開始上升,蘋果沒有不好,只不過相較於麥金塔而言,微軟多了廣大消費者這塊,推出合理商業模式並且讓大家幾乎都在使用、達到巨大用戶基數的規模經濟。

微軟第三階段:打造微軟天下時期

蘋果微軟長年大戰展開
雖然成功,但微軟卻沒有停下來享受這樣的喜悅,而是默默的開發新的作業系統,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Windows。
微軟深知MS-DOS其實有很多的缺陷,像是它的任務執行必須一個接著一個,也就表示使用者只能一次做一個工作,不能多工,此外,當時業界已經有企業將系統進行圖像化GUI,這對於MS-DOS這種僅能用程式語言工作的系統,顯然是極大的威脅。
而這個已經圖像化的企業就是蘋果,當時微軟受到蘋果邀請想要微軟幫他們開發應用軟體。進到公司後,賈伯斯詳細的為蓋茲介紹新開發的產品,果然英雄所見略同,蓋茲在看到的正在研發的麥金塔電腦就深深的知道,這絕對是未來電腦的趨勢。
不過蘋果也不是沒有防範的機制,隨後就和微軟簽約,禁止微軟將蘋果提供的作業軟體用在非蘋果開發的硬體上。沒想到的是,微軟竟然繞過了這個規則自己開發了一個相似的作業系統,而這套軟體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Windows,自此兩家科技巨頭的長年大戰也就此展開。
DOS時代微軟是一次性收取軟體的授權費;Windows時代因為有這些生產力軟體,所以微軟改變策略,變成是透過使用軟體的數量收取費用的變現模式。1985年憑藉著MS-DOS軟體的超高普及率,微軟正式在當年的Comdex大會上發表了Windows,再憑藉著過往在IBM時期的特色──兼容性,真的達成了在大部分的人電腦中都有微軟系統的願景,隔年,公司就上市,一上市股價就顯著上升,投資中出現4位億萬富翁,12000位百萬富翁。
1990年,微軟推出其辦公套件Microsoft Office。這個軟體將辦公室生產力應用程式打包成一個服務,如Microsoft Office Word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並在當年發表Windows 3系統。Windows 3.0有精簡的使用者介面,圖形效能和適合Intel處理器的改良。從此,Microsoft Office和Windows在各自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此後,蓋茲仍然不斷地推出Windows的改良版本,持續擴大使用的普及率。
不過同時,網際網路的應用開始爆炸性成長,當時網景這間公司打造了全球首個有圖形介面的網頁瀏覽器,對於市場趨勢意象很敏銳的蓋茲,馬上下令公司開發一款自己的圖形瀏覽器,也就是為人所知的IE,並且將IE和Windows相互綁訂,於是很快的IE也成為最多人用的網頁瀏覽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