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 越來越遠離家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Revery夢想團隊
「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是越來越遠離家鄉?」常常我們說到:北漂、返鄉遊子,可當這種行為愈趨常態,又有誰去真的思考過背後的原因呢?
Revery這次來到雜學校的普列斯製造共識營,從2019神鬼雜學的線上參展,再到這次與來自中部的地方團隊夥伴們,一起為在地找解方,Revery雖然從中部發跡,但因為是由全台各地的學生組成,每個人的家鄉都不一樣,目前中部只有台中清水、南投鹿谷這兩個固定的據點在行動,但這也更像共識營時,聽到林事務所的林承毅mentor分享:中部地區常見教育印象「對於家鄉認同感不高、家鄉沒什麼好說嘴的、特色不顯著、自信心偏低或不足……」。或許特色太難被看見才要花更久的時間理解創生該如何好好行動。
你也是北漂讀書的人嗎?
或許更多時候,離鄉到其他地區求學的孩子們,也不會想刻意去說自己是中部人、彰化雲林人;即便提到也只聯想到治安不好、太陽餅、爌肉飯的時候,在這些一笑而過的背後所潛藏的,是刻板印象和更多在地社區美好特色不易被看見。
所以Revery如何去解決中部特色及值得被看見的團隊:先解決看到的在地需求、接著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怎麼在地化接軌去有效處理並發起行動,創造社會影響力,就像熊塾雲端顧問,在台中霧峰持續蹲點;就像我們也在清水持續服務,串連在地網路與資源,找出行動脈絡內容。
Revery據點足跡
依稀記得種種影像,用劇本殺和影像藝術傳遞,就像團隊在南投鹿谷,透過孩子的攝影展,推廣多元教育促進親子交流,或者像飛雀餐桌行動,面對疫情持續影響的時候,持續思考餐桌還能怎麼轉型,讓西螺醬油與雲林物產更被人所知。
與卓越的團隊一起實體交流、腦力激盪中部議題實屬精彩。
放諸四海皆準 台灣的縮影
其實,不論是「在地串連、推廣交流、策略應對……」,雖然放到全台也都有這樣的問題,但不代表中部地區的行動沒有特色,而是能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的扎根,讓這些新聞媒體時時刻刻提到的內容,能夠有所呼應,嘗試於在地解決。
同時也線上連線,與去年訪談的Only實驗教育提問,蕭典義老師仍細心的與我們說起盈利模式與組織需要如何定位與設計以及小人小學的扣扣老師,也仔細分享Revery若真的希望落實駐點,需要先具備什麼認知與準備和思考的方向。
「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這是這次共識營的旗幟所寫,也是在地瓜校長分享這段話的時候,在思考這篇文章起初提到: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越來越遠離家鄉?
可能會因為政策與推拉力,如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老師帶著我們從政策與社會面由上往下思考各項議題。也如立賢基金會執行長與我們交流時分享道幾位夥伴支持全台行動的心路歷程,並對於人才的理解與行動脈絡;或者像The One李惠銘校長分享如何用社區經營的角度「不太乖」的改善校園經營。
回到Revery身上
我們也一直相信不論是新聞上出現的低生育率、高齡化,再到各個議題,如共識營所提到:最終都是回歸教育,所以我們才會由青年牽起青少兒少有些人學以致用去看見需求、有些人發揮所長去勇敢行動,更多的是透過志工與工作坊的培力,期待最終培養出一個個由地方人自己長起的地方團隊,有自己的資源與力量落實永續扎根。
不論看到這篇文的您是來自哪裡,一起走入在地、看見自己的社區有什麼議題、嘗試去回應它們,讓我們最後在家鄉、不用離鄉也能有專屬的教育
「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踏在這塊地的每一個人真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表明自己多熱愛家鄉,卻對自己的家鄉特色不了解,像是龍潭不只花生糖還有東方美人茶。
地方你知多少?
這次來到雜學校普列斯製造共識營,剛開始詢問了夥伴們,中區想到什麼特色呢?
●公園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嘉義
●世界第二大橋—雲林西螺大橋
●林家花園—台中霧峰
●八卦山大佛—彰化
從這些答案感受出大家對於家鄉的認知,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充滿家鄉的特色風景及文化的傳遞。
Revery夢想團隊定位
Revery夢想團隊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集結了許多對於家鄉有認同感,想為家鄉多一份心力的年輕族群。我們想做的是能將地方特色文化更佳繼續的將他發揮出來,甚至是能將沒落的村落文化推廣、村落特色產物-苦茶油、環境保育的山麻雀復育,透過我們將各地的地方特色讓在地人產生家鄉認同,更能帶動起地方的發展,並且特過教育的方式讓在地的孩童更能從小培養家鄉認同感。
遇到地方的波折
地方特色發展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質疑以及什麼樣的做法更能讓孩子知悉自己的家鄉,產生對於家鄉的認同感,對於自己的故鄉不是只有淺淡的印象及不好的部分。
像是雲林六輕的污染大家耳熟能詳,但卻沒看見附近也有非常美的一片綠地種植美生菜,又或者是清水廖添丁的故鄉,能有多少人知道廖添丁的故事,在這些地方掩蓋掉的特色,透過教育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的家鄉也是很美好和濃厚的文化特色,因此期許孩子能在未來的生活裡願意回到家鄉,產生家鄉依戀成為家鄉的青年學子。
共識營彼此凝聚
還有在這之中我們要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以及什麼做法對於在地是好的發展,更是如團隊根基是台中起源,但卻更多發展是在不同的縣市,因此林事務所林承毅mentor帶著大家凝聚中部地方特色思考,再引領如果從中找出突破點,更進化每一個組織的地方模式以及彼此合作,讓容易被忽略的中部,透過我們這些人的力量,讓中部的地方特色更加的被看見。
因此希望能回到最初的教育,透過教育牽起不同世代,發揮彼此所長建構起地方永續扎根,讓更多人投入在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只想幫助年青人回到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支持陪伴他們生存下去,並且重新融入地方。 其實我們不在乎「地方創生」是什麼。 要等到他們的努力萌芽, 我們才有機會明白『地方創生』會是什麼。 樂創媒體,早期為自由行旅遊媒體「發現台灣」之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開發行銷團隊所組成,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參與共識營,是個能快速讓不同區域的地方團隊「熟起來」的活動,對彼此的瞭解,也有別於短時間的社交互動。這樣的共識活動,尤其聚焦在不同型式的教育議題上,能夠幫助地方團隊更能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雜學校過去從策展出發,為台灣在亞洲的多元非典型教育設立了座標。然而,此次在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只想幫助年青人回到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支持陪伴他們生存下去,並且重新融入地方。 其實我們不在乎「地方創生」是什麼。 要等到他們的努力萌芽, 我們才有機會明白『地方創生』會是什麼。 樂創媒體,早期為自由行旅遊媒體「發現台灣」之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開發行銷團隊所組成,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參與共識營,是個能快速讓不同區域的地方團隊「熟起來」的活動,對彼此的瞭解,也有別於短時間的社交互動。這樣的共識活動,尤其聚焦在不同型式的教育議題上,能夠幫助地方團隊更能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雜學校過去從策展出發,為台灣在亞洲的多元非典型教育設立了座標。然而,此次在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亞洲大學成立20多年,偶爾會去走走。東海、中興兩校都有景觀設計系所,中興園藝系更是聞名遐邇。亞洲大學以建築之美後來居上。 若論校園美景, 我覺得中部地區東海、中興、亞洲三校最有可觀,很值得唱名推薦。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我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我對嘉義的經驗和我想在嘉義定居的理由,同時描述了北部和臺北的生活負擔和對我生活的壓力。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純樸的集集小鎮,曾被票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的集集小鎮,不但擁有歷史悠久的鐵道支線特色,更結合迷人自然生態、懷舊人文風光,還有各式在地小吃和創意美食,感受樸實恬淡的小鎮氛圍。 返鄉青年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家鄉更美好,形成永續生態支持系統,這才是永續城鄉真正的實踐。透過「人、地、產」的盤點,挖掘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Thumbnail
亞洲大學成立20多年,偶爾會去走走。東海、中興兩校都有景觀設計系所,中興園藝系更是聞名遐邇。亞洲大學以建築之美後來居上。 若論校園美景, 我覺得中部地區東海、中興、亞洲三校最有可觀,很值得唱名推薦。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我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我對嘉義的經驗和我想在嘉義定居的理由,同時描述了北部和臺北的生活負擔和對我生活的壓力。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