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 越來越遠離家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Revery夢想團隊
「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是越來越遠離家鄉?」常常我們說到:北漂、返鄉遊子,可當這種行為愈趨常態,又有誰去真的思考過背後的原因呢?
Revery這次來到雜學校的普列斯製造共識營,從2019神鬼雜學的線上參展,再到這次與來自中部的地方團隊夥伴們,一起為在地找解方,Revery雖然從中部發跡,但因為是由全台各地的學生組成,每個人的家鄉都不一樣,目前中部只有台中清水、南投鹿谷這兩個固定的據點在行動,但這也更像共識營時,聽到林事務所的林承毅mentor分享:中部地區常見教育印象「對於家鄉認同感不高、家鄉沒什麼好說嘴的、特色不顯著、自信心偏低或不足……」。或許特色太難被看見才要花更久的時間理解創生該如何好好行動。
你也是北漂讀書的人嗎?
或許更多時候,離鄉到其他地區求學的孩子們,也不會想刻意去說自己是中部人、彰化雲林人;即便提到也只聯想到治安不好、太陽餅、爌肉飯的時候,在這些一笑而過的背後所潛藏的,是刻板印象和更多在地社區美好特色不易被看見。
所以Revery如何去解決中部特色及值得被看見的團隊:先解決看到的在地需求、接著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要怎麼在地化接軌去有效處理並發起行動,創造社會影響力,就像熊塾雲端顧問,在台中霧峰持續蹲點;就像我們也在清水持續服務,串連在地網路與資源,找出行動脈絡內容。
Revery據點足跡
依稀記得種種影像,用劇本殺和影像藝術傳遞,就像團隊在南投鹿谷,透過孩子的攝影展,推廣多元教育促進親子交流,或者像飛雀餐桌行動,面對疫情持續影響的時候,持續思考餐桌還能怎麼轉型,讓西螺醬油與雲林物產更被人所知。
與卓越的團隊一起實體交流、腦力激盪中部議題實屬精彩。
放諸四海皆準 台灣的縮影
其實,不論是「在地串連、推廣交流、策略應對……」,雖然放到全台也都有這樣的問題,但不代表中部地區的行動沒有特色,而是能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的扎根,讓這些新聞媒體時時刻刻提到的內容,能夠有所呼應,嘗試於在地解決。
同時也線上連線,與去年訪談的Only實驗教育提問,蕭典義老師仍細心的與我們說起盈利模式與組織需要如何定位與設計以及小人小學的扣扣老師,也仔細分享Revery若真的希望落實駐點,需要先具備什麼認知與準備和思考的方向。
「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這是這次共識營的旗幟所寫,也是在地瓜校長分享這段話的時候,在思考這篇文章起初提到:為什麼我們受教育的過程,越來越遠離家鄉?
可能會因為政策與推拉力,如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老師帶著我們從政策與社會面由上往下思考各項議題。也如立賢基金會執行長與我們交流時分享道幾位夥伴支持全台行動的心路歷程,並對於人才的理解與行動脈絡;或者像The One李惠銘校長分享如何用社區經營的角度「不太乖」的改善校園經營。
回到Revery身上
我們也一直相信不論是新聞上出現的低生育率、高齡化,再到各個議題,如共識營所提到:最終都是回歸教育,所以我們才會由青年牽起青少兒少有些人學以致用去看見需求、有些人發揮所長去勇敢行動,更多的是透過志工與工作坊的培力,期待最終培養出一個個由地方人自己長起的地方團隊,有自己的資源與力量落實永續扎根。
不論看到這篇文的您是來自哪裡,一起走入在地、看見自己的社區有什麼議題、嘗試去回應它們,讓我們最後在家鄉、不用離鄉也能有專屬的教育
「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踏在這塊地的每一個人真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表明自己多熱愛家鄉,卻對自己的家鄉特色不了解,像是龍潭不只花生糖還有東方美人茶。
地方你知多少?
這次來到雜學校普列斯製造共識營,剛開始詢問了夥伴們,中區想到什麼特色呢?
●公園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嘉義
●世界第二大橋—雲林西螺大橋
●林家花園—台中霧峰
●八卦山大佛—彰化
從這些答案感受出大家對於家鄉的認知,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充滿家鄉的特色風景及文化的傳遞。
Revery夢想團隊定位
Revery夢想團隊來自全台各地的學生,集結了許多對於家鄉有認同感,想為家鄉多一份心力的年輕族群。我們想做的是能將地方特色文化更佳繼續的將他發揮出來,甚至是能將沒落的村落文化推廣、村落特色產物-苦茶油、環境保育的山麻雀復育,透過我們將各地的地方特色讓在地人產生家鄉認同,更能帶動起地方的發展,並且特過教育的方式讓在地的孩童更能從小培養家鄉認同感。
遇到地方的波折
地方特色發展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質疑以及什麼樣的做法更能讓孩子知悉自己的家鄉,產生對於家鄉的認同感,對於自己的故鄉不是只有淺淡的印象及不好的部分。
像是雲林六輕的污染大家耳熟能詳,但卻沒看見附近也有非常美的一片綠地種植美生菜,又或者是清水廖添丁的故鄉,能有多少人知道廖添丁的故事,在這些地方掩蓋掉的特色,透過教育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的家鄉也是很美好和濃厚的文化特色,因此期許孩子能在未來的生活裡願意回到家鄉,產生家鄉依戀成為家鄉的青年學子。
共識營彼此凝聚
還有在這之中我們要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以及什麼做法對於在地是好的發展,更是如團隊根基是台中起源,但卻更多發展是在不同的縣市,因此林事務所林承毅mentor帶著大家凝聚中部地方特色思考,再引領如果從中找出突破點,更進化每一個組織的地方模式以及彼此合作,讓容易被忽略的中部,透過我們這些人的力量,讓中部的地方特色更加的被看見。
因此希望能回到最初的教育,透過教育牽起不同世代,發揮彼此所長建構起地方永續扎根,讓更多人投入在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4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只想幫助年青人回到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支持陪伴他們生存下去,並且重新融入地方。 其實我們不在乎「地方創生」是什麼。 要等到他們的努力萌芽, 我們才有機會明白『地方創生』會是什麼。 樂創媒體,早期為自由行旅遊媒體「發現台灣」之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開發行銷團隊所組成,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參與共識營,是個能快速讓不同區域的地方團隊「熟起來」的活動,對彼此的瞭解,也有別於短時間的社交互動。這樣的共識活動,尤其聚焦在不同型式的教育議題上,能夠幫助地方團隊更能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雜學校過去從策展出發,為台灣在亞洲的多元非典型教育設立了座標。然而,此次在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只想幫助年青人回到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支持陪伴他們生存下去,並且重新融入地方。 其實我們不在乎「地方創生」是什麼。 要等到他們的努力萌芽, 我們才有機會明白『地方創生』會是什麼。 樂創媒體,早期為自由行旅遊媒體「發現台灣」之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開發行銷團隊所組成,
文 / 樂創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這次參與共識營,是個能快速讓不同區域的地方團隊「熟起來」的活動,對彼此的瞭解,也有別於短時間的社交互動。這樣的共識活動,尤其聚焦在不同型式的教育議題上,能夠幫助地方團隊更能思索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雜學校過去從策展出發,為台灣在亞洲的多元非典型教育設立了座標。然而,此次在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文 / 種種影像 種種是一個專注用影像說故事的影像團隊,落腳在嘉義市三年,創作了數十隻自製的地方短紀錄片影像,近百隻地方形象廣告,數百則地方觀察專題,數十場地放影像創作坊。回過頭檢視這一路拼命完成的作品或案件,其實最初就只是想留下些什麼而已。 在回來嘉義之前,我們是在中國杭州的二更影視公司底下的導演
文 / 種種影像 「地方創生就是一去中心化的過程。」 這是整個共識營當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陳美伶老師指出,在未來數位科技的技術的導入後,地方創生的支持系統,將會逐漸向數位轉型邁去。其過程演進如同地瓜校長所說的,我們現階段最急迫解決的,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其發展也未像是產業發展的論述那般侷限,而是更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施展魔法就是舉行一個儀式。我們需要咒語和儀式幫我們在人生中得到我們想要的事物,或讓事情進展的更順利嗎?答案是不需要。如果你有強烈的信心和堅強的心智,你只需要靠心念去想就能創造出你想要的一切。不需要任何魔法器具或咒文唱頌,也不需要跟魔法儀式有關的任何事物。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做呢?有很多種原因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今晚我在YT上看到一個非常有共鳴和擊中我心的內容,關於「為什麼我們不該刻意努力?」我們是否下意識的認為,刻意努力肯定跟成功綁定在一起。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更早理解這個理論,在我成為父母之前或者在我孩子還小時 :) 當我知道這個理論時,就深深著迷(和作者一樣)。 作者訪談大學教授、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也深入生活作調查。其中包含有趣、令人傷感及省思的各種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理論。 我也更理解原來依戀理論和依戀教養是不同的(很有趣),大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或許是因為壽司坦丁的「約炮的社會學研究」這部影片裡所提出的研究資料都是針對美國大學的文獻,讓我在看完後是滿頭問號。 壽司坦丁「約炮的社會學研究」影片中提出了幾個觀點: 1. 迷思:陰道不是通往女人心的捷徑,女人也可以性愛分離。 2. 女性在性愛中不容易高潮,是因為女性更願意滿足男伴,反之男伴滿足女
Thumbnail
這個自動化的思考就跟我們在談的直覺反應是非常像的,也就是我們想都沒有想,我們就脫口而出。 自動化思考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一路成長的歷程,從小到大,我們在跟不同的人相處、跟不同人互動當中,我們就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那也就透過這些經驗而產生一些直覺反應。 這些直覺反應在多數的時候,其實可以保護我們自己。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重度憂鬱,有時候讓人像是空氣,沒有味道,也沒有甚麼色彩。生命中彷彿失去了某種東西,卻很難用言語清楚描述。重度憂鬱的腦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變?讓我們一起透過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來好好理解一下重度憂鬱症的本質。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而言,反覆發作的重度憂鬱,特別令人挫折與沮喪。到底什麼是藥物難治型重度憂鬱?為什麼我的精神科醫師一直治不好我的重度憂鬱症?為什麼我明明很努力,重度憂鬱依舊改善得如此緩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重度憂鬱與平常的心情低落有甚麼不同。
Thumbnail
失智看似躁動的行為,在前一刻處於安靜的他們,內心可能是擔心、害怕或緊張的情緒,當感到失去控制時或將某情況誤認為威脅時,便會出現躁動行為。或許他們對自我無用的失落,使得他們時常處於沮喪的情緒,當有人突然地幫助他們,也可能出現躁動行為。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施展魔法就是舉行一個儀式。我們需要咒語和儀式幫我們在人生中得到我們想要的事物,或讓事情進展的更順利嗎?答案是不需要。如果你有強烈的信心和堅強的心智,你只需要靠心念去想就能創造出你想要的一切。不需要任何魔法器具或咒文唱頌,也不需要跟魔法儀式有關的任何事物。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做呢?有很多種原因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今晚我在YT上看到一個非常有共鳴和擊中我心的內容,關於「為什麼我們不該刻意努力?」我們是否下意識的認為,刻意努力肯定跟成功綁定在一起。
Thumbnail
我希望我能更早理解這個理論,在我成為父母之前或者在我孩子還小時 :) 當我知道這個理論時,就深深著迷(和作者一樣)。 作者訪談大學教授、專家、相關研究人員也深入生活作調查。其中包含有趣、令人傷感及省思的各種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理論。 我也更理解原來依戀理論和依戀教養是不同的(很有趣),大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或許是因為壽司坦丁的「約炮的社會學研究」這部影片裡所提出的研究資料都是針對美國大學的文獻,讓我在看完後是滿頭問號。 壽司坦丁「約炮的社會學研究」影片中提出了幾個觀點: 1. 迷思:陰道不是通往女人心的捷徑,女人也可以性愛分離。 2. 女性在性愛中不容易高潮,是因為女性更願意滿足男伴,反之男伴滿足女
Thumbnail
這個自動化的思考就跟我們在談的直覺反應是非常像的,也就是我們想都沒有想,我們就脫口而出。 自動化思考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一路成長的歷程,從小到大,我們在跟不同的人相處、跟不同人互動當中,我們就累積了很多的經驗,那也就透過這些經驗而產生一些直覺反應。 這些直覺反應在多數的時候,其實可以保護我們自己。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重度憂鬱,有時候讓人像是空氣,沒有味道,也沒有甚麼色彩。生命中彷彿失去了某種東西,卻很難用言語清楚描述。重度憂鬱的腦中,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變?讓我們一起透過最新的腦科學研究,來好好理解一下重度憂鬱症的本質。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而言,反覆發作的重度憂鬱,特別令人挫折與沮喪。到底什麼是藥物難治型重度憂鬱?為什麼我的精神科醫師一直治不好我的重度憂鬱症?為什麼我明明很努力,重度憂鬱依舊改善得如此緩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重度憂鬱與平常的心情低落有甚麼不同。
Thumbnail
失智看似躁動的行為,在前一刻處於安靜的他們,內心可能是擔心、害怕或緊張的情緒,當感到失去控制時或將某情況誤認為威脅時,便會出現躁動行為。或許他們對自我無用的失落,使得他們時常處於沮喪的情緒,當有人突然地幫助他們,也可能出現躁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