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怎樣處理別人給我們的垃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設想我們的鄰居經常把自己的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我們可以怎樣做?一般來說,我們有以下選擇:

  1. 把那些垃圾放回鄰居單位的門前,並向他們在道理上解釋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以及在情感上表達自己會如何地感到困擾。他們也許會漸漸感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因而便會變得愈來愈有所收斂,直至最終完全停止這種行為;他們也有可能變得更堅持己見, 並把更多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甚至反過來惡人先告狀。這時我們通常都只能用更強硬的方式和他們講道理,否則一旦他們得逞的話,他們很可能會更堅定地誤以為強爟就是公理。不幸的是,不管我們如何情理兼備,對方硬要橫着來的話,局勢很大機會只會不斷升級。

  2. 把那些垃圾及自己同等份量的垃圾放在他們單位的門前﹐以讓他們親身感受他們這樣做到底是有多麼的不對、以及明白他們這種行為是有後果的。這個選擇的終局以及達至終局的過程基本上和選擇1的差不多,因此我們往往都會同時採用這2個選擇,或至少視此選擇為選擇1無效時的升級行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把明顯較少的份量的垃圾放在他們單位的門前﹐他們或許會誤以為我們很好欺負,因而變得得寸進尺;如果我們把明顯較多的份量的垃圾放在他們單位的門前,他們或許會認為我們明顯反應過度,因而變得更不想讓步。

  3. 要求他們付出相應的費用,否則告訴他們我們將採用選擇2。最大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和他們將就金額的問題不斷拉鋸,因為我們會希望得到更多的錢,而他們則希望付出更少的費用;當然他們也有可能直接拒絕付費,但同時也不再把自己的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

  4. 把他們放在我們單位門前的垃圾及/或我們自己的垃圾放在第三方的單位的門前,然後針對他們作出的選擇做出預先準備好的回應。當然,我們會選擇有較大機會長期接收這些垃圾的第三方,否則我們便得同時和兩方長期對抗,這對我們來說當然弊遠大於利。

  5. 把那些垃圾當作是自己的(不管是假裝不知道是別人的還是公開表明自己會接收它們),這又會導致以下的選擇:
  a—麻痺自己所有直接相關的感覺,直至自己根本不把這當作是一回事,或是把這當作是自己製造了多得多的垃圾。這樣做的危險在於,由於很少人能使自己的感覺變得該遲頓便遲頓、該敏銳便敏銳,因此這選擇的副作用幾乎都會使我們整個人都變得麻木不仁。
  b—強忍這種不斷無償接收別人垃圾的不悅,直至自己死去或情緒爆煲。雖然我們可以透過更勤於清理家居,以及戴手套和口罩等保護措施來提高我們看起來的忍耐力,可是只是一味啞忍的話對於差不多所有人來說都是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這不應是長久之計。
  c—視替接收別人的垃圾為收買人心的手段,並寄望此舉最終能使自己得到更大更可貴的利益。問題是,如果這種投資一直都得不到預期的回報,我們便有相當大機會因最終禁不止自己深藏的不悅而不慎露出長久被掩蓋的盧山真面目,這當然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d—視替接收別人的垃圾為自願的利他表現,並為能分擔別人的垃圾為自己的榮幸及自身能力的證明。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由認為「能得到愈多便愈證明自己是何等豐盛」改為認為「能付出愈多便愈證明自己是何等豐盛」,因此這選擇也能讓各方各取所需。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我們真的能一直維持這種心境和能耐,否則我們只會作出激烈反彈。
  e—採用家居垃圾發電,把對自己不利的垃圾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電力。遺憾的是,這種技術還遠遠沒有普及。即使普及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會因為缺乏金錢及/或空間而無法採用。而且如果很多人都能採用此選擇,則別人根本不太可能會把自己的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當然,這本身就是多嬴結局,只是這已與本文最初的問題無關)。

  誠然,上述討論的都只是關於我們自己的私利,還沒直接探討相關的公義問題。不過由於我不認為我已足夠擅長探索公義,因此這些問題我只能在想通後再另文詳談。
avatar-img
5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L2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初級層次是把自己這個人完整無缺地硬塞進當事人身處的單一事件;中級層次是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想像自己在擁有和事主相近的知識、觀察、經驗、能力和背景後,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高級層次是在中級層次的基礎上,實際調查事主所有相關的記憶及心路歷程,然後再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初級層次是把自己這個人完整無缺地硬塞進當事人身處的單一事件;中級層次是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想像自己在擁有和事主相近的知識、觀察、經驗、能力和背景後,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高級層次是在中級層次的基礎上,實際調查事主所有相關的記憶及心路歷程,然後再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與鄰居相處的挑戰,分享了各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從裝潢噪音到餵貓的困擾,以及樓頂加蓋行為,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文中還分享了面對鄰裡困擾時保持開放溝通、合理提出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重要性。透過平衡個人空間與社區責任,可以幫助改善鄰裡關係。
Thumbnail
鄰家老人家們或住戶的出入安全至關重要,提醒整修出租公寓的修繕工頭,要儘快通知環保單位或清運業者,防止垃圾車過程中發生危險。同時,對於遭受違建舉報的情況也提出了許多奔波與無助的詳細內容。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處理惱人的鄰居是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當他們不斷製造噪音或在家抽菸時。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法律方法,可以幫助你處理這些問題。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有一對夫妻經常用自家貨車載身障輔具給需要的家庭使用,也包括載回收物。有一天,這對夫妻的鄰居忍不住問了男人,「你好歹也是開店的頭家,生意做得不錯,有需要這樣四處撿垃圾,有缺這麼大嗎?」男子笑了笑這樣說,「有人在路上灑鈔票,路過當然要加減撿。改天我約你一起來撿。」鄰居金剛丈二摸不著這句話的意思,搔搔頭走
Thumbnail
據報導,中正區一名租客,把行李箱放在人行道上曬太陽,房東以為是廢棄物拿走,房東得知對方報案後,親自帶著行李箱登門歸還,沒想到房客拒收,據傳,還抓準房東理虧,拒繳房租,房東最後乾脆斷水斷電! 因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因此,就算被害人不願提出告訴,檢警與法院都得「公事公辦」,涉案人都得跑刑事程序!
Thumbnail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對別人做那些連自己也討厭的事,這可以說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低限度,但不是顛倒所有假設都能成立,尤其是在感情裡。 也就是並非 「己所欲,便施於人」:我希望別人對我這麼做,我就先對他這麼做,希望藉此來感動對方,進而對自己做一樣的事。 我喜歡有人在家等門的感覺,於是
當我和那個鄰居說:「把他殺了,我們拿他的東西。」 好似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我想要的就是要。 鄰居問我怎麼做? 我說找機會。 當那個人靠近我,我對他一個靠近,就讓他死了。 我把祂收進一個很長的抽屜裏,收進櫃子。 鄰居來問我,看到抽屜拉開時露出的腳, 她開始顫抖:「那你...要怎麼處理屍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與鄰居相處的挑戰,分享了各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從裝潢噪音到餵貓的困擾,以及樓頂加蓋行為,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法。文中還分享了面對鄰裡困擾時保持開放溝通、合理提出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重要性。透過平衡個人空間與社區責任,可以幫助改善鄰裡關係。
Thumbnail
鄰家老人家們或住戶的出入安全至關重要,提醒整修出租公寓的修繕工頭,要儘快通知環保單位或清運業者,防止垃圾車過程中發生危險。同時,對於遭受違建舉報的情況也提出了許多奔波與無助的詳細內容。
  我們從哪裡生出那麼多需要丟掉的東西?一些是商品包裝、一些是免洗餐具,還有衛生紙,總會有衛生紙。其他的呢?可能壞了、不能再運作了、或者過期的食物與調味品(如果是廚餘記得丟到廚餘),也可能因為時間變換,那些過去你喜歡的東西或你常用的東西對你失去了價值,它成了垃圾,無論過去你因何緣故曾經主動想要獲得。
Thumbnail
處理惱人的鄰居是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當他們不斷製造噪音或在家抽菸時。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法律方法,可以幫助你處理這些問題。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有一對夫妻經常用自家貨車載身障輔具給需要的家庭使用,也包括載回收物。有一天,這對夫妻的鄰居忍不住問了男人,「你好歹也是開店的頭家,生意做得不錯,有需要這樣四處撿垃圾,有缺這麼大嗎?」男子笑了笑這樣說,「有人在路上灑鈔票,路過當然要加減撿。改天我約你一起來撿。」鄰居金剛丈二摸不著這句話的意思,搔搔頭走
Thumbnail
據報導,中正區一名租客,把行李箱放在人行道上曬太陽,房東以為是廢棄物拿走,房東得知對方報案後,親自帶著行李箱登門歸還,沒想到房客拒收,據傳,還抓準房東理虧,拒繳房租,房東最後乾脆斷水斷電! 因竊盜罪是「非告訴乃論之罪」,因此,就算被害人不願提出告訴,檢警與法院都得「公事公辦」,涉案人都得跑刑事程序!
Thumbnail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對別人做那些連自己也討厭的事,這可以說是人與人相處的最低限度,但不是顛倒所有假設都能成立,尤其是在感情裡。 也就是並非 「己所欲,便施於人」:我希望別人對我這麼做,我就先對他這麼做,希望藉此來感動對方,進而對自己做一樣的事。 我喜歡有人在家等門的感覺,於是
當我和那個鄰居說:「把他殺了,我們拿他的東西。」 好似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我想要的就是要。 鄰居問我怎麼做? 我說找機會。 當那個人靠近我,我對他一個靠近,就讓他死了。 我把祂收進一個很長的抽屜裏,收進櫃子。 鄰居來問我,看到抽屜拉開時露出的腳, 她開始顫抖:「那你...要怎麼處理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