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5 月份,許多學校會讓高一的學生選擇「班群」,以前叫做類組,現在 108 課綱實施後,班群類別變得更多樣了,有文史哲班群、管理班群、理工班群、醫藥衛生班群...等。
每間學生會依據學生人數多寡、以及歷屆學長姐選擇的科系類別,而設置不同的班群數量與類別,每間學校的班群數 約 ~7 個班群,高一學生在此時,進行人生第一個選擇。
班群影響1:加深、加廣選修,這是孩子未來分科測驗的考試內容
班群的選擇,就像套餐。
每個班群有相應的加深、加廣,作為大學銜接課程的選修,而選修會是未來分科測驗的考試內容。因為是定位是大學的銜接課程,有一些教授(尤其是理工教授)會希望跟科系有關的加深、加廣,學生盡量修好修滿,而且會在學習歷程檔案中看這些科目的成績表現。 例如:電機系教授,會希望同學盡量把物理有關、數學有關的修完,也會看這些科目的成績,因為這是大學會用到的知識與能力。
班群影響2:數A與數B,這是孩子未來學測的考試選擇與內容
每一個班群有相對應的數A與數B,學生會開始學習數A或數B的內容。而每個科系會採計數A或者數B不一樣。通常理工的科系比較會看數A,社會組的科系會看數B,但有一些例外,例如財經類的頂尖大學是看數A,但私立大學則是看數B。每間大學科系,有他們期望孩子的數學能力。
【108課綱】高二選課 數A或數B?:https://bit.ly/3epj1JQ
班群影響3:學習歷程檔案的課程學習成果&探究與實作
如果選擇了自然組的班群,因為修了自然組的課,所以學習歷程檔案的課程學習成果,就會比較是自然組的內容。如果未來要申請大學科系是社會組時,可能內容不一定是申請科系想看的。
另外,高二之後,有一堂很特別的課,叫做探究與實作,是讓孩子有機會去摸索與深度嘗試某個領域的內容。而這堂課會因為在自然組班群或社會組班群,而探究與實作的內容不太一樣,產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也不一樣。而這堂課是蠻多大學教授會特別在意的課程。
我最近遇到不少高二的學生,到了高二才開始探索,然後發現自己選錯班群。原本以為自然組出路比較多,但高二讀了一年自然組的內容後,才發現根本沒有甚麼興趣,到高二下學期才想要轉社會組。
我個人對於這些同學,一方面很肯定,一方面覺得蠻辛苦的。我肯定他們及早轉彎,總比到了大學才發現選錯科系還要好。然而轉彎後,有一些部分需要補齊,包含加深加廣選修怎麼補?探究與實作怎麼補?學習歷程檔案的累積等。
我自己覺得,讓孩子在高一分流是好的,因為沒有必要在高二高三學習自己沒興趣的內容,早一點學習自己真的想要發展的內容,理念上是一件好的事情。但重點是,孩子在選擇前、分流前,是否都有好好探索,是否都能清楚科系與職業的真實樣貌,這樣選擇前才能精準判斷,否則選錯班群,真的是會讓人蠻焦慮的。
啟夢科系探索冬令營
通過科系探索,幫助孩子好好做人生的選擇!
【2025啟夢科系探索冬令營詳細資訊】點此了解更多
【免費加入啟夢家有高中生LINE群組】點此免費加入
小提醒:雖然選擇班群是在暑假前
但有一些學校,會通融在9月開學前讓孩子換班群,如果有合情合理原因的話。
但這個每間學校作法不一樣,請跟學校教務處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