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覺得可惜」其實是不理性的沉沒成本謬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沉沒的成本,已經與最後決策沒有關聯】

生涯諮詢的來談者,大部分都面對著需要轉換的情況,不過在和來談著們討論轉換的困境時,很常會發覺,許多人都會被過往的經歷、經驗綁住,覺得如果放棄了,是不是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
在面對職場、工作、感情甚至整理房間時,都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這其實是經濟學中「沉沒成本謬誤」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因為不可回收,所以與未來的決策其實沒有關聯,因此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
最簡單經典的例子,便是:如果你買了一張電影票進電影院裡看電影,看了10分鐘後發現這不是你會喜歡的影片,你會選擇把電影看完?還是馬上離開電影院呢?

【既然痛苦,又為什麼要繼續呢?】

小F是我生涯諮詢的來談者,正在讀資訊工程研究所,但卻清楚的知道自己對寫程式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我問他「電影票」的問題時,他馬上回答我,他會選擇離開電影院去做別的事情,但面對自己的人生選擇,卻無法如此的理性
當然,研究所學歷是可能影響一輩子的人生大事,不像電影票這麼容易、單純,不過繼續把研究所讀完這件事情,卻已經是小F不喜歡,卻得強迫自己繼續做下去的事情,造成小F內心迷惘與痛苦,但當我問小F「既然這麼痛苦,又明確知道自己不喜歡,為什麼還要繼續讀下去呢?」
小F回答我:「如果不繼續把研究所讀完,我大學四年不就白費了嗎?」
透過與小F釐清價值觀,讓小F知道什麼才是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後,小F才稍稍的釋懷,不過我也不是建議小F放棄讀研究所,而是希望小F轉換思維,讀研究所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交代,同時也是未來的一個備案,既然真的不喜歡,就不需要勉強自己要做到多好,60分低空飛過,拿到學歷文憑就好,在這個過程中,小F應該去追求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例如:「建立人脈連結,和教授與同學保持良好關係」,或者「去探索自己其它有興趣的事物」,可以運用學校的資源,來讓自己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覺察、接受、允許,慢慢破除不理性的沉沒成本謬誤】

小F的故事其實隱含著興趣探索、價值觀釐清等議題,如同沉沒成本謬誤,有時候也真的不是理性與非理性這麼簡單,背後可能有複雜的心理議題、人生困境需要討論與釐清
我們常聽到"因為可惜",不願意放棄一段早已破裂的男女朋友關係或婚姻,不願意丟掉一些佔用空間、不會再去使用的物品,不願意離開讓自己痛苦不堪的工作環境...,我們需要保持覺察,才有機會發現我們正在用不理性的方式讓自己更加的痛苦與不舒服
不過,就算發覺我們正在沉沒成本謬誤裡,難道我們就能選擇理性,馬上選擇離開嗎?其實這真的很難,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會需要《斷捨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書籍來重塑我們的思維,也才會有「整理師」、「理聊師」這樣的職業出現,某種程度,生涯諮詢師其實也是在做著"重塑思維"的事情吧!
所以,覺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慢慢讓自己的心,去接受沉沒成本無法收回的事實,我們可以像小F一樣,先承認自己真的不喜歡、沒興趣,所以接受自己無法做到像其他人一樣好,允許自己只要60分及格拿到文憑就好,我們才有機會,在過程中找到沉沒成本以外的其他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37內容數
什麼是你在乎的?什麼是你覺得重要的?什麼又是你不能妥協的?那個最終你無法放棄的東西,就是你重要的價值觀,釐清價值觀不僅能更勾勒出我們自己的面貌,在面對人生選項時,也會是我們做出選擇的依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杰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總在想著要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但卻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會「讓自己後悔」 小E收到了C公司的錄取通知,不過這間其實是自己的第三志願,小E覺得自己在第一志願-A公司面試時表現還不錯,不過要2週後才知道是否錄取,而C公司卻希望小E下週就能報到,小E突然不知道應該要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後悔...
小D想要打造自己的花藝事業,但不知道要選擇經營電商,還是經營店面,因此尋求生涯諮詢的協助 生涯發展規劃透過釐清小D「為什麼想要創業」找到創業的理念與目的,讓小D知道自己應該要選擇哪種經營路線為核心 找到自己的「為什麼」、「最終目的」、「理念」或是「初衷」,讓自己在面對困境時,知道如何取捨
做為一名員工,被雇用與錄取時就像被老闆、被主管認可了,被認同的感覺真的很棒,這樣的心情也會增加我們的自信心,進而產生了我是這個群體一份子的歸屬感 然而若為了這份認同與歸屬感,需要壓抑、忍耐、迎合讓人感到不適的言詞話語時,很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產生壓力、憂鬱、心情低落甚至自我懷疑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我們總在想著要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但卻不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會「讓自己後悔」 小E收到了C公司的錄取通知,不過這間其實是自己的第三志願,小E覺得自己在第一志願-A公司面試時表現還不錯,不過要2週後才知道是否錄取,而C公司卻希望小E下週就能報到,小E突然不知道應該要怎麼做,才不會讓自己後悔...
小D想要打造自己的花藝事業,但不知道要選擇經營電商,還是經營店面,因此尋求生涯諮詢的協助 生涯發展規劃透過釐清小D「為什麼想要創業」找到創業的理念與目的,讓小D知道自己應該要選擇哪種經營路線為核心 找到自己的「為什麼」、「最終目的」、「理念」或是「初衷」,讓自己在面對困境時,知道如何取捨
做為一名員工,被雇用與錄取時就像被老闆、被主管認可了,被認同的感覺真的很棒,這樣的心情也會增加我們的自信心,進而產生了我是這個群體一份子的歸屬感 然而若為了這份認同與歸屬感,需要壓抑、忍耐、迎合讓人感到不適的言詞話語時,很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產生壓力、憂鬱、心情低落甚至自我懷疑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一位留美的化工碩士,現在正在做大樓保全。 跟他聊過天以後,才知道,他根本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一開始就去創業,而在創業失敗後,為了找回損失,就去玩美國的期貨對沖基金,一下子欠了銀行一大堆的錢,信用完全破產,只好去做保全,因為可以領到現金。 如果他不是高學歷,也許他會進一家公司工作,那他就知道該如何經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許多人在學校或職場上因為熱忱的失落而感到迷茫。本文討論了選擇的迷失、薪水與熱忱的平衡、誤會與現實、以及面對現實的勇氣。最後提出找到熱忱的關鍵,均衡期望、尋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等建議。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考試體制,總讓人覺得成就一蹴可幾。這觀點在投資上相當不理性,它沒有教會人們不合理的獲利方式要汰除。
Thumbnail
後悔是一個常見的情緒,如何看待後悔對於未來的影響重大。選擇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培養預見力,對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將是一種投資,對於美好未來的投資利得。
今天有朋友告訴我,幾本一看標題就知道十分冷門的學術書竟然索價一本七百元,讓我慢慢反思學術著作要花錢買的原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一位留美的化工碩士,現在正在做大樓保全。 跟他聊過天以後,才知道,他根本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一開始就去創業,而在創業失敗後,為了找回損失,就去玩美國的期貨對沖基金,一下子欠了銀行一大堆的錢,信用完全破產,只好去做保全,因為可以領到現金。 如果他不是高學歷,也許他會進一家公司工作,那他就知道該如何經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許多人在學校或職場上因為熱忱的失落而感到迷茫。本文討論了選擇的迷失、薪水與熱忱的平衡、誤會與現實、以及面對現實的勇氣。最後提出找到熱忱的關鍵,均衡期望、尋找工作中的意義和價值等建議。
Thumbnail
在選大學校系,甚至是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關注產業前景跟工作報酬,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熱情在何處?如果沒有熱情,連持續學習該領域都顯得困難,又要怎麼做到在產業中競爭呢?不是別人做的工作看上去好就是好,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也無須和他人比較。
Thumbnail
考試體制,總讓人覺得成就一蹴可幾。這觀點在投資上相當不理性,它沒有教會人們不合理的獲利方式要汰除。
Thumbnail
後悔是一個常見的情緒,如何看待後悔對於未來的影響重大。選擇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培養預見力,對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將是一種投資,對於美好未來的投資利得。
今天有朋友告訴我,幾本一看標題就知道十分冷門的學術書竟然索價一本七百元,讓我慢慢反思學術著作要花錢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