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成長的路上,會一不小心就出現「比較」心態嗎?
愛比較的背後,或許訴說的只是你對現況的不滿、你對更好未來的渴望、你對嚮往生活的期待,只是當「別人有、你還沒有」的心態出現時,就會更多了一層「嫉妒」的情緒在裡面,如果又加上「他憑什麼」的不平衡心態時,讓單純的「嚮往、渴望」多了更多複雜的情緒在裡面,會讓人忘記本意。
其實「比較心理」本就正常,因為人總是想往更理想的狀態前進,只是「比較」本就不公,因為比較的當下,會少了「前提」的評估,不管是背景、能力、個性、資源、時間、付出等,只看到眼前的「事實」,但看不到的總是比看見的有更多值得探討之處。
在成為創作者的路上,這樣的比較心態,我更能深刻體會,而且需要自己去培養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一個數據、一份企劃、一張照片、一段文字、一份評價,都很有可能讓長久以來培養、建立的自信與努力付之一炬,因此「心理素質」和「心態思維」的培養,真的相對重要,一樣的經歷、一樣的狀況,心理素質和思維不同的人,面對時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那是否表示其實我們可以去改變、掌控我們的內心,那是不是我們也可以透過不斷的自我訓練,讓自己內心強大?
「我現在不夠格是由我的過去所決定的,我現在努力學習,是為了一年後能夠格。」- 粥左羅
很多時候的比較,都不是在同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也很常為了「無謂的事實」去讓自己難受,就像是我一個剛起步的品牌經營者,我拿自己跟經營品牌多年的企業家做比較,覺得為什麼人家可以達到這樣的成就,有這麼多粉絲和流量,有這麼多種商業模式,為什麼自己不能?然後開始覺得自己很糟糕,開始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
不知道你的內心有沒有曾經有過類似的對話?
這樣的情緒負面力量很強大,足以阻礙自己的發展,因為「比較」讓你覺得自己「不能」時,那真的就什麼都做不了了,直到你認清只有自己能夠改變、擁有改變的權利,以及任何看似光鮮的事情,都是需要「努力」開始…
「相信自己可以」的這份力量,一定會受到每個人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的不同,而影響這份能力的培養進度,一定有些人幸運一些,天生擁有這份能力 ; 一定也有些人非常的努力,讓他能夠不斷的達成想做的事,進而讓自己充滿自信 ; 當然,一定也有些人很勇敢,跨出原有的限制,讓自己築夢有成 ; 一定也有些人,因為家庭的阻礙,讓自己與這份力量像兩條平行線,但不管是哪一種努力,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的,只是課題不同罷了。
可能有人會說:「哎呀~那是他有特殊背景啦,才可以讓他有現在的成績。」但你有想過,如果你在他那樣的狀態時,你接的住那樣的壓力嗎?你願意承擔那些責任嗎?你願意放下舒適的生活,嘗試可能失敗的未知選項嗎?
我們看到的總是表面…
我們永遠不知道這些表面的背後所要犧牲的、付出的、承受的現實。
當我開始用客觀的心態去看待「比較」這件事時,我會想想以下這3件事…
1. 那份「比較」背後的初衷,其實是「嚮往」
因為我也想像他一樣,我也渴望他這樣的生活,因此我開始把重心轉移至「如何達到像他一樣的成就」,讓自己開始「行動」,取代沈浸在難受的心理狀態裡。
2.了解「時間系統的運行規律」
當我了解「時間系統的運行規律」後,我對自己笑了笑,人家經營多久了,我才剛開始,現在的他所擁有的,是以前的他努力而來,但我之前並沒有為此做出努力,那麼「比較」其實並無意義,只要我現在開始努力,之後我也可以像現在的他一樣擁有這樣的成績,但我需要有耐心(笑)。
3.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並列出自己還想要達成的目標
因為懷抱感恩的心,並不是阻礙你進步,而是讓自己知道自己已經擁有很多,你不是一無所有,當內心富足時,這些「擁有」是你的養分,讓你有力量去追尋你渴望但現在還沒有的,靠自己的力量去一一達成。(可能你所擁有的,是你比較對象更想擁有的部分)
當下的結果是過去決定,當下的努力會在未來見效,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軸。
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但前提是需要放棄眼前一部分的利益,像是犧牲玩樂時間、睡眠時間,甚至是短期的收益等,這是為了在未來獲取更大價值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不過,你願意付出嗎?你願意犧牲嗎?
有些東西背後需要的付出,也並非你能夠做到,不過一件事的達成,也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找到付出與獲得之間的平衡,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慢慢前進,或快或慢,相信最終會到達你想去的地方,也有可能途中你又有了新的想望也不一定呢!
Let’s get in touch:
Univself 陪你開啟人生探索之旅,從 #自我探索 為起點,進而了解自己嚮往的 #職涯規劃、#關係經營 和 #生活風格,與你一起找到自我定位與價值,並設計出專屬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