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有什麼事是一直很想擺脫但卻擺脫不了的,「比較」絕對是我的答案之一。
好多事情都可以激起我的比較心,當旁邊的人表現得比較優秀的時候、當別人口中讚美的對象不是我的時候、當實質上的肯定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常都會有「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糕」的念頭出現,好像「沒有受到肯定」就等於「我不夠好」,而當「我不夠好」的感覺出現時,也讓我否定了自己過去的一切努力。
為了要擺脫這個情況,通常我會更拼命的努力想要做更好,想著別人可能會喜歡什麼,可是卻在追求別人的肯定與讚美中感覺越來越失去自己,也很難單純的好好欣賞別人。
令人難過的是,這種感覺其實很多人都有,只是不一定會說出來,或是平常都是透過壓抑、否認的態度來讓自己避免經驗這種感覺,畢竟這種感覺往往壓得讓人喘不過氣。
而幸運的是,我學的是心理諮商,我比別人更加有管道以及機會更認識自己、了解這些感受的背後發生了什麼故事、以及這些感受帶給我哪些動力與限制,進而有機會做不同的選擇。
“有的人會問我了解自己之後就不會比較了嗎?”
其實沒有,當我更了解自己之後,並不會讓我停止和別人比較,但能讓我在又開始跟別人比較的時候稍微善待自己一點,也能讓我花比之前少的時間從「不斷的自我批評」狀態中復原,重新走回自己想走的路。
不過今天我沒有要繼續分享更多我的人生血淚史(笑),我想要跟大家好好聊聊「比較」這件事。
為什麼人會產生不斷比較的心態呢?說法很多,有的人認為「比較」源自內心的自卑與匱乏感,因為打從心裡對自己不太有自信、也不太相信自己本身的存在就是好的,所以需要透過和別人比較來獲得成就感與建立自我價值;
也有的人認為「比較」和小時候的被教養經驗有關,因為成長環境中有很多競爭的情境,當你經常被教導著你必須要表現得好才會得到獎勵,你很容易會覺得那個表現的比較好的自己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值得被喜愛的。
在諮商室裡,我常問案主“明明知道比較會讓自己好辛苦,為什麼不讓自己停下來?”
案主大部分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但受到肯定才會讓我覺得努力有被看見,也才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好的,好像一定要贏,沒有贏就什麼也不是。仔細想想,我們很常被鼓勵去做的更好,但卻很少有機會被教導如果「輸了」怎麽辦、該怎麼看待「輸了」的自己,於是我們常常努力的好累好累了,卻還是不允許自己停下來。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常常也會不由自主地和別人比較,你可以試著做幾件事:
《停下來,好好專注當下自己的感受》
過去的你可能滿腦子都在想辦法讓自己更強更好,但這一次,你可以試著停下來去感受當比較心又出現的時候,那種心情是什麼?不斷比較的時候其實心裡真的渴望的是什麼?不論你的答案如何,先試著不要給自己任何的評價,就好好的感受這些感覺就好。
《試著以同理別人的眼光,同理自己》
當專注在自己的感受時,你可能會想起一些受傷的故事,也可能覺得自己很糟糕,過去的你或許大多時候是無情的批評自己,然後要求自己更加努力,這一次可以試著以同理別人的眼光來同理自己,去想想當你很重視的好友也陷入這種不斷比較的情境中、並且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時候,你會想對他說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能夠安慰別人,卻很難安慰自己,試著把那些能夠對別人說的話對自己說說看,或許這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其實「比較」有時候看起來有一個客觀的結果,但是要以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是你可以決定的,你可以試著對自己說:「不論這個結果是什麼,或許你覺得自己仍然不夠好,但請試著相信,你的價值不會因為一次的比較就能夠被決定、你永遠都會是那個值得被愛的你」,讓心裡的傷痕有機會被自己看見,也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安慰自己,當你能夠正視自己的感受,並且練習重視自己,或許就會發現比較的輸與贏已經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