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 Podcast】關於「比較」這件事的聽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經由Youtube的演算法,推薦了我「大人學」這個Podcast,在其中一集談到有關於「比較」以及所衍生出的焦慮,究竟要用什麼方法去面對與處理,有興趣的可以試著聽聽看(連結如下)
針對這個主題內容,嘗試透過討論本集內容分享聽後的感想
從小到大的各式各樣比較,有增無減的焦慮感
唸書時期的成績、工作後的薪水、職場上的公平性、買房地點...等,不同時期都有不一樣的比較項目,無論是來自父母或是同儕壓力,甚至出社會後同事間的競爭,每一次的比較如同在心裡疊上一層石板,越來越重,越想逃避壓力與焦慮感就會越大,造成長期的焦慮與厭煩感。
學會與焦慮感共存;焦慮有時候並不是壞事情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花了很多時間唸書但怎麼樣都考不好,嘗試過很多方法寫程式碼,但別人一下就想到解決方式,看到越優秀的人想要越努力趕上的時候,發現怎麼做到達不到,焦慮與無奈感總是深深地打擊著自己。
作者分享要徹底擺脫焦慮感是不可能的,尤其發現越優秀的人焦慮感會越重,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克服這些焦慮感? 沒錯! 學著與它共存,習慣它總是一直陪伴著我們,有時候它會造成我們的壓力,但有時候它同時也是促進我們進步的動力,比較一定是進步的原動力,學會共存,以及將它轉換成促使我們進步的火種,這才是最重要的。
轉換注意力,找出自己「被需要」的價值,減少失敗的負面記憶
有時候執著在一件事情上,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內心越會有恐懼感,這樣的焦慮也許就是造成失敗的主因,在《Happy Stress 壓力是進化你大腦的「武器」》這本書中提到
“在失敗的同時遭到辱罵、斥責,甚至是被毆打,而留下了極度痛苦記憶的人,往往會出現想要逃避那些失敗的反應。從短期的生命需求來看,這是必要的反應。當這個反應相當強烈時,如果加以否定,反而會形成更加鮮明的負面記憶。”
此時,我們要學習著找出「被需要」的價值,例如 :當了父母親後,會花許多心力在小孩上,因為小孩需要「你」才得以生存,此時的你內心也會有種責任感,促使主動去完成照顧的工作,雖然累人但也會充滿成就感,這個時候,根本無心在工作上花太多心力去與他人比較,自然對於工作上就會降低所謂的挫折感,就是一個轉換的成功方式。
向最優秀的人(目標)做比較,善用進步的複利效果
我們常常被比較的對象不外乎是身邊的同學、同事或同齡的親朋好友,因為被比較的這些人,家庭背景、經濟情況基本上都是比較類似的,我相信不會有人去把我們拿去跟郭台銘、比爾蓋茲、巴菲特這些超級成功的人士去進行比較與斥責吧!
我們處於同溫層,眼界上總是圍繞著附近的同儕,也因此看不到更高的層次,喪失許多學習的機會與對事情觀察的角度。因此,如果真的要進行比較,直接找最優秀的人去比,因為這樣才會讓我們去思考他人成功的方法,不會落入同溫層比較,無法進步。
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但維持長久的進步,即使每天只進步1%,但在時間複利累積下,最終豐碩的成果,會令我們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29內容數
透過閱讀人生經歷、面對厭世的上班族生活,追求『健康』、『快樂』以及『財富自由』專屬於的自己的獨立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 X 人生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財務規劃的文章都有提到所謂的「退休金字塔」,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層,透過自身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來規劃每一層的目標計畫。 第一層(最底層):退休金+保險規劃 第二層(中間層):讓自己可以過著寬裕的退休生活 第三層(頂層):讓自己圓夢的退休生活 今天來討論一下第一層建構方式,多數人屬於勞工族群,所
如何選擇債券etf ? 債券etf五大比較項目 1.市值規模 市值越大,通常比較不容易被清算下市,對於長期投資人比較安心。 2. 債券類型 目前市面上有多元收益公司債、金融債、電信債、醫療債...等,如果是特別偏好並瞭解某一產業的債券,可以選擇投資特殊產業類別的債券,如果是擔心風險的投資人建議選擇多
如果有在收看財經節目或是關注總經新聞的人,2023絕對離不開債券投資這個熱門議題,但2023真的是個十年難得投資債券的機會嗎?該跟風投資嗎? 針對公債很多名詞與理論,在教科書上與網路有許多深入的說明與解析,針對投資我們把問題簡化成下面幾個面向來討論。 債券價格 v.s 公債殖利率 我們知道債券價格
身為資深的厭世上班族,從開始工作之後就想著要退休,過著自由的人生,但這種說法似乎太過廣泛,我歸納出要符合下列三項,才能稱之所謂的自由人生 1. 健康人生 2. 財富人生 3. 良好人際關係與能獨處的人生 所謂的健康人生 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健康,工作再怎麼忙碌一定都不能犧牲健康,除了要關注飲食與定期運
幸福該是怎麼樣? 今天與朋友討論這個議題,傳來雜誌一篇專欄文章,標題寫著『3步驟教你找到它、學會它』,許多人一直在尋求所謂的幸福快樂,但其實大家都默默地知道什麼情況下你會覺得快樂與幸福,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以追求的也會不同。現在人往往都在追求幸福,那幸福該是怎麼樣呢?
許多財務規劃的文章都有提到所謂的「退休金字塔」,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層,透過自身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來規劃每一層的目標計畫。 第一層(最底層):退休金+保險規劃 第二層(中間層):讓自己可以過著寬裕的退休生活 第三層(頂層):讓自己圓夢的退休生活 今天來討論一下第一層建構方式,多數人屬於勞工族群,所
如何選擇債券etf ? 債券etf五大比較項目 1.市值規模 市值越大,通常比較不容易被清算下市,對於長期投資人比較安心。 2. 債券類型 目前市面上有多元收益公司債、金融債、電信債、醫療債...等,如果是特別偏好並瞭解某一產業的債券,可以選擇投資特殊產業類別的債券,如果是擔心風險的投資人建議選擇多
如果有在收看財經節目或是關注總經新聞的人,2023絕對離不開債券投資這個熱門議題,但2023真的是個十年難得投資債券的機會嗎?該跟風投資嗎? 針對公債很多名詞與理論,在教科書上與網路有許多深入的說明與解析,針對投資我們把問題簡化成下面幾個面向來討論。 債券價格 v.s 公債殖利率 我們知道債券價格
身為資深的厭世上班族,從開始工作之後就想著要退休,過著自由的人生,但這種說法似乎太過廣泛,我歸納出要符合下列三項,才能稱之所謂的自由人生 1. 健康人生 2. 財富人生 3. 良好人際關係與能獨處的人生 所謂的健康人生 排名第一的一定是健康,工作再怎麼忙碌一定都不能犧牲健康,除了要關注飲食與定期運
幸福該是怎麼樣? 今天與朋友討論這個議題,傳來雜誌一篇專欄文章,標題寫著『3步驟教你找到它、學會它』,許多人一直在尋求所謂的幸福快樂,但其實大家都默默地知道什麼情況下你會覺得快樂與幸福,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所以追求的也會不同。現在人往往都在追求幸福,那幸福該是怎麼樣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查在職場上遇到的「差距感」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看著別人學得飛快、進步神速,而自己卻陷入失望和焦慮,不禁開始懷疑:「我是不是不行了?」但這些情緒其實是我們成長的信號,而不是絆腳石。文章帶你深入探討這些負面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職場生活,以及如何轉變心態,找到希望和自信,勇敢面對挑戰。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無止境的比較之中。從個人成就到社會地位,我們不斷地用他人的生活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個人成就:自我評價的陷阱 我們常問自己:我是否有特殊的才能?我是否做得比別人好?這些問題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質疑。
Thumbnail
我覺得羨慕別人,就是否定自己過去所付出過的努力。 要感謝過去曾努力過的自己,因為過去的累積,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俗話說:學會投資不如懂得投胎,出了社會,你會慢慢的發現,很多事情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但唯一公平的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Thumbnail
競爭激烈的世界裡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與他人相比。無論是在職場上、學校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被某種無形的壓力所驅使,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是更多的讚賞和認可。這種比較有時會帶來動力,但更多時候,卻會讓我們感到自卑和不安。 學會接受自己
Thumbnail
不安全感的人從小可能經歷大量被比較,不論比贏比輸,不斷地遭遇比較的經歷。如果比較中,又經常被視為較差的、較不好的、較弱的,無論是自身的容貌、外表、智力表現,又或是家庭環境的優渥、富裕或是社經地位,當個體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無論主動或被動的比較),常覺得矮人一等、不如人、輸人了…以致有自己被瞧不起...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經常面臨如何激勵孩子的難題,一句「為何你不如他?」可能就無意中種下孩子自卑的種子。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與誰競爭,而是如何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激勵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同時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閱讀全文,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責備孩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我應該要多提升自我、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好、相較於其他人的成就我不夠厲害⋯⋯ 始終覺得不足的痛苦揮之不去,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本篇分享《踏實感的練習》的心得,如何在追求成就時,如何能能擁有平靜且自信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查在職場上遇到的「差距感」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看著別人學得飛快、進步神速,而自己卻陷入失望和焦慮,不禁開始懷疑:「我是不是不行了?」但這些情緒其實是我們成長的信號,而不是絆腳石。文章帶你深入探討這些負面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職場生活,以及如何轉變心態,找到希望和自信,勇敢面對挑戰。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無止境的比較之中。從個人成就到社會地位,我們不斷地用他人的生活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個人成就:自我評價的陷阱 我們常問自己:我是否有特殊的才能?我是否做得比別人好?這些問題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質疑。
Thumbnail
我覺得羨慕別人,就是否定自己過去所付出過的努力。 要感謝過去曾努力過的自己,因為過去的累積,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俗話說:學會投資不如懂得投胎,出了社會,你會慢慢的發現,很多事情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但唯一公平的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Thumbnail
競爭激烈的世界裡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拿自己與他人相比。無論是在職場上、學校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被某種無形的壓力所驅使,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是更多的讚賞和認可。這種比較有時會帶來動力,但更多時候,卻會讓我們感到自卑和不安。 學會接受自己
Thumbnail
不安全感的人從小可能經歷大量被比較,不論比贏比輸,不斷地遭遇比較的經歷。如果比較中,又經常被視為較差的、較不好的、較弱的,無論是自身的容貌、外表、智力表現,又或是家庭環境的優渥、富裕或是社經地位,當個體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無論主動或被動的比較),常覺得矮人一等、不如人、輸人了…以致有自己被瞧不起...
Thumbnail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父母經常面臨如何激勵孩子的難題,一句「為何你不如他?」可能就無意中種下孩子自卑的種子。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與誰競爭,而是如何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將探討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激勵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同時培養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閱讀全文,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責備孩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我應該要多提升自我、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好、相較於其他人的成就我不夠厲害⋯⋯ 始終覺得不足的痛苦揮之不去,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本篇分享《踏實感的練習》的心得,如何在追求成就時,如何能能擁有平靜且自信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