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業】與【境】

最近聽到朋友們在討論【業】(佛教也稱「業力」)這件事,說「業決定一切」,這件事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佛教所談的業,其實就一個考場,也就是一種情境,考生是自己,而通過與否則是心的動盪程度。
內觀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適合用來談論這種情境:
「人的想念深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如同在水上寫字,事情一過,心念就沒了;第二類如同在沙上寫字,經過海浪的沖刷後,隔天就沒了;第三類如同在石上刻字,即使經過十年二十年,字仍不會不見。」
而在【業】這個考場,只需要讓自己的心至少不要淪到第三類——如同在石上刻字,就代表我們通過了。
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很難,因為知道與實踐是兩件事,跟〔人永遠不想生氣,但卻常常生氣〕是一樣的,能做的只能透過修行,儘量保持自己的心平靜而已。
而考試失敗的話怎麼辦呢?佛教的講法是有來世的,也就是來世再補考一次,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實際上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試想:
現在令你心頭煩悶的事,令你如同在石上刻字的經歷,必須於來世再來一次。
想想是不是很可怕。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心提升自己的修為,努力在遇到任何事時,都能夠令心念不會產生在石上刻字般的強烈,那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之一了。
順便幫內觀廣告一下,我自己在體驗過內觀十日禪的一次經驗後,的確如同它在課堂上所提的一樣,能夠覺知肝火上來的那一瞬間(還蠻神奇的),在覺知肝火上來的時候,瞭解了當前自己的情緒已經跟平時不同了,也知道自己必須儘量回到平常的情緒(儘管在那個環境下不容易),或是直接離開那個環境,冷靜一會兒後再回來,這是我在內觀後,回到日常生活的體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