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吃)我的肉:人造肉、現代科技、倫理的挑戰

前言

對於人造肉你有什麼想像?
藝術家以自身作為實驗,割下身體大腿的其中一部分,以肌肉細胞為基礎生產出培植肉,最後進行「吃肉」的演出,而在還沒有觀看這件作品時,雖然早已知道這件作品的展演形式,但實際看到的畫面是極具震撼力,除了訝異於培養出的培植肉比想像中的更加龐大,那種震撼的心情是源自於倫理的疑慮、詭異、恐懼、與不適感。
雖然,食用人造肉,是最可以避免吃到被污染的食物的一種手段,以現今的基因工程技術也可實現培養每一個細胞與器官,得以建構完整的人類。
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對外部社會的思考與質疑,我們對吃同類相食的恐懼(本能的不信任感與排斥),以及對現代科技技術的恐懼。

【食肉文化、倫理與科學議題】

回溯過往的歷史脈絡,撇除為求生存為理由之文化大革命、朝鮮飢荒、列寧格勒圍城戰等激進衝突運動,現今在加勒比海群島、印度、非洲、美洲原住民等傳統部落仍可以看到食人文化,當地人將「食人」作為親密關係的展現、神聖的宗教儀式,可以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文化象徵意涵。
我想起國外有個既奇異又瘋狂的想法(雖然這個概念尚未實現),為了解決格子籠飼養雞的形式、糧食不足與浪費等問題,以垂直農場的形式飼養雞群,透過手術切除大腦皮層,僅保留功能較低的大腦,並且截斷頭與腳,因為失去撕裂喊叫等五感能力,毫無生氣的雞群如同懸吊一袋袋的血袋,維繫生命系統的方式是以體內嵌入的兩條管子運作,與食道相連的管子,供給營養和水分,而另一條管子則協助帶走體內廢物,這一套的設計結構,得以維繫並延續一個生命體。如果失去感知能力,這隻雞就不會對痛楚做出任何反應。
但,我們真的有權行使嗎?如果真的實現,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的權利不用為道德做出選擇?再也不用為動物的痛苦而痛苦?

藝術上與食物的連結與象徵意義

回溯藝術史與食物的關係,食物在繪畫中有不同的象徵意義。最早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洞穴上出現的壁畫,除了有果腹之意涵,也表述了對生活的熱愛;<聖經>中的葡萄代表神聖,蘋果象徵原罪,石榴意味了耶穌復活,亞當與夏娃的主題總會出現蘋果;在寫實繪畫的歷史中,食物的出現,特別是水果,與紀實攝影一樣著重真實且客觀性,並且強調空間、透視感,食物成為主角,以靜物作為再現對象登場,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最有名的莫過於Balthasar vander Ast 的〈水果籃〉,蒼蠅、蜻蜓、蝴蝶啃食水果皮,表皮上的斑點象徵歡樂的消逝,畫面的呈現直指對生命感嘆與道德訓誡的隱喻。
藝術中也不乏出現進食場景,亦可作為時代、統治階級、飲食文化之意識形態。比如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吃豆子的人>,意圖暗示了這是一種文化的權威,一種尊貴的生活形式。
當今藝術中,最著名的是那根「香蕉」,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直接以膠帶固定香蕉直接在牆上展出,後續引發新聞傳媒的報導、行為藝術等的熱議,直接挑戰觀者對藝術的理解,何謂藝術?如何詮釋藝術?藝術的本質?香蕉也可以被稱做藝術品?食物的意義、存在性、及重要性?
食物在藝術再現,勢必必須與普通食物斷裂關係,又得不斷與他們=觀眾保持對話(保有跟觀眾互動的基礎)。

【結語】

行文至此,這件作品給觀者拋擲許多疑問與質疑,也邀請大家思考這些問題:
1/如果我們具有自給自足的生產機制,我們不需要再犧牲動物維持生命,受苦生命的本身不存在道德疑慮,你/我們為什麼不這麼做?
2/吃自己、或者吃別人,會是未來食物的選項嗎?
3/假如我們也可以盤子中的那一塊肉,那麼,生而為人,我們的本質究竟為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