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與ECM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0年出版,ECM CATALOG/ECM 40年の軌跡・世界初の完全カタログ
近年來ECM Records一年大約發行30-50張唱片,當然台灣代理商並不會全部品項都進口,但是大約一次也將近會有20多張唱片引進,拿到的CD光碟片都寫著「Not for Sale」,看到此行字內心有一種重度ECM迷才能體會的小感動。
要在有限的時間把這些龐大的資訊量消化完全,其實相當挑戰,也常常熬夜寫到大半夜,生理跟心理都非常疲乏。寫了幾年後、年輕時的我第一次感到職業倦怠。
想要用不一樣的角度觀點、用不一樣的文字語彙套路,每一篇文字都努力地想要自成一格,是一種巨大的奢望。但就是希望能夠將它們各自的長處跟優點挖掘出來,讓大家能夠體會看見。
ECM發行主要分為三大系統:「世界音樂」、「爵士音樂」和「古典音樂」。Manfred Eicher獨具慧眼,於1984年為特別成立了「ECM New Series」系列,專攻古典系列的唱片作品。
其中的爵士樂系列,ECM並不是只有關注發源地美國,反而更多的焦點放在歐洲和南美洲的樂手身上,並給予他們巨大的自由發揮空間。而在這股強而有力的推波助瀾下,許多極具潛力的新生代樂手被開發、被全世界看到他們無與倫比且獨特的才華。
此外ECM的唱片網羅了世界各地的民俗音樂:如北歐諸國、東西歐、北非、中亞、中東、東南亞群島、夏威夷、南美各地…等地區,有些是單獨出現、而有些則是融合了爵士樂、古典樂等現代的音樂形式。
像是1992年挪威薩克斯風手Jan Garbarek所發行的專輯《Ragas and Sagas》為例,將北歐特有的寂靜絕美之爵士語彙、與巴基斯坦的歌者與民俗樂手們交融出那不可思議、融合嶄新的世界音樂。
綜觀這50年來ECM所跨域的範疇,從巴洛克聖樂詠唱、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東民族音樂、古巴探戈、歐陸民謠小調、自由與融合爵士、摩登現代爵士、前衛實驗爵士、流行與新世紀音樂、電影配樂製作、電子拼貼主義、當代前衛低限作曲…等幾乎是含括了所有的音樂類型,皆以不同的創作形式出現於ECM的唱片之中。
簡單來說,ECM就是「現代音樂的巨大熔爐。」
換言之,跟著ECM的品味走一遭,就像是環遊了世界一趟。聽盡這些來自各地無論是主流的、抑或是罕為人知的音樂,悅耳或是具實驗挑戰的,相信會很大程度的開啟聽者的心胸與感官。
經過了多年的掙扎,ECM終於在2017年正式加入串流音樂平台的行列。此舉讓樂迷們方可一窺它全部的樣貌。當然,重度的ECM樂迷仍然會持續購買有著優異音質的CD與黑膠唱片,只是因為盜版和其他考量,最後還是不得不向串流平台靠攏。
而近年的ECM也開始逐漸轉型,配合新世代的社群媒體潮流,還開立了Podcast節目,可謂與時俱進。 我始終認為,越是難以理解和高深的內容,更必須透過適當程度的行銷與推廣,才能將這些難得的聲音傳遞給更多人聽到。如此一來,這些理念才有更發揚光大的機會。
所以唱片的文字介紹絕不是多餘的原罪,而尚須看寫手是不是足夠了解其中的價值和意義,用最適當和有著美感的文字去敘述、統整、傳遞這些美妙的音樂。
而很高興我的人生遇見了ECM,從音樂本質、美感養成、胸襟視野、處世哲學,這些美的不可思議的音樂教會了我好多道理,它真真切切地改變了我的一生。
謝謝Manfred Eicher、謝謝ECM。
2019年在新竹舉辦ECM音樂講座
【2014年ECM推出的紀錄片《Sounds and Silenc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荒島唱片意指若你漂流到無人的島上,會想要在這個小島上陪伴孤單的你過日的唱片。 雖然這些唱片不全是各大爵士榜單的最佳優選,但卻對不同時期的我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也想重新藉由文字、去梳理自己對於它們滿懷感謝的心情,推薦給喜愛爵士樂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緣分,有時就是那麼地誤打誤撞得來的。 2008年剛進入誠品信義音樂館工作,當時抱持一股熱忱,全心全意投入音樂和唱片的世界。 那時尚還沒有音樂串流的平台服務,要知道CD內的音樂究竟是什麼時,大多需要依靠封面上的文字介紹、也就是所謂的「側標」。 大多五大唱片的CD外都有各領域的音樂行家撰寫,不過許多國外
回頭來看寫了十餘年的ECM(Editions of Contemporary Music、又稱為當代樂集),從最開始的懵懂生澀,到身浸其中、完全地領略其中的神祕奧妙,這段驚奇的旅程徹底顛覆了我的音樂世界觀。 2008年,從紅色音樂寫到草葉集、最後到極光音樂,ECM在台灣因營運考量不斷易手,但很感激的
今天想分享「爵士殺手」部落格充滿淚水與歡笑的成長故事… 在華語世界中,有許多優秀的音樂部落格,像是我大學的音樂啟蒙教授的「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在技術演奏層面有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料;薩克斯風手林俊凱的「Free Jazz」,則有許多豐富的樂手生平介紹…
緣分,有時就是那麼地誤打誤撞得來的。 2008年剛進入誠品信義音樂館工作,當時抱持一股熱忱,全心全意投入音樂和唱片的世界。 那時尚還沒有音樂串流的平台服務,要知道CD內的音樂究竟是什麼時,大多需要依靠封面上的文字介紹、也就是所謂的「側標」。 大多五大唱片的CD外都有各領域的音樂行家撰寫,不過許多國外
回頭來看寫了十餘年的ECM(Editions of Contemporary Music、又稱為當代樂集),從最開始的懵懂生澀,到身浸其中、完全地領略其中的神祕奧妙,這段驚奇的旅程徹底顛覆了我的音樂世界觀。 2008年,從紅色音樂寫到草葉集、最後到極光音樂,ECM在台灣因營運考量不斷易手,但很感激的
今天想分享「爵士殺手」部落格充滿淚水與歡笑的成長故事… 在華語世界中,有許多優秀的音樂部落格,像是我大學的音樂啟蒙教授的「啟彬與凱雅的爵士樂」,在技術演奏層面有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料;薩克斯風手林俊凱的「Free Jazz」,則有許多豐富的樂手生平介紹…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這篇文章收錄了六位國中小學生的創作,以「五十二赫茲的鯨魚」為隱喻,探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境與自我認同議題。文章情感真摯,文字樸實動人,適合國中、小學教師、家長及對青少年心理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這篇文章收錄了六位國中小學生的創作,以「五十二赫茲的鯨魚」為隱喻,探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境與自我認同議題。文章情感真摯,文字樸實動人,適合國中、小學教師、家長及對青少年心理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要解釋為何日本至今實體唱片仍然興盛絕對不只一種說法,那更像是一種一代接著一代深根複雜的產業模式和文化情懷,雖然在串流音樂和年齡層的交接下影響難免,但我想,至少這輩子是無緣見到日本實體唱片滅亡的一天,這樣的氛圍對一個愛樂人來說實在深刻難以忘懷。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上世紀七十年代最普遍的情況,經典流行曲必定被輕音樂團看上,用管弦樂器編成演奏樂。歌曲《Yesterday》已經超過 2,500 個人唱版本,演奏樂當然不甘寂寞,有可能是演繹流行曲最多版本的樂曲。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 Ege Bamyası 》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現同樣的精神,出色展現樂團的多重面貌,簡潔而完整地詮釋了 Can 的美學,比之前發行的專輯都更加平易近人,甚至略帶感性。充滿挫折的錄製過程使他們對於新專輯一度感到絕望,但或許正是有了這些挑戰,他們才能以化繁為簡的方式捕捉精髓,迎來更廣泛的成功。
Thumbnail
一些 DJ 將純音樂作為他們的節目序曲,長久播放的電台節目吸引了無數聽眾,此序曲慢慢地變成那地區人群所認同的音樂,每個人都懷念它所相連的廣播內容,這便是該區的「Instrumental History」,但別的國家可不一定聽過這首音樂。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要解釋為何日本至今實體唱片仍然興盛絕對不只一種說法,那更像是一種一代接著一代深根複雜的產業模式和文化情懷,雖然在串流音樂和年齡層的交接下影響難免,但我想,至少這輩子是無緣見到日本實體唱片滅亡的一天,這樣的氛圍對一個愛樂人來說實在深刻難以忘懷。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Thumbnail
一張名為《 Orgasm 》的專輯誕生了,這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奇異的聽覺體驗之一。這張專輯更像是一張工業噪音作品:街上隨意找來的路人被要求在磁帶上錄音;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從一個電台切換到另一個電台,抓狂的笑聲、尖叫聲貫穿始終,雖然仍有節拍和旋律,但卻雜亂無章,難以理解。
Thumbnail
爵士樂融合所有。琴俠回憶焚香操琴赤腳 琴俠回憶。 我所有同學朋友皆知我彈琴一定得。焚香。赤腳。操琴。從不照譜彈。 故給在下看譜無用。 香直接安於吉他或古琴上。焚香杳杳無限創機。靈感充沛。 如吉他名曲。愛的羅曼史。彈十二次十二次皆不同不再現。 愛的羅曼史成變成爵士羅曼史。搖滾羅曼史。佛拉門哥羅曼史。印
Thumbnail
我聯絡到大學時期音樂系主修理論作曲的Eddie。 主修小提琴的原宏。以及一群同好音樂玩家。 我和Eddie。阿怪一同創辦了當時的爵士音樂社。當時1995年。 當時音樂系無吉他無古琴。我卻玩瘋了。和作曲組的玩在一起。 我們原都不是音樂系的。Eddie卻轉音樂系主修作曲。 一同精修爵士作曲。音樂系並沒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上世紀七十年代最普遍的情況,經典流行曲必定被輕音樂團看上,用管弦樂器編成演奏樂。歌曲《Yesterday》已經超過 2,500 個人唱版本,演奏樂當然不甘寂寞,有可能是演繹流行曲最多版本的樂曲。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 Ege Bamyası 》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現同樣的精神,出色展現樂團的多重面貌,簡潔而完整地詮釋了 Can 的美學,比之前發行的專輯都更加平易近人,甚至略帶感性。充滿挫折的錄製過程使他們對於新專輯一度感到絕望,但或許正是有了這些挑戰,他們才能以化繁為簡的方式捕捉精髓,迎來更廣泛的成功。
Thumbnail
一些 DJ 將純音樂作為他們的節目序曲,長久播放的電台節目吸引了無數聽眾,此序曲慢慢地變成那地區人群所認同的音樂,每個人都懷念它所相連的廣播內容,這便是該區的「Instrumental History」,但別的國家可不一定聽過這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