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路標與實情

路標
路標
什麼是“路標”,又何為「實情」
多數來講,人們口中的“名詞”
乃至定義,或是我現在寫的「文字」
本身的概念,都僅是路標
這樣的東西
充其量,只能「指出」
”那個“東西在”那裡
僅僅只能描述事物而已
無法直接“代表”事物本身

文字

文字定義最終無法使人了解事物的真正面貌
唱片
為什麼會有「圖像學習」
而又為何有人認為
許多文組人講話在“打嘴炮”
本身的巨大關鍵就在於
人類認知外在使用的官能
最初,其實並不是文字
小時候,我們並不是藉由“玩具”
這個文字單字,去認知玩具
而是因為「摸到」玩具,而認識它

本身

故認識物件本身顯得格外重要
人們勢必得學習去“拋棄”定義
就其「本來面貌」去認知
這裡面牽涉到一個重點
就是智識的層級
不能只停留在「人類」
很多哲學,政治,法律的辯論
最後,會產生詭辯
或是模糊焦點,亂套事件的空間
就是因為,討論者都太聚焦在「人」

人與物

不要把人當人看
腳踏車
無論是解決問題,或是提出問題
亦或只是單純創造一個事物
其中,都不是由“他人”的感受主導
今天製作一款科技產品
或是,完成一件藝術品
真正使其成功的關鍵
是在於,面對“心”這個東西本身
而由「心」做為鑑別,指導的關鍵
才會延伸出,相應的靈感與技術

科學與人文

這議題猶如左右派一樣,是歷久的假議題
真正去“做”東西時
經驗與體驗會反饋一個真理
就是,“唯有完善事物本身”
一切才有後續,一個好的作品
或是產品本身一定也牽涉到
他人的感受,利益與需求
但,就製作的過程與出發點本身來說
卻不是去想那些,而是單純沉浸本質
去想著,如何「做好」這件事

洞見

洞見的英文是 insight
閱讀
處理一個“人”際,或人事問題時
一樣,需要的是想
事情的根本來說,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好的
然後,又能使其如何發展
可能性在哪,我能做到嗎,如何做?
撇除世間多餘雜念,映進去問題本身
邊感受,邊思考,然後觀察自己
整個過程,是往內心去的

詭辯

那些人的詭辯
黑白
詭辯是什麼,為什麼有人會詭辯
為何,有人會認為他人在詭辯
在我看來,有時候雙方都不是故意的
而是彼此,都陷入一個盲點
就是忽略眼前的“事件”「個案」
拘泥於一些 “價值觀” 「信念」
價值觀與信念本身是對的,也是必須
但,任何由文字所構成的意象
都只是一個“標籤”,而並非事物本體

遊戲

文字遊戲來自於忽略事件本身
沙漠
就像我之前提過的「民主」本質
以及權利與義務
還有,關乎做人的基本良善是非
我的同學,把不來上課,卻要有分數
這樣的想法,包裝成“民主”一樣
代表,他們不理解民主背後
包含的契約精神,與法治基礎
把集體片面毀約,看做成是人民自決
就是搬弄文字標籤,會產生的現象

素養

沒有民主思維與現代觀念,並不是暴君所獨有的
多數人,或許知道當皇帝是不對的
但是,他們不清楚皇帝是怎麼來的
任何的“胡來”,“霸凌”或是不誠實
都是造就「獨裁」的基本條件
包括,為了自己私利,利用他人
不想遵守規則,不想付出
只要求成果,約定好的做不到
不清楚自己的範圍,與權責
態度隨意不尊重,只考慮自己的慾望

這些思想,習慣,行為,態度的本質

都是「流氓」思維的一部分

那,這跟他們口中要 “打倒” 的「王」有何不同?

矛盾

所以,這些人是彼此矛盾的
自由的本義,就恰好是胡來的反義
唯有自律,善意,保持真誠
才有可能,在實際的生活事件中
實現真正的“民主”
要脫離這樣的矛盾,需要的是洞見
不能陷入擁抱文字價值,意義神主牌
用「文字」打「文字」
這種相互矛盾的情結
而要以邏輯程序去看待議題

程序與哲學(從屬架構)

哲學有個名言,就是當你為了解決一個議題時,會不自覺的牽扯出更多議題
看書
許多文科,或哲學,政治式的討論
會不自覺的忽略了事物本身所具備的
「鋼骨」結構,這就像是你蓋建築物
不可能沒有地基與鋼筋混泥土
類比到事件,就是不能沒有「前提」
與邏輯間的「從屬關係」
就像是“俄羅斯娃娃”
或是程式裡的物件從屬關係一樣
它是環環相扣

每個邏輯,都勢必被包含在,隸屬於它之上的前提

就像,程式語言中的子類別,父類別一樣

也如同,民法,刑法包含在憲法之下一樣

這種完整的架構關係,才是任何事情的基礎

技術

系統化每一件事,以及系統性的處理問題,本質是對的,問題在於可行性
科學管理本質是對的
一切都本該步驟化,並且系統性處理
但,得考量可行性
人心的浮動與混沌,並不見得
能真正執行科學性的方案
就更高的層面來看
「科學管理」的可行性與否
一樣,是一件需要系統邏輯
判定,審核的事物

執行

因此,執行本身也有屬於執行的技術,與相應的科學方案
或許也是“社會科學”一詞的由來
以及許多“研究”「怎樣研究」
「調查」“調查”方法的學科
之所以會形成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現在比較想談的
關於「心」方面的知識與技術
我知道,這或許有人會覺得打高空
不過,就假使,任何事的起源
來自人的想法,與念頭,或是需求

那這些想法需求的起點,就是人的腦子,或是抽象點說,來源於心
游泳
有研究證明過,接受心臟移植的人
產生和上個心臟主人
相似的食物喜好,及說話習慣
這可以提供一個參考的可能性
人的腦與心臟,彼此是有種關聯的
甚至腸道箘的好壞,也能影響情緒
因此,「心」,是人整個內在核心
一種抽象,卻實質存在的系統

心經

因此,“心”有屬於「心」的技術

而,唯有完善好 “心” 的技術

在「心」上面 “做功” ,才能解決「心」的問題

也才能擁有「好」“心”

盤子
如果沒有一顆好心,又怎可能
會有「好」的外在顯現
許多“約束力” 是來自於內在
能真正「控制」自己的心
才有辦法 “真確” 的理解萬物
他們口中優秀的日本
之所以能有秩序感
也是源於觀念上的 “禮儀”
這種「禮」的概念,就是讓心慢
的一種重要關鍵

學海

很難在學習完每一件事後,才開始發表與行動
事實是,人不大可能學完所有專業
然而,隔行如隔山,每個領域都很深
並且,事物領域與科目,是千億種
這些事物的延伸,與繁衍,累積
最終,總數量應該是趨近於無限
「知識」這個現象,本身就是無限
除了保持嘗試與修正外

必須往核心探討,並且有認知事情本身,本質的習慣

用最簡單的大道,去看待一切

知道路標僅代表方向
而不是事物本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