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used to(去適應,習慣它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個專題,等以後有新的理解,才會再繼續寫
許多擁有身心症,亦或是先天性格不同於人,例如亞斯伯格,高敏感的族群,從小到大,經常會被這個大環境體制「明示」或強制規定要「服從多數」,強迫壓抑自己的喜好,感官認知,生活運作模式,來適應「一視同仁」的規則
姑且先不論,「一視同仁」,「服從多數」這兩個觀念是如何的落後,不僅拖累文明社會進步,更大大降低了個體的創造性等更嚴重的問題,先就身心症,或亞斯伯格個人來討論
當你透過強硬手段,逼迫他們去「習慣」主流人類的油膩,虛偽與那些各式各樣的潛規則,對當事者而言,就如同,你叫一個懼高症的人從高樓往下跳一樣,那不僅不會真的使他適應,還高機率,會造成他長久的心理創傷

機率

實際上。應該是要去適應大環境的「或然率」,習慣「取捨」與「抉擇」
適應“環境”,本身一點意義都沒有,許多文章,作者,學者,甚至都已經出書的人,講者等等,都會「很武斷」的下結論,否定個體的獨特性,有種「只要個體無法適應周遭」,就必然是個體的問題,並且拐著彎,將責任歸咎到個體身上
他們會把話講得「很漂亮」,總是希望人們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要“自覺”,要 “自己” 去想辦法,要自己去調適,以至於能自在處於大環境中

滿清末年

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如果你今天生在滿清末年,或不用,光是生在今天,中共統治的中國就好,當你被環境壓得「喘不過氣」,大環境 “內捲”,商業運作模式單一,甚至連有自己的思想都不被允許
那我請問你?這時,如果你抱怨環境,旁人卻叫你「去適應它」,你認為誰才是魔鬼?當然,你可以說,我舉的範例太極端,但你又要如何確定這個「極端」?
絕不是文字遊戲,而是基本的邏輯命題,當年生在滿清的多數人,如果不是已經「放棄」去改變大環境,並且 “默認” 了這一切,他們又要如何自處,那時起來革命的人,剛開始,相信是極少數

說適應都是騙人的

其實,不要只講政治歷史,科技,藝術,乃至任何生活上的創新都是,如果沒有「不滿足」與 “渴望”,文明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光是基本民生好了,你如果習慣茅坑,就不會去發明馬桶,你若覺得用火就夠了,也就不用發展電器了
諸如此類範例,實在太多去適應「較差的」,就不必做革新了,這不只是國家,小到企業,個人都是,並且,多數人會以為,不該「適應」,該求進步的象限維度只局限於物質或體制,但實際上,變革的起點,永遠是人心
其實說什麼,都會有人有反面論述,例如,當我這樣講,就一定會有人說:「你怎知道他們創新是源自於不滿足」,的確,投入創新改革的人,理由可能有百百種,最常見的,甚至只是單純的熱情驅動
但,那又如何
這並不影響一個事實,無論當事人是經由什麼目的,又或者經由誰的手,結果就是,「既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當然,也不必然是不好的,因此,並不是凡事都要求個體去適應環境,而是應該好好思考,到底問題,本質是什麼

真實情況

我知道,我這種說法,很容易讓人覺得「字多又打高空」,但實際上,如果每件事都草草帶過,自以為理解,實則根本不甚,只會導致行與知永遠無法合一,因為沒有懂到骨子裡,同樣的,“打高空”,也是會了要先建構穩定的原理基礎
回到身心症,泛自閉,高敏感等個案,與環境適應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應該說,事實是,個體應該選擇適應的是「機率」本身,並且學習取捨
先意識到,事情與人,兩者都沒有一個真正「完美」的狀態存在,只能從裡面去挑選,抉擇,你們可能會認爲這很簡單,但這對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族群來說,往往是一個心底始終沒有真正接受的事實

代償

但多數人也沒有比較優越,只是大部分的人,很快接受事實的同時,對事物也沒有深究的好奇心,對任何情況都止於蜻蜓點水,渾渾噩噩,過了一生,算不上多痛苦,但也沒多開心,收穫也就那樣
很多說法,對於身心症患者都會說,你要去找到「平衡」,或者「調適」好,實際上,這種講法極度空泛,根本沒有回答問題,其實,患者,或任何自身適應不良的人,除了少數狀況輕微的人,大多應該採用的方法是「代償」,而不是那些有的沒的

What is 代償?

這是一個練健身的「名詞」,就是 “利用其他區塊” 的肌肉發力,去補償原先需要那塊肌肉發力的區塊
舉例,如果你在做「二頭肌」舉啞鈴訓練,卻一直扭腰,就代表你無意間用了腰部肌肉去施力,這種練法在健身上其實多半是不被建議使用的,除非你有特別目的,例如要練某些動作,區塊之類的
但為何,我會說身心適應不良,要用「代償」,原因是,許多身心症,或先天有泛自閉,高敏感特質,以及隨便,各種一大堆有的沒的,有些是真的先天「缺乏」某項要素,或某些東西

瞎子的聽力

有種說法是,瞎子的聽力比正常人好,那是因為他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其餘感官就要比別人來得更靈敏優越,紫微斗數上看也是,某方面越強的人,對應面往往越殘缺,很少有人是完美的
像是有研究指出,亞斯伯格症的人,實際上是腦中缺乏或有缺少「鏡像單元」神經,導致其無法很快地解讀他人的弦外之音,或對人際環境變遷,做出「舉一反三」,多數人身上常見的條件式反應,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以主觀感知認定去驅動情緒,做出判斷及行動
這種情況下,個案無法透過很自在自然的模式,去做到和一般沒有這類特質的人一樣的反應或狀態,但這無所謂,因為,亞斯伯格有其「很強」的屬性,就是「持續力」與「執行力」
這並非代表他們有極高的意志力,對於無法吸引他們的事物,亞斯伯格經常靜不下心來,不過,一但他們對事物產生好奇心或慾望,那在沒有強大外力破壞下,他們時常能持續研究,或執行單向特定活動直到宇宙盡頭

雙面刃

這樣的特質是一把雙面刃,執著在不好或不該的事情上,往往會無法輕易自拔,但若選對了方向,很有可能做到天下第一,因此,就算亞斯伯格症不擅長人際交往與社會運作,但是,重點來了
一但,他將這些看作一門能讓自己取得成功的學問或技能
就很容易會做到極致

比爾蓋茲

很多怪人大神都是亞斯伯格,亦或是被懷疑有亞斯伯格,事實上,亞斯伯格在性格光譜上,和「學者症候群」,藝術工作者,思想家,革命份子,戰爭犯,理工宅,極客,或很多有特殊長才的特質是極度接近的
擁有此類性格光譜的(含被懷疑)名人,有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伊隆馬斯克,托洛斯基,普丁等等一大堆,因為,實際上,許多事情,沒有一定的偏執是做不到,也做不出來的
這裡沒有要去探討個案的正邪屬性,只是,套用我前面說的,擁有先天人際,環境判斷缺陷的人,如果將他的能量,思考力,意志力以擅長的方式去使用,一樣能活出一片天
這些人就算不擅長人際,還是能一路做到最大尾,比多數圓滑的人來得更聰明狡詐,事實上,以學習模式來說,如果泛自閉傾向的人,將思考方向轉而去「追根究底」理解研究人際與社會倒底是個什麼東西,往往不但不會失敗,反倒會成為最強的那個
當然,結果不一定是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尚未學習完整前,幼年,青年所遭遇到的創傷,讓他們在內心層面上,使終站在群眾的對立面,但這邊只是要很誠實的說,亞斯伯格雖有人際上的弱勢,但最終表現不一定真的會輸,只要找到突破點,戰力完全不會輸一般人

守夜人

同樣的,焦慮症舉例也是,在以前的文明中,許多部落,國家都需要有半夜起來站崗,守夜的人,當然有不少是採輪替制,總之,這類人中的 DNA 也以一定比例流傳至今,這並不是一定,只是提供一個參考
容易緊張的人,雖然在生活中經常遭遇不便,但,如果能將緊張化為一種「動力」,在不超出實際能改變的範圍內,未雨綢繆,先下手為強,主動行動,有時倒並不見得是壞事
反觀,許多人看似很淡定,實則就這樣「淡定」了一輩子,任由機會,光陰,可能性從他生命裡不斷消逝,永遠採取被動守勢,蹉跎一生

去你的適應

無論什麼缺點,我都可以舉出「應用得當」的話,它有什麼優點,這才叫「角度的藝術」,要比詭辯的話我不會輸,因為我根本就沒有在詭辯,而是說出了事情完整,不戴濾鏡的全貌
我其實很討厭有人說「適應環境」這個詞,你要適應什麼?我不懂?實際上,我以為,人只需要去就個別「事情」去看,“究竟怎麼做比較好?”就行
如果自己真心想過,認為一些抉擇是對的,或一些特質,對自己並沒有造成傷害,當和外界發生衝突時,有時也不用一昧反省自己,可以搞清楚狀況再說,說不定,是「這個社會還追不上你」,就如同 “人選之人” 裡面的台詞一樣

什麼是自由

如果沒有這樣的角度,這個社會,乃至文明,就仍然會停留在舊世界,以某種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在「檢討被害者」,況且身心症,亞斯伯格的個案,還不像女權或各種左膠,有力量去發起社會運動,人數足夠的去爭取各種權益(但實際上他們比那些人更辛苦

先進

什麼是先進?自由?實際上,像前幾年很流行的什麼「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什麼寫的,好像很受歡迎,那就是因為大多人都已經壓抑到腦袋壞了,連講那麼淺的東西都能看那麼爽,我早發現,大多數人會點贊閱覽的東西,知識層面上其實都非常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綜觀亞洲,台灣其實是最自由的,中國不用說,最近當我越來越了解日本他們自己的 “社會風氣” 時,我才發現,動漫根本只是他們內心對自己不足的投射,日本社會大多人活得很壓抑,自殺率很高,總要遵守各種無意義的上下關係,還要會讀空氣,看臉色,就如同半澤直樹那樣
日本呈現在觀光客,外國人眼中的高秩序與繁華,有時候就是建築在他們這種凡事將責任歸咎於個體的文化,才逼迫每個人將事情做到一定程度
我聽過有人說,日本是個多數人都習慣忍耐沈默,但只要有個帶頭的衝出去,所有人都會跟著一起解放的社會,難怪他們會幻想出魯夫,大門未知子那樣的角色,因為他們內心其實也是期待自己能做到,或有英雄出現的
當然,這種模式形態,不僅造就了日本社會高穩定的輸出,各領域的達人,也不盡然消除了他們的創意,但在「創造力」創新方面,許多作品,或是產業,也就淪於重複及老調,某種程度上,陳舊的規範,才是日本真正的捆龍鎖
對於多數資質平庸一般的大眾而言,遵守既定規範還是不錯的,因為他們也只適合這樣,至少不會搞破壞,但對於少數特別,擁有過人才華,異常感知,或先天殘缺的人來說,不建議去壓抑,或扭曲自己的能量,以求符合社會

趕快總結(立場論)

不小心寫太長了,其實我不是不會簡潔,而是盡量想講完整,加上現在生活,往往一整天說不到三句話,憋久了,總需要有個抒發空間,反正東西會找到適合的對象,相信還是有人會接受這種風格
寫這篇,是因為,在我過去的生活中,許多朋友都用著「我不喜歡的方式」和我相處,有些不理解我的人,會用他們「習以為常」的標準來要求責備我,其實過程中我極度痛苦,甚至經常懷疑自我價值,深深感覺到一種被遺棄感
好似全部人都沒事,我也就「應該要沒感覺」,大家喜歡,覺得舒服的模式,我就「要也必須感到愉悅」(多數霸凌)
曾經,當我開始有些自律神經失調,因此不願意太經常參加酒局時,我朋友竟然對我說:「你毛很多欸」,我有嘗試解釋我的狀況,但他們聽不懂,便認為那「不存在」,我許多家人親戚,至今,仍舊不相信有身心症狀的存在
那些人裡,不少人,在我面前,說著我不喜歡的話,做著會刺激到我的行為,當我決定和他們斷絕聯繫,或直接翻臉發難時,他們千篇一律的指責我「無情」,或是 “自我”
我承認至今仍有些忿忿不平(雖然都過很久了),真的也是有不少情緒滯留,當他們一個個,都只站在自己立場數落我忽略我內心的傷悲,恐懼,每個人都不把我當一回事,卻只要求我去理解它們
那我呢?
其實,我並不認為以「立場」論是非是絕然錯誤的,有時甚至是「真理」,他人如果都以“他們的立場”,以各自眼中看出去的視角去要求外在,制定規範,那麼至少個體,我,也要堅決守護自己的立場,爭取我的空間,這完全沒錯
寫這些,是希望來日若有類似我的人看到,他會知道他不孤單,並且知道該怎想,怎麼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要幫助人,因為那些人需要正確的學習資源,我有些方法能終結人類身心方面的痛苦,雖不見得完整,但稱得上很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張冠李戴 偷換概念不僅出現在政治上,飢餓行銷也不只在商業上被使用,PUA 也不是渣男女的專利,事實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少不了小人與傻瓜的戲碼 大麻 首先,我開頭就要來批評這個爭議話題,「大麻根本就是好東西」,才怪!我是說,大麻就是一搓垃圾,你是無尾熊嗎?不是嘛!那你幹嘛要吃尤加利葉? 這些年來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前言 今天,偶然接觸了一下網路文章及社群平台,又看見一堆詭異的東西,忽然一陣震怒襲來,原本真的沒心情來寫這種身心健康議題,但冷靜想想,動怒不僅無法解決敵人,反倒還會延誤破壞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大事,有時得控制情緒 因此,我還是決定先收回那些想批評的能量,專心將原先計畫想表達的議題做好,現今,越來越
健康 這篇,我想談談這些年學到,或感受到的一些健康知識或經驗,未來可能也會多寫一些關於閱讀感想,觀影後心得,等等東西,一方面紀錄生活,同時,也能留下一些對後人有幫助的東西,盡量少些抱怨,多點純粹的分享 不過,我也必須打個預防針,我說的一切知識,資訊,都僅是我「個人經驗」而已,沒有任何執照,身份背書,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張冠李戴 偷換概念不僅出現在政治上,飢餓行銷也不只在商業上被使用,PUA 也不是渣男女的專利,事實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少不了小人與傻瓜的戲碼 大麻 首先,我開頭就要來批評這個爭議話題,「大麻根本就是好東西」,才怪!我是說,大麻就是一搓垃圾,你是無尾熊嗎?不是嘛!那你幹嘛要吃尤加利葉? 這些年來
首先 先說,我會將這系列的主題做完 有時候,傳道授業,是最能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效果往往不高,因為多數時候,在今天的資訊環境中,基於平台的運營效益,亦或是人性,真正有質量的內容,往往會被一些不是那麼重要的內容所淹沒 也因此,我並不打算,再透過以往的方式,單純以理念,文字去傳播信念與知識,就
前言 今天,偶然接觸了一下網路文章及社群平台,又看見一堆詭異的東西,忽然一陣震怒襲來,原本真的沒心情來寫這種身心健康議題,但冷靜想想,動怒不僅無法解決敵人,反倒還會延誤破壞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大事,有時得控制情緒 因此,我還是決定先收回那些想批評的能量,專心將原先計畫想表達的議題做好,現今,越來越
健康 這篇,我想談談這些年學到,或感受到的一些健康知識或經驗,未來可能也會多寫一些關於閱讀感想,觀影後心得,等等東西,一方面紀錄生活,同時,也能留下一些對後人有幫助的東西,盡量少些抱怨,多點純粹的分享 不過,我也必須打個預防針,我說的一切知識,資訊,都僅是我「個人經驗」而已,沒有任何執照,身份背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家」真的這麼舒適,就不會相處的如此艱難... 你不要這麼敏感、你不要在意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如果可以做得到,誰不想這樣做呢? 明明是高敏感者,卻硬是要被改造成不敏感,追尋著"自我價值的意義", 真正的我,並不如你們口中的評論,"該如何"跟身為高敏感者的我相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並提出了人生苦痛的90%來自於人際的說法。文章主要討論了素養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年齡層的觀點,並強調了自律、誠信的重要性。同時,文章也指出了在市場競爭中價值觀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於個人態度與行為的反思。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家」真的這麼舒適,就不會相處的如此艱難... 你不要這麼敏感、你不要在意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如果可以做得到,誰不想這樣做呢? 明明是高敏感者,卻硬是要被改造成不敏感,追尋著"自我價值的意義", 真正的我,並不如你們口中的評論,"該如何"跟身為高敏感者的我相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並提出了人生苦痛的90%來自於人際的說法。文章主要討論了素養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年齡層的觀點,並強調了自律、誠信的重要性。同時,文章也指出了在市場競爭中價值觀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對於個人態度與行為的反思。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