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當中的角色很重要嗎?
我們什麼時候真正扮演過自己?通常我們扮演的都是社會、家庭中的角色,但我們什麼時候是扮演我們自己這個個體呢?
常常有人告訴我們,應該要像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或許嘗試著反抗,但是不是最終還是陷入了那樣的迷思之中了?
比如我們身為人的父母,身為人的兒女,身為公司裡的什麼角色,身為伴侶,身為什麼生理性別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外在表現,或是應該要怎麼樣對待自己身為這個角色的對角,好像我們每個人都在被規定要唸出什麼樣的台詞,做出這個角色相應的行動,然後才能夠被所謂的眾多導演所滿意的演譯。
我們曾經有過懷疑,難道我不能就做我自己就好?
但其實每天被社會、環境、家庭洗腦之下,我們已經忘記怎麼去思考自己的模樣。
從視聽環境上,媒體新聞的刻板印象,好像某些人就是特立獨行,或是必須要聳動,所以才下了各種標題讓人點進去觀看,但在這樣的過程中無形也讓平時沒有養成思考習慣、喜歡懶人包的族群被這樣的資訊習以為常,就變成另一種幫助犯,讓其他「做自己」的人擁有更多的被質疑及批判的對立方。
因為太多觀念不是新舊問題,而是我們周遭環境給予我們什麼,對於有些人來說夫妻其中一人在家裡帶小孩都很好,而有些人卻覺得如果是父親在家裡帶孩子很奇怪,也有些人覺得這是新舊觀念不同。
也許這件事情無關痛癢,因為反正也不是你在養他家的孩子,但如果是其他方面呢?
「女孩子打扮成男生的樣子」,這句話聽起來很正常,常常聽到人說起,會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可以打扮成男生的樣子?但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什麼是男孩該有的樣子?
我們常常會忽略定義問題,最早先的問題是什麼,如果我們搞不懂根本在哪裡,我們就會陷入這種被社會化之後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帶來的影響可大可小,大到可以出人命,小到你覺得好笑。
我們的生命其實就是這樣被消磨的,小到你覺得好笑的內容,其實累積起來更可怕,我們就無形當中被這些小小好笑的內容所束縛,因為我們已經麻木,覺得再正常不過,沒有人會去質疑這件事情,就像是「男孩的樣子」、「女孩的樣子」,其實也是個奇怪的詞,都是人,像個人樣可以嗎?性別是需要討論的議題嗎?更廣一點,可以不要像個人不行嗎?或該說,人樣是什麼樣子?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去除「社會化」帶來的窠臼,讓我們小小一點點的不在不能當自己就能夠慢慢地消除。
每個人都想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卻沒有人告訴你,你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你被「社會化」了,所以不論其他人告訴你怎麼活出自己,永遠都達不到自己最原始的樣子。
或許那就是在尋找自己的「本來面目」,那麼,那又是一個更深的問題了,但至少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有這個問題了,那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