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遼占據燕雲十六州,令其後的中原王朝如鯁在喉,並且成為“弱宋”終其一朝的痛。

契丹立遼

東胡

東胡是古代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東胡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的《逸周書》(又名《周書》、《周志》、《汲冢周書》,先秦史籍。《漢書·藝文志》將之列於六藝,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別史類。東漢蔡邕認為《逸周書》的作者是周公)
東胡黃羆。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黑文。
— — 逸周書·王會篇
羆[pí],熊的一種,即棕熊,又叫馬雄。山戎,中國春秋時期對中原北方的定居部落的稱呼,約生活於今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曾建立無終國,統領令支與孤竹國,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戎菽[róng shū],指山戎所種植的一種豆科植物。
這里記載的是成周朝會諸侯時,各個部落進貢的禮物。東胡進貢的是棕熊,山戎進貢的是戎菽。靠西一邊的番吾,貢的白虎。
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和趙國以北。胡服騎射的典故中,胡即是東胡。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西漢宗室。曾官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著有《別錄》《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論》《五紀論》等書,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今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與齊、中山同之,而無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黨,東有燕、東胡之境,西有樓煩、秦、韓之邊,而無騎射之備。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變服騎射,以備其三胡、樓煩、秦、韓之邊。
— — 劉向,戰國策·卷十九
司馬遷《史記》也記有當時北部少數民族的分布。
當是之時,秦晉為強國。晉文公攘戎翟[dí],居於河西圁[yín]、洛之閑,號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餘,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gǔn]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qú]衍[yǎn]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溪穀,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
— — 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
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燕。後被燕將秦開擊敗。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生於戰國時代楚國的沛豐邑中陽里[江蘇豐縣],為漢朝開國皇帝,前202年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在位)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敗,並入匈奴帝國。馀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從此東胡的名字從历史上消失。

竇融破匈

漢和帝劉肇[zhào](79年-106年2月13日,東漢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永元三年(91年)二月,遣大將軍竇憲(?-92年,字伯度,竇融之曾孫。東漢外戚、權臣、著名將領。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北徵,左校尉耿夔[kuí](東漢將領。字定公,東漢扶風郡茂陵[陝西省鹹陽市西]人)率領八百騎兵出居延,直奔北單於王庭,在金微山(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於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於皇太後,北單於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範曄[yè](398年-445年,字蔚宗,小字,順陽[現河南省淅川南部]人),南朝劉宋政治家,历史學家,《後漢書》作者。
會南單於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穀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於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穀,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稒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穀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餘,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於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曰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 — 範曄,後漢書·竇融傳
可惜竇憲破匈奴,震動朝野,引起猜忌。永元四年(92年)夏四月丙辰日,大將軍竇憲返回京師。六月,漢和帝以竇憲謀逆,令其自殺。時正在編撰《漢書》的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人,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子,東漢历史學家,《漢書》作者。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合稱為漢賦四大家,與父班彪、及其弟班超,三人合稱“三班”)亦受牽連,死於獄中。
遣謁者僕射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憲及篤、景、瓌皆遣就國。帝以太後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篤、景到國,皆迫令自殺。
— — 範曄,後漢書·竇融傳
範曄對竇融評價極高,認為衛青、霍去病連年徵戰,國家消耗大半,其功勞還不如竇融一戰而控制北方。
衛青、霍去病資強漢之眾,連年以事匈奴,國耗太半矣,而猾虜未之勝,所世猶傳其良將,豈非以身名自終邪!竇憲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飲馬比鞮之曲,銘石負鼎,薦告清廟。列其功庸,兼茂於前多矣,而後世莫稱者,章末釁以降其實也。是以下流,君子所甚惡焉。夫二三子是之不過房幄之間,非複搜揚仄陋,選舉而登也。當青病奴僕之時,竇將軍念咎[jiù,過失]之日,乃庸力之不暇,思鳴之無晨,何意裂膏腴,享崇號乎?東方朔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懷琬琰以就煨塵者,亦何可支哉!
— — 範曄,後漢書·竇融傳

鮮卑

北匈奴遁去西北,東胡後裔自稱鮮卑乘機占據蒙古高原,而匈奴餘部還有大約十餘萬部落,皆跟隨自稱鮮卑,自此鮮卑開始興起。
另一個部落山戎,一部分成為漢族先民之一,一部分融入東胡,也成為鮮卑。
北魏道武帝時,鮮卑聚居於遼水上游一帶,自稱青牛白馬之後。其中部分成為契丹(Khitan people 或 Khitans)
鮮卑人的族群龐大繁雜。土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可能跟某些支系的鮮卑有一定的淵源。 移居中原的鮮卑人在北朝時期開始逐漸改漢姓紛紛融入漢族,今散於全國東南西北各地,以陝甘以及魯遼等地最為集中。其餘則演化為吐穀渾、柔然、契丹等部落。吐穀渾支系後融入吐蕃,成為藏族先民之一。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登國中,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多為寇盜。
— — 魏書·契丹傳
今陝西北部、河套一帶和河北地區居有部分鮮卑後裔,具有尉遲[yù chí]、慕容、元、慕、長孫、宇文、獨孤、婁[lóu]、穆、屈、萬俟 [ mò qí ]等鮮卑人特有的漢化姓氏。

契丹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首位天可汗。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在契丹領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
唐末天下大亂,唐昭宗李曄[yè](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原名,即位後改為,又改。是唐朝第22個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光化四年(901年),耶律阿保機(遼太祖,872年-926年9月6日,清輯本《舊五代史》改譯安巴堅,漢名耶律億,是大契丹國的第一位皇帝,916年3月7日-926年9月6日在位)被選為契丹酋長,任期九年。他以武力徵服契丹附近的地區,掠虜了許多漢人和其他人。
唐昭宗李曄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9月22日)被弒殺。但是河東等各藩鎮依舊使用天祐年好。
唐昭宗李曄天祐四年(907年)2月27日,耶律阿保機設壇祭天,加封自己為皇帝。立蕭氏為皇後。將契丹三年一選的制度廢除,改為世襲制。
遼朝胡瓌描繪的契丹人《出獵圖》,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昭宗李曄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唐哀帝李柷[zhù](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原名。唐昭宗第九子,生母何皇後。是唐朝的第23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除武曌以外],在904年-907年在位),建立後梁,唐朝正式滅亡,五代十國開始。
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徵室韋(也稱失韋,是指中國隋唐史籍上的一個分布於今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之間的一群古代蒙古語部落的泛稱,與居住在他們南方的契丹人及奚族同源)得勝回國後,但被逼交出汗位。耶律阿保機找機會伏殺了他的敵人,吞並了契丹的各個部落。
916年3月7日,耶律阿保機再加尊號曰大聖大明天皇帝,皇後曰應天大明地皇後。大赦天下,建元神冊,立國號“契丹”,建立“大契丹國”。
926年9月6日,耶律阿保機死於扶餘城。次子耶律德光遼太宗,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大契丹國第二位皇帝,927年12月11日-947年5月15日在位。字德謹,契丹名耶律堯骨即位。

燕雲十六州

後唐末帝李從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鎮州[今河北正定]人,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開國皇帝,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在位。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叛變。後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以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向契丹求援。
九月,遼太宗遂親率5萬騎兵,於晉陽、洛陽等地擊敗後唐軍。
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向洛陽進軍。
閏十一月(937年1月)李從珂自焚,後唐遂亡。
石敬瑭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另外晉國向遼國每歲奉絹三十萬匹。自此契丹入住中原北方,直接導致中原所有漢人王朝喪失了北方屏障,嚴重制約了國家發展。
劉知遠諫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 — 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 後晉紀一
遼太宗自五代後晉取得燕雲十六州的分布圖,後來五代的後周奪回莫州、瀛洲
944年,後晉出帝晉出帝石重貴(914年-974年,又稱少帝,942年-946年在位),拒不稱臣。耶律德光於是率軍南下。
947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軍攻入後晉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後晉出帝石重貴及皇太後奉上降表,後晉滅亡。
契丹耶律德光會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東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賀。
契丹耶律德光會同十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東京皇宮下詔將國號“大契丹國”改為“大遼”,改會同十年為大同元年,建年號為神冊,升鎮州為中京。此外他還令人創建契丹文。
遼耶律德光大同元年四月初一(947年4月24日),因遼人實施的“打草穀”導致中原民眾反抗不斷,難以繼續統治,耶律德光被迫離開東京汴梁,引軍北返,在臨城縣(今河北省臨城縣)得熱疾。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在欒城縣殺胡林(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西北)病逝。
葉隆禮(?-?,字士則,號漁邨。南宋嘉興[今屬浙江]人)奉詔撰寫《契丹國志》。
太祖之興,燎灰灼原矣!太宗繼之,承祖父遺基,擅遐陬英氣,遂登大寶,誕受鴻名。然石郎之消息,乃中原之大禍。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番、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石晉輕以畀之,則關內之地,彼扼其吭,是猶飽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難矣。遂乃控弦鳴鏑,徑入中原,斬馘華人,肆其窮黷。卷京、洛而無敵,空四海以成墟。謀夫虓將,卒莫敢睨,而神州分裂,強諸侯代起為帝,亦莫之究矣。
— — 葉隆禮,契丹國志

澶淵之盟

遼建立,據燕雲十六州壓制南方中原王朝。
北宋建立後,太平興國四年(遼景宗保寧十一年,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宗趙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北伐契丹。
當時遼景宗耶律賢(948年9月1日-982年10月13日,字賢寧,遼朝第五位皇帝,969年3月13日-982年10月13日在位)派兵在高梁河迎敵,大敗宋軍。宋軍死傷慘重,太宗皇帝差點被活捉,幸虧大將楊業(929年-986年,又名繼業,最初名為重貴,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趕來救出太宗。
九月,遼景宗耶律賢派兵攻擊北宋,在滿城之戰中戰敗,次年又在雁門之戰敗給楊業,而楊業則由此得名“楊無敵”。但北宋又在冬天的瓦橋關之戰中敗給遼景宗率領的軍隊。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耶律賢乾亨四年;982年)九月廿四日(10月13日),遼景宗耶律賢死於現今的山西省大同市。
遼興六十馀年,神冊、會同之間,日不暇給;天祿、應历之君,不令其終;保寧而來,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資,任人不疑,信賞必罰,若可與有為也。而竭國之力以助河東,破軍殺將,無救滅亡。雖一取償於宋,得不償失。知匡嗣之罪,數而不罰;善郭襲之諫,納而不用;沙門昭敏以左道亂德,寵以侍中。不亦惑乎!
— — 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
宋太宗趙炅雍熙三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乘遼聖宗耶律隆緒(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遼朝第六位皇帝,982年10月14日-1031年6月25日在位)剛剛即位,兵分三路,二次伐遼,史稱雍熙北伐。北宋東路軍孤軍深入,被遼軍擊潰。遼軍隨即反擊其他兩路宋軍,收複失地,在陳家穀之戰中更是俘虜宿敵楊業,大獲全勝。幾年後宋太宗因在高梁河得到的箭傷發作而病逝,北宋再也無力收複燕雲十六州。
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穀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姦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 — 宋史·楊業傳
宋真宗鹹平六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遼聖宗和蕭綽(953年-1009年,字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遼“四朝老臣”北府宰相蕭思溫的第三女)親徵。四月,蕭撻凜(10世紀-1004年,字馳宇)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
北宋景德元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宋真宗趙恆(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元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畏敵如虎,欲遷都南逃。在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畢士安(938年-1005年,原名畢士玄,為避宋朝始祖趙玄朗諱,改名士安。字仁叟,一字舜舉,代州雲中[今山西代縣、一說山西大同]人)的堅持和勸說下,前往澶州與遼軍對峙。
澶淵之盟示意圖
遼軍至定州,兩軍相峙不下,遼恐腹背受敵,王繼忠勸蕭太後與宋議和。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為宋真宗所拒。
十一月,宋軍在朔州大敗遼軍,岢嵐軍的遼軍因糧草不繼撤軍。遼軍主力集中於瀛州(今河北河間)城下,宋軍守將李延渥死守城池,激戰十多天未下。蕭撻凜、蕭觀音奴(?-?,字耶寧。遼國軍人,奚王蕭搭紇之孫)二人率軍攻克祁州,蕭太後等人率軍與之會合,合力進攻冀州、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則“詔督諸路兵及澶州戌卒會天雄軍”。遼軍攻克德清(今河南清奉),三面包圍澶州,宋將李繼隆950年-1005年,字霸圖,潞州上黨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曾於唐河之戰和徐河之戰率靜塞鐵騎重創遼軍)死守澶州。
遼朝南京統軍使蕭撻凜恃勇,率數十輕騎在澶州城下巡視。宋軍大將張瓌[guī](?-?,壽光[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宋真宗時威虎軍頭)伏弩射殺蕭撻凜,遼軍士氣大挫。
二十年,複伐宋,擒其將王先知,破其軍於遂城,下祁州,上手詔獎諭。進至擅淵,宋主軍於城煌間,未接戰,撻凜按視地形,取宋之羊觀、鹽堆、鳧雁,中伏弩卒。明日,轊車至,太後哭之慟,輟朝五日。子慥古,南京統軍使。 蕭觀音奴,字耶寧,奚王搭紇之孫。統和十二年,為右祗候郎君班詳穩,遷奚六部大王。先是,棒秩外,給獐鹿百數,皆取於民,觀音奴奏罷之。…論曰:“遼在統和間,數舉兵伐宋,諸將如耶律諧理、奴瓜、蕭柳等俱有降城擒將之功。最後,以蕭撻凜為統軍,直祗澶淵。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 — 遼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
此時宋真宗抵澶州。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帝還行宮,得知寇準竟然與知制誥楊億(974年-1020年,字大年,人稱楊文公。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在北城城樓喝酒下棋,帝喜曰:“準如是,吾複何憂!”
丙子,帝次澶州。又有以金陵之謀告者,帝意稍惑,召寇準問之。準曰:“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河北諸軍日夜望鑾輿至,士氣百倍。若回輦數步,則萬眾瓦解,虜乘其後,金陵亦不可得至也。”準出,遇殿前都指揮使高瓊,曰:“太尉受國厚恩,今日有以報乎?”瓊曰:“願效死。”準複入,瓊立庭下。準曰:“陛下不以臣言為然,盍試問瓊?”瓊即奏曰:“寇準言是。”準又曰:“機不可失,宜趣駕。”帝乃發,至澶州南城,望見契丹軍勢甚盛,眾請駐蹕。寇準固請曰:“陛下不過河則人心益危,敵氣未懾,非所以取威決勝也。且王超領勁兵屯中山以扼其吭,李繼隆、石保吉分大陣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徵鎮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進!”高瓊亦固以請,即麾衛士進輦。帝遂渡河禦北城門樓,召諸將撫慰,遠近望見禦蓋,踴躍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會鄆城得契丹諜者,縛至,斬之。契丹相視益怖駭。帝悉以軍事付準,準承制專決,號令明肅,士卒畏悅。已而契丹數千騎來薄城下,詔士卒迎擊,斬獲大半,乃引去。帝還行宮,留準居北城上,徐使人視準何為,準方與知制誥楊億飲博,歌謔歡呼。帝喜曰:“準如是,吾複何憂!”
— — 宋史·紀事本末卷十一
宋真宗景德二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三年;1005年),真宗派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與蕭太後談判,簽訂澶淵之盟。協定宋每年輸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聖宗為弟,遼聖宗稱李太後為伯母,宋真宗稱蕭太後為叔母,互約為兄弟之國。
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疋。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或有盜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至於壟畝稼穡。南北勿縱搔擾。〈(搔擾,《長編》作驚騷。)〉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掘〈(掘,《長編》作拔。)〉河道。誓書之外。各無所求。必務協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庶。謹守封陲。質於天地神祇。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不克享國。昭昭天鑒。當共殛之。
— — 全遼文·卷一-複宋誓書
旭,2022年10月2日-3日,10月25日修改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王以民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民以食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黨項崛起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三戰立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慶历和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真心半解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朋黨之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書生意氣作三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天道無常惜英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法家非法作無法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總把新桃換舊符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天將生意與人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不畏浮雲遮望眼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涿州沙上飲盤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人生失意無南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城頭變換大王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南國山河南帝居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知兵止戰,好戰國亡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元祐更化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風流天子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盟約如紙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殘陽如血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千波競湧水無心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握手更知禪迫遠,隔雲靈鷲碧千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直至如今千載後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 旭,日在九天

avatar-img
26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在九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宋徽宗的風流變法中,夏、遼都到了盛極而衰的時刻,現在就差一個推到朽木的人了。可惜新法亂政後的宋,已經有心無力。 历史,每到一個關鍵節點,總會有人站出來推它一把,這一次,連北宋,一起推到了。
中國的黃河在古代稱作河水、大河,簡稱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六長河流。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時,會帶走大量泥沙,中下游的河水历年泛濫渾濁。黃河水變得清澈是極為罕見的現象。春秋時就有詩“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曾有“聖人出而黃河清”的說法
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禮記.曲禮上 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 — 伊曼努爾·康德,學部沖突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父裒[póu],太常卿。安年四歲時,譙郡桓彝[yí]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及總角,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弱冠,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 — — 荀子·天論
在宋徽宗的風流變法中,夏、遼都到了盛極而衰的時刻,現在就差一個推到朽木的人了。可惜新法亂政後的宋,已經有心無力。 历史,每到一個關鍵節點,總會有人站出來推它一把,這一次,連北宋,一起推到了。
中國的黃河在古代稱作河水、大河,簡稱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六長河流。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時,會帶走大量泥沙,中下游的河水历年泛濫渾濁。黃河水變得清澈是極為罕見的現象。春秋時就有詩“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曾有“聖人出而黃河清”的說法
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禮記.曲禮上 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 — 伊曼努爾·康德,學部沖突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父裒[póu],太常卿。安年四歲時,譙郡桓彝[yí]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後當不減王東海。”及總角,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弱冠,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 — — 荀子·天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159年段熲剛剛上任後,就帶著護羌校尉本部軍和湟中義從羌共一萬二千騎出征了。 在這裡,要著筆墨說下這些年平羌的戰役都是啥兵種打的了。 比如說段熲這回帶的「湟中義從羌」是個啥? 湟中,是指地名。 義從,是指少數民族僱傭兵。 羌,是指民族。 這個部隊最早是叫「湟中義從胡」的,當年大月氏被匈奴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國唐朝中的胡人也就是慄特人與中國的關係及慄特人本身的階級文明,並特別強調了慄特人獨到的商業文化及盛行與唐的胡姬、胡舞、胡曲充斥濃厚異國風情的敘述。作者以學術的角度切入,對於遊牧系國家與唐的前世與建立有獨到觀點,並深入探討了唐與突厥的鬥爭及史書的刻意遮掩。面向有一定歷史及閱讀耐性的讀者推薦。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Thumbnail
漢高祖叫劉邦,呢樣嘢大家都知道,但係大家又知唔知出處係咩呢?大家可能覺得《史記》或者《漢書》有記載,其實唔係,我地睇下呢兩本書既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 《漢書.高帝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 《史記》同《漢書》都係無記載漢高祖叫咩名,《漢書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159年段熲剛剛上任後,就帶著護羌校尉本部軍和湟中義從羌共一萬二千騎出征了。 在這裡,要著筆墨說下這些年平羌的戰役都是啥兵種打的了。 比如說段熲這回帶的「湟中義從羌」是個啥? 湟中,是指地名。 義從,是指少數民族僱傭兵。 羌,是指民族。 這個部隊最早是叫「湟中義從胡」的,當年大月氏被匈奴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