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敲門磚:LinkedIn使用者該知道的社交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工作空檔之餘,我習慣性打開LinkedIn查看產業新聞動態,發現自己收到三封交友邀請。點開一看,發現是三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而且千篇一律使用LinkedIn官方的罐頭內容:I'd like to join your LinkedIn network.

看他們的LinkedIn履歷,並未跟我有任何交集,有的甚至空白,那為什麼要申請加好友呢?百思不得其解,我直接關掉LinkedIn。

被無視的邀請:自我介紹與來意

說實在,LinkedIn的使用者多是為了職涯發展,因此對於人脈建立自然是多多益善,正常來說,只要是個「正常」且「有禮貌」的人,在寄送交友邀請時,應該是不會被拒絕的。

這邊的「正常」,顧名思義,現實世界中,你想認識一個新朋友,見面時應該先自報家門。不用太詳細,現代人忙碌,其實也沒時間看萬言書或自傳,只要清楚讓對方知道你的姓名、背景和來意就好。

但可能會有人說:「我有自我介紹了,但還是沒被接受!!」

這時候我們就要稍微思考一下,這封自我介紹,是不是「有禮貌」?

Photo by Kevin Butz / Unsplash

Photo by Kevin Butz / Unsplash

舉個例子吧。

曾經有位正在找暑期實習的大學生發送邀請給我,想聊聊來我任職公司實習的機會,內容很經典,是來自學校職涯發展中心的模板(對,我以前也去過職涯發展中心,類似的內容我也寫過......)。

我很熱情迅速地回訊,告知我正在出差中,不方便通電話,如果急的話,請直接把想詢問的問題傳給我,我用文字回答;不急的話,等我出差結束,再和他約時間。但他不接受文字訊息,再三表明希望在他選定的時間通電話,協調未果之下,直接人間蒸發,連個再見也沒說。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有好的開頭,但草草收尾不留餘地。那時我滿好奇,如果最後那位大學生順利來到公司實習,和我見面時,他不尷尬嗎?

當然也收過其他邀請訊息,自我介紹兩句話,一句姓名,一句「可以幫我內推嗎?」哭笑不得之餘,馬上移到代辦事項最後的序列。

通常我們找上的對象,不外乎業界前輩,或者是接下來要請他幫忙內部推薦(介紹新人脈)的人。既然是我們要請對方幫忙,那自然得以對方的喜好和方便為主,展示尊重和感激是必須的。

職涯發展平台:網路徵友請另洽專門軟體

好,自我介紹那關過了,交友邀請順利被接受,對方知道我們想跟他聊天了,那接下來呢?

再次重申,LinkedIn是個職涯發展平台,使用者是希望藉由他營造個人品牌,以及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因此,和接受你邀請的專業人士聊聊時,請把握好「主軸」,專注於職場相關的資訊。

的確,很多人覺得直切主題談論內推、工作機會,請對方幫忙會太露骨,希望先以一些閒聊開頭。閒聊沒問題,但內容一樣有等級之分,談天氣和最近工作是否忙碌,屬於中等;上等的則是針對對方的職涯經歷、產業和專長來開啟話題,雖然仍屬於閒聊範疇,但隱約暗示對方自己有事先做功課,很有誠意。

至於最下等的大忌,便是跟個人隱私有關。以我個人而言,當有人找我聊聊天,但問題涉及長相、婚姻或財務狀況,不管先前聊的有多麼愉快,我的印象分數會馬上降至冰點,只希望趕快結束話題。

不排除有人在LinkedIn上找到真愛,成為縱橫職場的神鵰俠侶,但真的,我一個普通上班族,只想好好找工作/幫忙對方找到工作。如果想徵友來一段羅曼史,有更多貼滿火辣美照的交友軟體能選,不需要執著於每個人都放制式套裝照的LinkedIn。

禮尚往來關係更長久:失聯是常態,但請不要模仿

Photo by krakenimages / Unsplash

Photo by krakenimages / Unsplash

和同事們閒聊,總和大家的經驗,發現在LinkedIn上認識新人,幫對方內部推薦職缺或者提供公司資訊,結束後,有繼續保持連絡的人真的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馬上失聯(而且是請人幫忙的那方失聯)。

其實我能理解失聯的大概原因,不外乎內推後面試失敗,不好意思回報消息,覺得丟臉和歉疚於浪費對方時間。但誠摯地建議每位求職者,不論有沒有成功拿到職位,都應該跟幫我們忙的人說一聲,畢竟對方跟我們素未蒙面,僅憑幾次LinkedIn上的對話,就願意以自己的名聲,為我們內推,這值得我們真心感謝。

除此之外,從現實一點的層面來說,通常公司內會有內推追蹤系統,即使沒有,幫我們內推的人至少會跟HR或Recruiter有所聯繫。即使面試失敗,跟對方打聲招呼,若對方好心一點,願意幫我們去問問招募人員我們的面試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提供我們建議,那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會是很大的幫助。

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履歷:準備好再去請求幫忙,是一種尊重

回歸初心和原點,LinkedIn是一個職場導向的平台,沒太多空間讓我們去分享生活和抒發心情,即使真的分享了,其他使用者大約也沒耐心去去一篇一篇看。

因此,最直接有效讓其他業界人士認識我們的方法,便是打造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履歷。每個產業寫履歷的重點和模式都有些微不同,但萬變不離宗——用數字成果說話。

與其長篇大論講述每個專案細節,不如直接條列出因果關係:

因為我做了OOO,所以產品市佔率成長OO%,為公司創造額外OOO萬的利潤。

與陌生人聊天是十分耗費心力的一件事,加上資深業界人士大多工作家庭兩頭燒,忙得不得了,想使對方將目光放在我們身上,應該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重要的成果。帶著完整的履歷去請人幫忙,是一種誠意和尊重;一問三不知,什麼都沒準備就希望對方幫忙內推或者提供資源,那是不可取的伸手牌。

結語

Photo by Brett Jordan / Unsplash

Photo by Brett Jordan / Unsplash

最後的最後,想提醒大家,這也是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忘記的一點:做好自己能做的,不要為不可控的因素灰心喪志。

和業界人士聊天和利用LinkedIn建立人脈,我們能做的也就是積極且禮貌地展現自己,但對方最終是否給予我們所希望的回覆,並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

傳訊息獲得無聲卡很正常,交友邀請送出後天荒地老都沒有回應也不少見,不要灰心,一邊修正一邊繼續向前,只要獲得一次回應,就是值得慶賀的進步。

原文於2021/07/23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I Cheng Huang
土生土長的台灣孩子,期許自己實事求是,但總是天馬行空。本業是在數據堆裡打滾的
行銷人,夢想成為作家。目前旅居紐約,每天在大蘋果中書寫世界的故事。
執行編輯:Vivi Lin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的沙龍
23會員
50內容數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建議 LinkedIn 新手應積極申請加好友,目標是先達到 500+ 人脈,以增加曝光率和可信度。雖然大多數連結可能無效,但仍能透過他人分享的內容學習並獲得流量。文章提供了幾個增加連結的技巧,如說明背景、鎖定學長姐或同行業者,以及主動加人資或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建議 LinkedIn 新手應積極申請加好友,目標是先達到 500+ 人脈,以增加曝光率和可信度。雖然大多數連結可能無效,但仍能透過他人分享的內容學習並獲得流量。文章提供了幾個增加連結的技巧,如說明背景、鎖定學長姐或同行業者,以及主動加人資或獵頭。
Thumbnail
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
Thumbnail
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平台成為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在眾多社交平台中,LinkedIn是一個專注於職場、專業的社交網絡,它不僅是一個尋找工作的平台,更是一個展示自我、建立人脈、分享與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 透過LinkedIn,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專業、經歷與成就,創造個人品牌,與全世界的專業人士建立連結。那麼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平台成為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在眾多社交平台中,LinkedIn是一個專注於職場、專業的社交網絡,它不僅是一個尋找工作的平台,更是一個展示自我、建立人脈、分享與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 透過LinkedIn,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專業、經歷與成就,創造個人品牌,與全世界的專業人士建立連結。那麼
Thumbnail
過去一兩年因疫情關係,遠距工作的風潮漸被開啟,有更多機會能在台灣做國外工作,也因此LinkedIn對個人來說,便是絕佳的個人品牌發展平台,能在上面尋找各樣職缺機會以及與不同企業員工進行連結,以Eddy個人經驗來說,更是在 LinkedIn 上找到全球前五大藥廠-默克(Merck & Co.)的實習機
Thumbnail
過去一兩年因疫情關係,遠距工作的風潮漸被開啟,有更多機會能在台灣做國外工作,也因此LinkedIn對個人來說,便是絕佳的個人品牌發展平台,能在上面尋找各樣職缺機會以及與不同企業員工進行連結,以Eddy個人經驗來說,更是在 LinkedIn 上找到全球前五大藥廠-默克(Merck & Co.)的實習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這個月我想藉由大學開學前夕來跟大家聊聊求職議題。 1、不知做什麼工作「先投履歷再說」 2、沒回答到面試官問題 3、急著把準備的內容講完 4、自我介紹講成「自傳」 除了職場能力,面試官還想知道的事 有沒有碰過困難的事、如何克服? 對你而言工作上完成什麼事情會帶來成就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這個月我想藉由大學開學前夕來跟大家聊聊求職議題。 1、不知做什麼工作「先投履歷再說」 2、沒回答到面試官問題 3、急著把準備的內容講完 4、自我介紹講成「自傳」 除了職場能力,面試官還想知道的事 有沒有碰過困難的事、如何克服? 對你而言工作上完成什麼事情會帶來成就感?
Thumbnail
#V大職場錦囊 #履歷 #自傳 【容易雀屏中選的履歷自傳】 朋友剛畢業的孩子寄出了很多履歷表都石沉大海。他的條件不差,應該不至於如此,看了他的履歷表之後才恍然大悟。要設法先從眾多的履歷自傳中脫穎而出,才有參加面試的機會。 根據過去招募人才的經驗,歸納出準備履歷表的8大重點如下: #被利用的價值
Thumbnail
#V大職場錦囊 #履歷 #自傳 【容易雀屏中選的履歷自傳】 朋友剛畢業的孩子寄出了很多履歷表都石沉大海。他的條件不差,應該不至於如此,看了他的履歷表之後才恍然大悟。要設法先從眾多的履歷自傳中脫穎而出,才有參加面試的機會。 根據過去招募人才的經驗,歸納出準備履歷表的8大重點如下: #被利用的價值
Thumbnail
投遞了非常多的履歷?但卻沒有任何面試邀請,一定是履歷出了甚麼問題,透過10分鐘的內容,讓你的履歷大升級,找工作越找越輕鬆 履歷結構:1分鐘掌握履歷重點,重要資訊放在上方 履歷印象:這份履歷能否建立好印象? 履歷範本:透過3個履歷範本,你會知道自己的履歷應該如何改進
Thumbnail
投遞了非常多的履歷?但卻沒有任何面試邀請,一定是履歷出了甚麼問題,透過10分鐘的內容,讓你的履歷大升級,找工作越找越輕鬆 履歷結構:1分鐘掌握履歷重點,重要資訊放在上方 履歷印象:這份履歷能否建立好印象? 履歷範本:透過3個履歷範本,你會知道自己的履歷應該如何改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