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分享閱讀22066》傅佩榮講道德經_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傅佩榮講道德經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透過台大開放課程中的 “哲學與人生”, 初次了解到了精闢的道家哲學; 更幸運的從兩年前開始 傅教授開始在喜馬拉雅講授道德經, 透過音頻120篇與每週問答, 最終的總結, 我想這可能是整個大中國民族對道德經最具整體體系的書籍了, 羅大倫老師的版本以 輕裝前行, 無我利他貫穿全場, 傅教授則以帛書與王弼本,河上公本結合四種方式做合理推斷, 再搭配其早年研究西方哲學, 為中國道家哲學做出來可觀的哲學系統區分與價值呈現, 也難怪喜馬拉雅播放達到四千多萬次, 足見其價值所在, 期待傅教授還有機會仔細講解莊子, 帶領眾人從精神上與大道共遊.

節錄重點

老子與孔子的對照比較

1.共同的背景
2.系統上的對比
a.儒家以人為本, 道家以道為中心.
  • 儒家認為最高的層次是天, 道家認為是道
  •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德, 道家是與道合一.
b.見解上的差異
  • 處世:老子:報怨以德 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政治:老子: 不以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等於以服務代替領導, 孔子則為上行下效
  • 領導: 老子”大國者下流”,孔子”領導者做為表率, 不可處於下流之處”

莊子如何應用老子的思想

1.對自己要安: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對別人要化: 外化而內不化.
3.對自然要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4.與大道要遊: 精神上的遨遊.

老子的宇宙觀

1.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
2.道的超越性與內存性

老子的人生觀

1.根本的關懷, 化解存在的虛無主義
2.以道來看人生, 珍惜每一刻時光, 做到”與人無尤,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3.老子對人生的具體建議:
a.保存本性, 善用稟賦[復歸於嬰兒 復歸於樸], 嬰兒是人的本性圓滿自足的狀態.
b.動靜有常, 慈儉不爭
  • 了解自外界情勢與自身條件然後順勢而為
  • 慈:道生萬物, 就像母親生育孩子, 故能”報怨以德””與人無尤”
  • 儉:三去, 去甚, 去奢,去泰
  • 不爭:柔弱勝剛強, 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c.長生久視,安居樂俗
  •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老子的價值觀

1.人的問題所在: 在於認知能力不足.
2.人應該如何化解這些問題? 觀, 以觀復>再”以身觀身”>最後從”道”的角度觀看萬物.
3.從真實到審美: 一切萬物均來自於道, 摒除人性的區分, 從道的角度出發, 那麼萬物都值得欣賞.

延伸閱讀

易經
道德經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吳董推薦

用一句話說明這本書在談什麼?

了悟大道與中國道家的美好

這本書最重要的三件事?

  1. 破解存在主義的困境
  2. 動靜有常, 慈儉不爭
  3. 萬物都值得欣賞

哪一個故事或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傅教授以儒家處世, 以道家自處.

這本書對我會帶來什麼改變?

  • 想法:回歸靈性與當下, 生命將更為美好與有趣
  • 行動:嘗試應用老子的三觀於生活

我推薦這本書嗎?推薦給誰?

40歲以上的朋友
# 維度,試著從任何情境裡抽離出來,永遠要站在更高視角看到一切.
# 祝福大家,平安,喜樂,自在,圓滿,富足,豐盛
    avatar-img
    1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co B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覺醒的你 作者: 麥可.辛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而焦慮往往是
    P.30 所有的一切發生在自我之內, 改變自我即可改變世界 P.31 來地球沒有特別目的,總括來說就是體驗 體驗 體驗,學習 學習 學習, 創造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賺錢也賺幸福 作者: 麥可.勒巴夫 節錄重點和評論 P.28 你選擇當哪一種人 💡 在有錢與有閒的兩個跨度中, 只有贏家才會雙贏, 兩者極端分別是老闆(有錢)與失業者(有閒). P.32 勒巴夫定律:
    書名:持續成功 作者: 蔡壘磊 節錄重點和評論 P.042 一個人的成長, 上行,歸根究柢是一個透過提升自己的客觀條件,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進而讓生命自由度不斷提升的過程. 💡 富翁與漁夫的反思, 最大的差異度在 自由度. P.52 最有性價比的努力:有時搞懂一個問題的本質,做對一項決策,所得甚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覺醒的你 作者: 麥可.辛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而焦慮往往是
    P.30 所有的一切發生在自我之內, 改變自我即可改變世界 P.31 來地球沒有特別目的,總括來說就是體驗 體驗 體驗,學習 學習 學習, 創造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賺錢也賺幸福 作者: 麥可.勒巴夫 節錄重點和評論 P.28 你選擇當哪一種人 💡 在有錢與有閒的兩個跨度中, 只有贏家才會雙贏, 兩者極端分別是老闆(有錢)與失業者(有閒). P.32 勒巴夫定律:
    書名:持續成功 作者: 蔡壘磊 節錄重點和評論 P.042 一個人的成長, 上行,歸根究柢是一個透過提升自己的客觀條件,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進而讓生命自由度不斷提升的過程. 💡 富翁與漁夫的反思, 最大的差異度在 自由度. P.52 最有性價比的努力:有時搞懂一個問題的本質,做對一項決策,所得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Thumbnail
    傅佩榮:「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