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課堂筆記——單元10.《荀子‧性惡》解讀:人性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荀子提出禮的三本:本於天地、先祖和君師。

最後隆君師,強調禮的制度能維持社會的穩定,放大國君的地位,方便國君有效地穩定社會。


荀子說的一切都非常好,但他沒有告訴你一個人為什麼非修身不可、非學習不可。荀子只有說,成為君子對大家都好,這種是結果論加上效益論。

荀子的主張最終一定走向效益論。


荀子的天論受道家影響,變成了自然界的天。

荀子學問很好,什麼書都唸,但是無法融匯貫通起來,造成學說內在有矛盾。


對於中國的國學、哲學,要學就要學得透澈、精準,否則浪費時間、消耗生命,完全不值得,因此要從先秦儒家文本入手,不要理會宋明清學者的看法。


荀子的貢獻是建構了禮的作用,但無法解釋禮的根源問題,成為其學說的一大缺陷。


avatar-img
29會員
874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心居 的其他內容
傅佩榮:「很多教授或研究員就一輩子關在研究室裡做學問,拿個『院士』當護身符,然後就不動了。這不是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傅佩榮:「儒家不是宗教,但具備宗教情操,即是其中有令生命永遠向上追求的動力。」
傅佩榮:「很多教授或研究員就一輩子關在研究室裡做學問,拿個『院士』當護身符,然後就不動了。這不是知識分子應該做的事。」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傅佩榮:「不能說人性本善,因為那是屬於本質論,犯了自然主義者的謬誤。」
傅佩榮:「儒家不是宗教,但具備宗教情操,即是其中有令生命永遠向上追求的動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傅佩榮教授: 「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From NTU OpenCourseWare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YT. 從相對中尋找絕對,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度量衡,而這個度量衡又不僅侷限於工具,就像現實中的秤,是為實現公平交易,這個度量衡是為「實現我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係」,經
Thumbnail
同學們記住,什麼是意義? 一句話,理解之同情。 From哲學與人生 04. 神話與悲劇 授課教師:哲學系 傅佩榮教授 NTU OpenCourseWare  YT. (YT未提供留言功能,故寫在這裡) 感謝! 我也想東施效顰。 意義對我來說,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命之給予。 對「意義」本身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傅佩榮教授: 「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From NTU OpenCourseWare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YT. 從相對中尋找絕對,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度量衡,而這個度量衡又不僅侷限於工具,就像現實中的秤,是為實現公平交易,這個度量衡是為「實現我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係」,經
Thumbnail
同學們記住,什麼是意義? 一句話,理解之同情。 From哲學與人生 04. 神話與悲劇 授課教師:哲學系 傅佩榮教授 NTU OpenCourseWare  YT. (YT未提供留言功能,故寫在這裡) 感謝! 我也想東施效顰。 意義對我來說,若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命之給予。 對「意義」本身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把哲學視為『從人的理性出發,尋找他最深的關懷的一種過程』,而不是把近代以來西方學術界所發展的那一套哲學,這樣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種哲學。」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