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因為碎念和懲治而改變,但卻會因為感動而變化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孩子不因為碎念而改變,但卻會因為感動而變化。
以懲治對待,孩子只會更加憤怒。更多的時候需要温柔以待,令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愛他
今天翻起我的日誌本,看到了之前自己記錄的這句話,心裏感觸良多。
今年5月,兒子會考結束,開始沈溺於手遊。開始我沒在意,認為他辛苦了三年,好不容易考完放鬆一下也無妨。然而,在開學後,他仍不收心,為了他的手機使用我們母子倆起了不少衝突。
原以為上學後,學校對學生的手機會有所管制,但老師一句:"孩子都上高中了,這部份他們要學習自己管理自己。"於是許多媽媽們又陷入了焦慮之中。
兒子的成績一落千丈,以前國中時班排都是前幾名,現在在實力相當的同儕中,稍一鬆懈就有很大的落差,更別說他日日與手遊相伴,只是臨時抱佛腳了。第一次期中考考了個班排倒數第8,第二次又考了個班排倒數第5。
當父母的心臟要很強。雖然我研讀過阿德勒的正面教養,但在現實中,要做到著實是極大的挑戰。媽媽能做到不限制他的手機、不懲罰他嗎?說實在的,做不到!
我還是限制了兒子使用手機的時間,每天晚上10點半網路就斷線,兒子自然無法再玩手遊。
這段期間,我和兒子為了手機的使用産生不少爭論。的確,他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是父母總希望孩子少走些彎路,不忍心看他們跌倒。於是,我開始找方法,並閱讀阿德勒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也才有了我前面的幾篇文章。父母,也要不斷成長學習。
這本書能讓父母有不同的觀點
我不要求孩子的成績,所以哪怕孩子考倒、數考20分,我都不會責罰他,甚至會安慰他。但我重視學習態度,孩子盡力了,考不好找問題,實在不是讀書的料也就不勉強,找出孩子的興趣學他想學的,有一技之長未來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就好。但不努力不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就不可以。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有自己的主見,他們討厭父母們的嘮叨,甚至會反其道而行。在與兒子起衝突的期間,我們母子關係緊繃,事情卻沒有解決。
在學習阿德勒的正面教養後,我也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現在,一切都在漸漸好轉。
這讓我想到曾經聽過的一個故事。
古時候,在一個有三兄弟的家庭中,由於父母早逝,兄長如父地帶領弟弟。大哥、二哥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唯有小弟,整日不務正業,和朋友花天酒地。大哥十分擔心,不斷地打駡、威嚇,小弟卻依然我行我素。
二哥對大哥說,不如由我來勸他吧!從此小弟就住進二哥家。小弟心想,二哥不知道又要怎麼懲治他,但並不因此改變他的行為。
然而,二哥從頭到尾都沒有對小弟說教,只是不斷關心小弟的生活起居,每當夜裏小弟晚歸,大家都睡了,二哥卻等到小弟回到家,端了碗熱湯給他,與他聊兩句,等小弟睡了自己才去睡,如此日復一日。
在一個下著大雪的夜裏,小弟又半醉半醒地回家,本以為這麼冷又這麼晚,二哥早就睡了,沒想到,遠遠地就看到二哥拿著大衣搓著凍僵的雙手在家門口等他,一見到小弟就立刻上前將大衣披在小弟身上。小弟立時清醒並跪在二哥面前,流著淚對二哥說:"二哥,我錯了,我再也不這麼荒廢地過日子了。"
此後,小弟跟著哥哥學做生意,展開自己的全新人生。
這故事和我今天看到的筆記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說明,懲治無法使人改變,唯有讓對方看到我們的用心,當對方受到感動時,自然會有所省思。
在我和兒子的關係日漸改變後,我們彼此能有更良好的溝通。雖然爭執還會有,但都能更好地化解。
兒子雖然還是會玩手遊,但媽媽開始放寬心,也發現兒子開始改變,讀書的時間增加了,不再以手遊為生活重心。當我們温柔以待時,叛逆期的兒子雖然不善言語,但媽媽也能感受到他的努力,這就夠了,不是嗎?
願父母們都能更温柔地對待我們所愛的孩子,孩子們也能明白父母的心意,並努力以讓自己更好做為對父母的回報。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阿薩母七字訣 #課題分離 『媽咪…我不會畫……』 面對空白的4開圖畫紙,燁垂頭喪氣地對我唉 燁一邊說,眼眶瞬眼也紅了   畫畫似乎是燁的罩門 他已經認定了自己是不會畫畫的 只要遇到與畫畫有關的作業,似乎就變得煩燥   我跟燁說: 「當你一直唉唉叫說說自己不會畫, 你就真的會變
人不痴狂枉少年,小孩升了國中後情緒大變偏愛3C,經常為了玩手機跟父母起衝突,也曾吵架負氣離家,雖然只是散步就回來了(也好險),但對於青春期管教這件事情,內心一直很糾結,後來我在一個親戚孩子身上找到了答案。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透過網路資源,讓孩子學會寫名字的方法,介紹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生字簿,並提供教學流程與步驟。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是哪次超出聯絡本的框格,被打上紅色印記的筆記本,印著滿滿日期的考程,試卷與題本,定時定量投餵,早就忘記打獵的滋味了。看出去的世界佈滿黑影,重重鐵柱、手銬、腳鐐,框住想要飛翔的雙翅。儘管衣食無憂,卻還是好想、好想、好想,衝破鐵鍊,再次奮力奔向無垠的天空。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
#阿薩母七字訣 #課題分離 『媽咪…我不會畫……』 面對空白的4開圖畫紙,燁垂頭喪氣地對我唉 燁一邊說,眼眶瞬眼也紅了   畫畫似乎是燁的罩門 他已經認定了自己是不會畫畫的 只要遇到與畫畫有關的作業,似乎就變得煩燥   我跟燁說: 「當你一直唉唉叫說說自己不會畫, 你就真的會變
人不痴狂枉少年,小孩升了國中後情緒大變偏愛3C,經常為了玩手機跟父母起衝突,也曾吵架負氣離家,雖然只是散步就回來了(也好險),但對於青春期管教這件事情,內心一直很糾結,後來我在一個親戚孩子身上找到了答案。
Thumbnail
到底孩子要到幾歲,才不會耍賴呢? 我和弟弟同進校園時,我會順路陪他走到一年級教室,因為班上有其他家長,跟書僮一般,提著書包陪孩子進教室,甚至替孩子整理座位,把東西掛好,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與他同行一段,不至於太過突兀。
Thumbnail
透過網路資源,讓孩子學會寫名字的方法,介紹師大國語教學中心的生字簿,並提供教學流程與步驟。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現在的小孩才會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想什麼得什麼,一得不到就鬧情緒,然後有情緒病。 雖然我也反對我媽那種虐待式教養,但兩者比較,我覺得還是像我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好些些。 話說我的下屬,1995年生,也都快30歲了,一事無成,日日渾渾噩噩,寫一封信仍然寫2023年,因為是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是哪次超出聯絡本的框格,被打上紅色印記的筆記本,印著滿滿日期的考程,試卷與題本,定時定量投餵,早就忘記打獵的滋味了。看出去的世界佈滿黑影,重重鐵柱、手銬、腳鐐,框住想要飛翔的雙翅。儘管衣食無憂,卻還是好想、好想、好想,衝破鐵鍊,再次奮力奔向無垠的天空。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