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財務自由之前,你想過相同的薪水領20年嗎?|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最近這幾年,首屆考上心理師執照的人,也差不多在業界已經20年左右了,有沒有想過你的薪水在20年前就是這樣,20年以後還是這樣呢?
每年的年底機構裡的同事們就開始傳言今年的年終是多少個月,有時高出預期就很高興,有時遇到景氣不好,又有些失落。這就是領固定薪水的小確幸,平常每個月不管你做多個案或是少做幾個個案,薪水都一樣(這樣人們不少作才奇怪)。
在謀職之初,缺乏大局思維,也期望能夠快點找到工作,幾乎都不會想到固定薪資帶來的效果會是如何,主要端看當時自己與產業中的行情,高於期待便投履歷上班。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只會讓自己在薪資上一步一步的走向更沒有競爭力的局面。
盤點薪資結構底下『心態增值』與『心態貶值』的影響
心態增值
有些機構可能是透過做些研究,發表論文或是每幾年多做一些事情而得到碩士加給維持多一點收入進帳。此外,每年機構幫忙墊付的心理師公會費用,也讓人感覺不錯。 而剛開始工作幾年,也許有些機構會每年加薪幾百塊-1000元不等,但總有上限,到幾年之後,便不會再改變了。這時可以看到隨著年資增加並不會讓心理師的薪資繼續增加。也不會因為自己做多或作少個案而增加或減少薪資。
圖片| 來源
圖片| 來源
心態貶值
再來想想組織到底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行情,醫療相關產業裡,在初期不少的組織(依照各地方有自己的需求盤算)也在試著以低用高,也就是先以低於市價行情的薪資吸引第一批勇者加入,這個時候會加入的心理師可能會因為機構地點離家近、機構的名聲大或其他原因而屈就自己。倘若這個時期這樣的薪資無法讓心理師能夠加入時,假以時日便有可能因為內部的聲音(心理師、醫師等的抱怨個案排程太久),要求提高薪資而再次徵人,這次便比較有可能開與市場相當的價格,以吸引有需求的心理師。
如果我們拉大格局去看組織為什麼要請心理師,包括醫院評鑑需要,多少床以上需要配置心理師一名,以及業務增加為消耗業務量,也是因為環境的要求和需求而請心理師。
撇開組織內不看,我們看看後進的心理師,因為大環境的基本工資增加、通貨膨脹還是依照法規要揭露薪資等因素,造成大環境的市場薪資提升,這些新進心理師的薪資一樣也會被提升,否則無法跟其他的機構搶人。有不少的機構必定會開出比以往還高的薪資來吸引心理師。這時資深心理師的年資並不會帶來在薪資上有任何的優勢,便很容易看到新手的起薪竟然比做了十幾年的老手薪資還來得高,資深心理師心有不甘的情形屢見不鮮。
如果細心的人可以看到這些薪資並非由於心理師作得多或作得少而定(產值),或是專業能力的高或低來決定(延伸閱讀:拆解心理師在組織裡的『市場價值』)。評估薪資的依據沒有一項是跟心理師的專業能力與產值有關,而是靠著環境(包括醫院評鑑的法規需要、科別的建置的人力調整、業務需要消化病患、大環境的市場薪資)訂出心理師的價格。或許有人認為考上心理師就是我們的價值,其實這個價值的擁有在於能夠名正言順的跨過執行心理相關業務的門檻,在組織中並不代表我們的薪資。套句某位心理師類似的話:你覺得按照自己的定價(薪資),有多少人(機構)願意買單?。這才是真正的問題,心理師若不是透過專業能力或產值去證明是無法以『市場價值』去敘薪,還是只能讓環境去決定自己的薪水,如此一來,20年的年資卻領著相同的薪水便可能會抹滅自己在這個行業中的熱情。
心理師若能早一點知道這樣的業內規則,這樣的產業規則並非不好,也有人很喜歡這樣的穩定生活和收入方式。然而,對於期望擁有不同工作職涯的心理師,便可以趁早的規劃自己的未來,讓自己能真正掌握專業與產值,決定自己的價值與價格,而不被環境左右,才有可能擁有財富自由的一天!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