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好奇心是想像與創造力的源頭

    遇到不少家長很困惑:「我的孩子很認真讀書啊?可是成績並沒有很好,讀書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技巧?」
    我們也常會感慨,台灣的孩子很會考試,在國際上各種競賽評比的成績都非常優秀,但是往往那些考輸台灣的學生,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比台灣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台灣的孩子從小就在不斷訓練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解出標準答案。
    然而,想像力與創造力需要的多元思考,能夠跳脫標準答案的限制,找出最多的可能性。在快速答題的訓練中,養成孩子只重視追求「是什麼」的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懂得問「為什麼」,也沒有耐心與好奇心去探索「為什麼」背後的宇宙萬象了!
    自從資訊時代之後,知識的取得已經沒有成本,因此重要性也降低了,在現今的全球化競爭中,創造力與想像力反而愈來愈重要。
    而且學習要有效果,最重要的來自於動機,當一個人對某件事很好奇,非常關心時,一定很容易記得住,反過來講,當我們對教材內容不感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的時候,怎麼看就怎麼忘,甚至往往有看沒有見,根本沒有進入我們大腦的意識裏,從來沒有被「記住」,也就談不上「忘記」了!
    換句話說,激發好奇心,對這個世界有探索的熱情,才是有效學習的核心目標。
    要保有好奇心與創造力,不需要去找教創意或科學的補習班,關鍵在於有沒有養成好習慣,比如隨時隨地思考知識背後的為什麼。上小孩後,我們似乎就喪失了發問的習慣,一定要想辦法恢復這個能力。
    同時要有猜想答案的勇氣,也就是去尋找答案前先嘗試自己編造出可能的答案。科學的精神在於解釋,給一個好的、合理的說法,而不只是單純知識的堆積。所謂「解釋」就是設法替觀察到的現象賦予意義,其實也就是給一個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同時要注意到,在討論科學問題時,不要脫口說出「對」、「很好」,但對於科學探索而言,這些立刻確定的結論等於暗示探索已經結束,有了標準答案。或是練習再多問一些問題,多提一些看法,讓思考持續下去,才會產生更多的想像與新的可能性。
    快速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會嚴重限制思考力與更豐富、更寬闊的想像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