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心得】挽回分裂社會的解方是好奇心 | See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書名: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
作者:Scott Shigeoka

有沒有試著點開過留言區,看別人吵架?尤其是新聞台,點開可能會發現好幾層回覆,戰場「遍地開花」,並且許多言論看起來都在人身攻擊。

我自己常常納悶,難道他們看不出來吵架對事情沒有幫助嗎?甚至是輕率的站隊、標籤別人等等行為,也令我不敢置信發生在一個教育水平高的地方。

我好奇是不是只有自己「看得清」(當然我知道不是),但也驚訝於,無效的對立言論,在網路世界的佔比似乎遠高於有意義的對話。心中也會默默擔心,若以後的世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接觸這些言論,那他們要如何發展(或者有沒有地方施展)更縝密的思考或對話呢?

🍁 先說說個人感想

《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這本書對正在分裂的社會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們輕易的否定別人的論點,是因為我們已經「不好奇」了。而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我們覺得已經知道對方的想法,或者擔心自己的想法被改變⋯⋯。書中將一步步帶領讀者從「現今社會的問題」、「何謂具有深度的好奇(Deep Curiosity)」、「為何好奇可以促成與人與人的連結」、「好奇的阻礙與執行方式」來認識,並搭配書中具體的小撇步與練習,能夠成為更能拋下成見,與他人好好溝通的人類。

我覺得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提出觀點,以及具體的練習方法。因此身為教育者,也會期待自己可以帶著孩子理解這些事情,讓他們在長大後好好應用。

正文

兩極分化的社會從何而來

依據書中的觀點,「缺乏好奇心」是讓群眾分化的罪魁禍首。

作者以自身的一個故事來說明:有次他到了川普的造勢活動現場(他並不是川普的支持者,是出自於好奇去的),後來在離去的途中也和一位川普支持者聊了起來。沒想到路上遇到了一群反對川普的示威者,在沒有確認的狀況下就大聲的對他和同行的人喊「Fxxx you, racists!」。

與他同行的支持者罵了回去說「I'm not racist!」(這項反駁十分合理,因為並不是所有川普支持者都是種族歧視者。)作者心中也想著,其實我也不是支持川普的呀,但還是被你罵了。與此同時,有了一個體悟:

This counterprotester thought he knew everything he needed to know about These Trump voters and me, without asking any questions.

無論是對「川普支持者」貼標籤,甚至是只是對「身處於此環境下的人」貼標籤,都是會加深分化、讓溝通愈來愈不可行的行為。而要打破這樣的情勢,需要的只是問問題,或者說對眼前的人產生多一點好奇。

「好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為什麼說「好奇」,而不只是「把問題問清楚」呢?書中認為好奇是有分等級的。一般的好奇可能僅止於事實性、表面的問題,但具有深度的好奇,有把人連結在一起的能力。

將一些不同程度好奇的句子羅列出來,相信大家多少能感受到差異:

淺:你是共和黨或民主黨?
深:你最在意的事情(價值)是什麼?
淺:我該怎麼賺錢?
深:什麼讓我感覺真正活著?
淺:我的祖先從哪裡來?
深:我如何在我的生活中仍然與祖先保持連結?

雖然這幾組問題並沒有完全的對應,但在閱讀「深」的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感覺自己好像可以多回答一點,或者是比較有往心裡挖的感覺呢?以書中給出的定義來看:Deep curiosity is a search for understanding that leads to conn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無論是與他人連結或者改變自己,我認為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探究人的「想法」。

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在採訪許多人的過程中發現,每個人都想要知道「你有聽懂我說的話嗎?」「我的故事重要嗎?」「我所說的話對你來說有沒有用?」

可見,當對別人產生好奇,開口詢問讓對方回答時,這種滿足被傾聽需求的行為無疑能夠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具有深度的好奇並不輕鬆

書中提到,若以探索一扇門背後的世界作為好奇的比喻,「不好奇」就像是假裝這扇門不存在,「淺層的好奇」則是你嘗試從門的縫隙,或者貓眼窺看外面的世界。

真正具有深度的好奇,是轉動門把往外走。我們大概可以預見這樣的行為是不安全的,自身的安全感可能會被剝奪,但同時,你也會得到更多,看得更全面。

不過正因如此,大多數的人在進行這樣的舉動時是很不自在的,甚至會有一些不符合預期的狀況發生。常見的一個武裝自己的情況是:雖然好像對別人充滿好奇,但其實只是想要去證明對方錯了,或者要改變對方。可能大家也被一些家人、師長這樣對待過,原本好像是想要理解自己,最後卻像是抓到把柄一樣,開始辯論或批評。

所以也回應到上面說的,只了解對方不足以構成連結,好奇才是。




開始好奇時,會遇到的「減速帶」

接下來進到深度好奇的實戰,不過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書中列舉到「害怕(改變、衝突⋯⋯)」、「創傷」、「(覺得自己沒)時間」、「距離(沒有機會遇到不同族群的人)」,這四項好奇的減速帶,我認為寫得非常真實。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害怕衝突的人,所以就沒有什麼與不同立場的人好好對話的機會。

書中給了我們一個盼望,那就是這些只是「減速帶」,並不是「阻礙」。我們不必因為自己有這些情形就放棄好奇,應對的方式是要注意到它們,然後緩緩跨過去。慢慢的讓自己有安全感,慢慢的察覺自己的想法,不用強迫自己一步到位。

書中策略舉例

書中最核心的模型叫做 DIVE model,也就是「Detach 抽離(放下成見)」、「Intend 預備自己」、「Value 看見自己和別人的價值」和「Embrace 包容」,這裡先僅就 Detach 的系列策略和大家分享。

一、放下假設的策略

有時我們會假設對方不想跟我們談論事情,或者假設對方懷有敵意,但這些揣測通常並不是很有根據,所以我們可以用以下的練習來試著破除這些擔憂:

  • Back that ass(umptions) up - 為你的 assumptions(假設)找一個 back up(撐腰)。如果你有一個假設,例如柯文哲的支持者都怎樣怎樣;與其用這樣的假設去和別人應對,倒不如把它當作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假設,並且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到支持與不支持的論點,藉此讓自己的假設可以更正確、更完善。
  • Leave the "mind reading" to Professor X - 只有 X 教授會讀心,所以嘗試不要再讀別人的心了。我們心中可能會對別人有一些的負面預測,例如「他一定覺得我很不可靠」,有幾個層次可以來應付這個狀況:
    1. 了解自己有這樣假設的原因:「上次我弄丟他的東西,所以他一定覺得我很不可靠。」
    2. 提醒自己這個假設有可能錯誤或誇大,就算是真的,也只是「現在」,並不是「永遠」。
    3. 了解這只是他看你這個人的其中一個面向。例如他可能同時覺得你思考很敏捷,⋯⋯。

二、放下偏見的策略

偏見是一連串假設的綜合,並且常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生效。例如聽到一個人是某某主義者後,就開始想像他在各方各面是怎麼樣的人,而非真正透過交流去認識他。

  • The Garden Salad effect - 其實重點在於,我們不是要把人分類到某一個族群當中,而是去認識這個人在不同面向中有哪些傾向。所以書中有個做法,就是去猜想別人喜歡花椰菜或者胡蘿蔔。比起「他是左派或右派」、「他是不是千禧世代」這種把人分類的問題,猜想別人的食物偏好比較難得出「啊你們喜歡花椰菜的人都⋯⋯」的結論,反而因此就能夠提醒自己,我們只是在了解個體的偏好,而不是急於去把大家歸類到不同的團體當中。

(其他還有更多小撇步,可以自己至書中閱讀。)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關於《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的摘要分享,雖然還沒看完,但光前面幾章對我的幫助就不小,於是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

特別是一些打破假設的策略,不只用在發展深度好奇上。在我過度擔心別人眼光的時候,也對我起到安慰輔導的作用。


所以若大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建立有興趣,或者很期待和不同族群對話的話,很推薦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或許當每一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 sense 的時候,不理性、標籤別人的留言可以愈來愈少,對話的留言可以愈來愈多。或者兩者至少不會再被搞混在一起。

作者本身對數學和教育有興趣,尤其是非傳統形式的教育, 所以偶爾會分享一些自己最近看到、或想到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n Finkel 的 Rich Tasks 吸引我的點是,它在一套流程中涵括了讓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有意義,以及讓學生擁有自己的解題歷程,進而提升學生未來進行數學思考的自信。
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EP.2 分享:故事進入數學課,怎麼執行?
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EP.1 分享:把故事拉進數學課堂,有什麼好處?
我們看到愈來愈多令人羨慕、成功的教育案例,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教學。這是件好事,但希望我們不要被「要得到完美的答案」這件事情搞得否定自己、精神耗弱。
Dan Finkel 的 Rich Tasks 吸引我的點是,它在一套流程中涵括了讓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有意義,以及讓學生擁有自己的解題歷程,進而提升學生未來進行數學思考的自信。
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EP.2 分享:故事進入數學課,怎麼執行?
Teaching Mathematics as Storytelling EP.1 分享:把故事拉進數學課堂,有什麼好處?
我們看到愈來愈多令人羨慕、成功的教育案例,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教學。這是件好事,但希望我們不要被「要得到完美的答案」這件事情搞得否定自己、精神耗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但社會卻充滿著分裂。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地理上的小範圍還是個人心靈的獨立世界,人們都似乎不願意看到更大的外界。然而,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是為了突破自我,並對社會與地球盡一份力。這是一個關於內心迷失、掙扎追求更好的思索之旅。
Thumbnail
直到覺醒並完全理解和平的含義之前,所有人心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許多人對生活中的變化感到困惑,感到無休止的痛苦和混亂,因此失去了希望。 在這些時刻,請深呼吸,專注於真理和光,與你的真我對齊,並讓你渴望得到答案的意圖或想法充滿你的心。 地球是一所帶來偉大發現的學校。靈魂允許在被創造的身份中做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到,恐懼跟慾望都是一個人很重要的驅動力,但完全被恐懼或慾望驅動的人也很容易對人生失去希望 除了恐懼跟慾望之外,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剛剛對這個世界有所認知時,學習的主要驅動是「好奇」 因為「好奇」,我們東摸摸西摸摸,一無所知卻也無所畏懼,只要眼見所及,我們都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小時候的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 長大後的自己,還剩下多少這種感覺? 請讓那個瀕臨崩潰的自己出來透透氣吧! 允許自己"可以有負向情緒"出現, 負向情緒其實是來"幫助自己釐清"我怎麼了?
Thumbnail
習慣讓好奇成為一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批判,改變開始於覺察。瞭解好奇的重要性,也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化、提升。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