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心得】挽回分裂社會的解方是好奇心 | Seek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書名: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
作者:Scott Shigeoka

有沒有試著點開過留言區,看別人吵架?尤其是新聞台,點開可能會發現好幾層回覆,戰場「遍地開花」,並且許多言論看起來都在人身攻擊。

我自己常常納悶,難道他們看不出來吵架對事情沒有幫助嗎?甚至是輕率的站隊、標籤別人等等行為,也令我不敢置信發生在一個教育水平高的地方。

我好奇是不是只有自己「看得清」(當然我知道不是),但也驚訝於,無效的對立言論,在網路世界的佔比似乎遠高於有意義的對話。心中也會默默擔心,若以後的世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接觸這些言論,那他們要如何發展(或者有沒有地方施展)更縝密的思考或對話呢?

🍁 先說說個人感想

《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這本書對正在分裂的社會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們輕易的否定別人的論點,是因為我們已經「不好奇」了。而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我們覺得已經知道對方的想法,或者擔心自己的想法被改變⋯⋯。書中將一步步帶領讀者從「現今社會的問題」、「何謂具有深度的好奇(Deep Curiosity)」、「為何好奇可以促成與人與人的連結」、「好奇的阻礙與執行方式」來認識,並搭配書中具體的小撇步與練習,能夠成為更能拋下成見,與他人好好溝通的人類。

我覺得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提出觀點,以及具體的練習方法。因此身為教育者,也會期待自己可以帶著孩子理解這些事情,讓他們在長大後好好應用。

正文

兩極分化的社會從何而來

依據書中的觀點,「缺乏好奇心」是讓群眾分化的罪魁禍首。

作者以自身的一個故事來說明:有次他到了川普的造勢活動現場(他並不是川普的支持者,是出自於好奇去的),後來在離去的途中也和一位川普支持者聊了起來。沒想到路上遇到了一群反對川普的示威者,在沒有確認的狀況下就大聲的對他和同行的人喊「Fxxx you, racists!」。

與他同行的支持者罵了回去說「I'm not racist!」(這項反駁十分合理,因為並不是所有川普支持者都是種族歧視者。)作者心中也想著,其實我也不是支持川普的呀,但還是被你罵了。與此同時,有了一個體悟:

This counterprotester thought he knew everything he needed to know about These Trump voters and me, without asking any questions.

無論是對「川普支持者」貼標籤,甚至是只是對「身處於此環境下的人」貼標籤,都是會加深分化、讓溝通愈來愈不可行的行為。而要打破這樣的情勢,需要的只是問問題,或者說對眼前的人產生多一點好奇。

「好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為什麼說「好奇」,而不只是「把問題問清楚」呢?書中認為好奇是有分等級的。一般的好奇可能僅止於事實性、表面的問題,但具有深度的好奇,有把人連結在一起的能力。

將一些不同程度好奇的句子羅列出來,相信大家多少能感受到差異:

淺:你是共和黨或民主黨?
深:你最在意的事情(價值)是什麼?
淺:我該怎麼賺錢?
深:什麼讓我感覺真正活著?
淺:我的祖先從哪裡來?
深:我如何在我的生活中仍然與祖先保持連結?

雖然這幾組問題並沒有完全的對應,但在閱讀「深」的問題的時候,有沒有感覺自己好像可以多回答一點,或者是比較有往心裡挖的感覺呢?以書中給出的定義來看:Deep curiosity is a search for understanding that leads to conn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無論是與他人連結或者改變自己,我認為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探究人的「想法」。

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在採訪許多人的過程中發現,每個人都想要知道「你有聽懂我說的話嗎?」「我的故事重要嗎?」「我所說的話對你來說有沒有用?」

可見,當對別人產生好奇,開口詢問讓對方回答時,這種滿足被傾聽需求的行為無疑能夠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具有深度的好奇並不輕鬆

書中提到,若以探索一扇門背後的世界作為好奇的比喻,「不好奇」就像是假裝這扇門不存在,「淺層的好奇」則是你嘗試從門的縫隙,或者貓眼窺看外面的世界。

真正具有深度的好奇,是轉動門把往外走。我們大概可以預見這樣的行為是不安全的,自身的安全感可能會被剝奪,但同時,你也會得到更多,看得更全面。

不過正因如此,大多數的人在進行這樣的舉動時是很不自在的,甚至會有一些不符合預期的狀況發生。常見的一個武裝自己的情況是:雖然好像對別人充滿好奇,但其實只是想要去證明對方錯了,或者要改變對方。可能大家也被一些家人、師長這樣對待過,原本好像是想要理解自己,最後卻像是抓到把柄一樣,開始辯論或批評。

所以也回應到上面說的,只了解對方不足以構成連結,好奇才是。




開始好奇時,會遇到的「減速帶」

接下來進到深度好奇的實戰,不過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書中列舉到「害怕(改變、衝突⋯⋯)」、「創傷」、「(覺得自己沒)時間」、「距離(沒有機會遇到不同族群的人)」,這四項好奇的減速帶,我認為寫得非常真實。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害怕衝突的人,所以就沒有什麼與不同立場的人好好對話的機會。

書中給了我們一個盼望,那就是這些只是「減速帶」,並不是「阻礙」。我們不必因為自己有這些情形就放棄好奇,應對的方式是要注意到它們,然後緩緩跨過去。慢慢的讓自己有安全感,慢慢的察覺自己的想法,不用強迫自己一步到位。

書中策略舉例

書中最核心的模型叫做 DIVE model,也就是「Detach 抽離(放下成見)」、「Intend 預備自己」、「Value 看見自己和別人的價值」和「Embrace 包容」,這裡先僅就 Detach 的系列策略和大家分享。

一、放下假設的策略

有時我們會假設對方不想跟我們談論事情,或者假設對方懷有敵意,但這些揣測通常並不是很有根據,所以我們可以用以下的練習來試著破除這些擔憂:

  • Back that ass(umptions) up - 為你的 assumptions(假設)找一個 back up(撐腰)。如果你有一個假設,例如柯文哲的支持者都怎樣怎樣;與其用這樣的假設去和別人應對,倒不如把它當作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假設,並且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到支持與不支持的論點,藉此讓自己的假設可以更正確、更完善。
  • Leave the "mind reading" to Professor X - 只有 X 教授會讀心,所以嘗試不要再讀別人的心了。我們心中可能會對別人有一些的負面預測,例如「他一定覺得我很不可靠」,有幾個層次可以來應付這個狀況:
    1. 了解自己有這樣假設的原因:「上次我弄丟他的東西,所以他一定覺得我很不可靠。」
    2. 提醒自己這個假設有可能錯誤或誇大,就算是真的,也只是「現在」,並不是「永遠」。
    3. 了解這只是他看你這個人的其中一個面向。例如他可能同時覺得你思考很敏捷,⋯⋯。

二、放下偏見的策略

偏見是一連串假設的綜合,並且常常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生效。例如聽到一個人是某某主義者後,就開始想像他在各方各面是怎麼樣的人,而非真正透過交流去認識他。

  • The Garden Salad effect - 其實重點在於,我們不是要把人分類到某一個族群當中,而是去認識這個人在不同面向中有哪些傾向。所以書中有個做法,就是去猜想別人喜歡花椰菜或者胡蘿蔔。比起「他是左派或右派」、「他是不是千禧世代」這種把人分類的問題,猜想別人的食物偏好比較難得出「啊你們喜歡花椰菜的人都⋯⋯」的結論,反而因此就能夠提醒自己,我們只是在了解個體的偏好,而不是急於去把大家歸類到不同的團體當中。

(其他還有更多小撇步,可以自己至書中閱讀。)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關於《Seek: How Curiosity Can Transform Your Life And Change The World》的摘要分享,雖然還沒看完,但光前面幾章對我的幫助就不小,於是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

特別是一些打破假設的策略,不只用在發展深度好奇上。在我過度擔心別人眼光的時候,也對我起到安慰輔導的作用。


所以若大家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建立有興趣,或者很期待和不同族群對話的話,很推薦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或許當每一個臺灣人都有這樣的 sense 的時候,不理性、標籤別人的留言可以愈來愈少,對話的留言可以愈來愈多。或者兩者至少不會再被搞混在一起。

作者本身對數學和教育有興趣,尤其是非傳統形式的教育, 所以偶爾會分享一些自己最近看到、或想到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書籍心得】 1天36小時!最實用的全方位失智照護聖經#失智症是什麼 失智症並非我們常開玩笑的失去記憶,它是嚴重的認知障礙、腦損傷(不可逆)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會失去認知功能的「記憶」「推理」「思考」 1.記憶衰退、記不住新的 2.因果推理弱,只能眼見為憑 3.無法思考怎麼行為反應 這三者加起來很嚴重,人們幾乎退化到「幼兒」或「動物」程度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3-12-02
【書籍心得】山口飛翔《藍色時期》一套關於興趣/熱情/投入,啟蒙及實踐的學生故事。
Thumbnail
avatar
林仁廷心理師
2023-09-27
【關係黑洞 -如何救贖自己】:受夠這段關係!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對你? 書籍心得分享 一開始會讀這本書,也是經過友人介紹,這本很紅! 其實我很推薦大家可以看看一些關於心理學的書籍,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重要的是看一些健康的心態正確的, 不要去看啥腹黑心理學或是啥怎樣ooo可以ooo的技巧(自行填空), 一些邪魔歪道,惡性循環, 心理學書籍一般都不太好閱讀, 因為你需要邊讀邊想像情境,
Thumbnail
avatar
花時光旅行實驗室 WHATime。芙蓉
2023-04-11
閱讀看人生|《日本第一女公關的人際溝通術》書摘及心得不靠靈巧也能創造億萬業績的祕密:日記回顧、處世之道、緊抓客人內心的技巧。小川精神看人生。
Thumbnail
avatar
陳穩
2022-07-28
[書籍] 閱讀心得《斜槓青年》書名及簡介吸引了以前的我購入了這本首刷書,現在看到它還是有些五味雜陳…可能是因為內容算淺短,就有種沒抓到癢處的感覺。 雖然能讓我吐槽的不少,但是書中也是有些段落跟字句蠻有趣的!
Thumbnail
avatar
玩家哇頭沒頭
2022-06-16
凝視死亡Being Mortal---書摘及心得整理 本書是一本由美國Atul Gawande(阿圖.葛文德)這位極負盛名的醫師作家所寫的關於人之老死的書。以下整理出本書精華重點,個人心得也加入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賞! 【伊凡.伊里奇之死】 ---折磨伊里奇最甚的是欺騙、謊言。他周遭的人不願面對、不願承認他即將死亡的事實。 一個人接近人生的終點時,
Thumbnail
avatar
Peilin Tsai
2021-08-15
日常勵志(副標:書籍心得)最近讀了一本書《思辨決定你的未來》,這本書主要以哲學的方式去講解現在社會的現象或是哲學故事分享,我大概從國中就接觸到關於哲學的一些故事,但有時候真的會看不懂有些作者他要講什麼(應該是我智商不足),哲學挺讓人吸引,因為有時候會啟發不同的思想觀念,這是我買的第三本關於哲學思想書籍,所以我就是來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avatar
日常
2019-11-16
斜槓書籍心得總覽:斜槓青年、知識變現、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資方被迫改變,勞方主動轉變,從中適應並挖掘好處。 漸漸地出現一人多職、一人多角的社會,記得幾年前曾經在TED上看過一段演講,他說有些人就是沒辦法選擇興趣,他的興趣太多元了,但常常也做一陣子就放棄,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再換下一個,這樣的循環無止境,但演講者是相信就是有些人有多重天賦,應該要持續下去,當時
Thumbnail
avatar
我是凱莉
2019-05-18
【書摘及心得】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書名: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 作者: Mentalist DaiGo   譯者: 林巍翰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Thumbnail
avatar
小樂的生存之道
2019-02-06
《冷暴力》(精神虐待)書摘及心得感想這本書解答、證實了我許多疑惑,推薦給大家,拒絕冷暴力,也避免自己無意中成為加害者。
Thumbnail
avatar
戲雪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