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專題|《飲食男女》:餐桌上的「不說」溝通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看過《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2021),看過《色,戒》(2007)和《臥虎藏龍》(2000),再看到這部在自己出生之前、1994 年的《飲食男女》,才了解為什麼作為父親三部曲之三的《飲食男女》,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中的經典。
從《臥虎藏龍》的江湖武俠談情慾、《色,戒》諜戰懸疑的情智相鬥、到《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的魔幻冒險,不管什麼題材在李安手上,都可以拍出或華麗或詩意、讓人願意反覆思索其中寓意的精彩劇作。
但我認為《飲食男女》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沒有「武俠」、「間諜」、「漂流」等等,這類特殊的風格場景或形象符碼,可以馬上奪取具有題材偏好的觀眾眼球,《飲食男女》從最基本、最樸素的「男女」與「家庭」出發,深刻生動地徹底擊中華人文化、臺灣社會現象。
作為一個在家寡言冷漠的少女,惦量自己的說話量,在外一天恐怕可換算在家三天。這般不合情理、但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其實是千禧世代出生的我輩成長的文化環境,筆者簡直可以大膽地說:我不是個案!在這個基礎上,無怪乎觀賞《飲食男女》時,對朱家三姊妹的處境能同情又同理。「要怎麼說呢?」的家庭溝通問題與世代隔閡,直至現代通訊軟體發達且多樣的現在,也難免人人在家中有那麼一刻,心想:怎麼說呢?
打開網路書城,鍵入「親子溝通」,依年代新舊排序,九〇年代只有寥寥三四本,多是張老師出版。2000 年後數量暴增,各方教育專家、心理專家發現了臺灣家庭其實不會親子對話。1994 年上映的《飲食男女》如今看來,或許是李安為臺灣家庭丟出的信號彈吧──餐桌上那節制的對話、巧妙的距離感、留白的戲劇語言,是精準的覺察,同時是溫暖的理解。
《飲食男女》裡講究步驟、食材的盛宴大菜,老溫在廚房裡喊的:「龍蝦、鮑魚、雞蓉、翡翠、魚翅羹」,就像李安 2000 年後較新的作品,從取材布局就有端出大菜的氣勢和企圖。《飲食男女》本身,卻是從日常茶水、殘羹剩飯,帶出平凡家庭的情感核心,讓本片經過近半甲子的時間,竟不覺有「過時」之感。
圓山大飯店的退休主廚朱伯伯,獨自和三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兒生活在一屋簷下,不斷出現的畫面是朱伯伯和三位女兒欲言又止的神情。電影開頭朱伯伯對著電話那頭嘆了口氣:「今天不說,要等到哪天說呢?」,通話對象無從得知,但從這電話朱伯伯的對白,就已經透露了朱伯伯對生命時間的焦慮感,以及伴隨而生的表達需求。
《飲食男女》在人物塑造上有趣的設定,就是將三姊妹形塑出三種截然不同的鮮明性格,刻意凸顯三姊妹的不同,真實合理,毫不尷尬,更自然地營造劇情衝突。大姊端莊內斂、保守拘謹;二姊亮麗幹練、開放叛逆;小妹古靈精怪、可愛純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3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戀戀銅鑼燒》由味覺入口,開啟人與外界事物交流,進而通往更深奧的生命接受。銅鑼燒是手作出來的,透過備料、煎餅、夾心、包裝等等手續而成,在裡頭吃的是滋味,品的是心意。正因為製作者感應原材料的精神,藉由「手藝」詮釋出獨到的意會,手藝即是手意──最後轉譯出的完成品銅鑼燒,是由自然與人為協奏成的恩惠。
《料理鼠王》引起觀者注目之處,在於「rat」所料理而成的 「Ratatouille」,如何引起城市中人與人間特殊的情感關係?以老鼠作為主角,又如何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之所以用「rat」來開頭,乃提醒著我們,偌大的巴黎城是被默默無名、努力付出,卻不見得在「地上」的群體結構所支撐著。
2022 年,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以電影《骨肉的總和》於威尼斯影展拿下銀獅獎、馬切洛馬斯楚安尼獎。有人說這部電影是血腥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導演的朋友則認為這是一部哀悼父親與戀情的私人作品。在原著小說強調「食肉」之罪的架構下,盧卡將故事拉至社會規範的邊界,說著孤單的我們皆有「罪」。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電影最讓人感覺迷離且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它涇渭分明的類別,而是其脆弱的一線之隔:介於虛構與寫實、主觀與客觀、敘事與歷史。克里斯・馬克在影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部作品,無疑皆屬這些不可被定義的邊界影像之作。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戀戀銅鑼燒》由味覺入口,開啟人與外界事物交流,進而通往更深奧的生命接受。銅鑼燒是手作出來的,透過備料、煎餅、夾心、包裝等等手續而成,在裡頭吃的是滋味,品的是心意。正因為製作者感應原材料的精神,藉由「手藝」詮釋出獨到的意會,手藝即是手意──最後轉譯出的完成品銅鑼燒,是由自然與人為協奏成的恩惠。
《料理鼠王》引起觀者注目之處,在於「rat」所料理而成的 「Ratatouille」,如何引起城市中人與人間特殊的情感關係?以老鼠作為主角,又如何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野?——之所以用「rat」來開頭,乃提醒著我們,偌大的巴黎城是被默默無名、努力付出,卻不見得在「地上」的群體結構所支撐著。
2022 年,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以電影《骨肉的總和》於威尼斯影展拿下銀獅獎、馬切洛馬斯楚安尼獎。有人說這部電影是血腥版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而導演的朋友則認為這是一部哀悼父親與戀情的私人作品。在原著小說強調「食肉」之罪的架構下,盧卡將故事拉至社會規範的邊界,說著孤單的我們皆有「罪」。
楊秀卿老師在複雜的故事情節裡,作為說書人幫著觀眾承上啟下,側面將人物心境說唱出來,或是暗示未來劇情走向,電影中後段,老師右手拿蘋果,一邊唱道:「冤沉大海是心不願,為何母女排徊三途川,待我觀來,原來是骨肉相殘結大怨,真是因果輪迴歹循環。」更直接帶出《血觀音》中濃烈的佛教輪迴色彩。
電影最讓人感覺迷離且難以忘懷的,往往不是它涇渭分明的類別,而是其脆弱的一線之隔:介於虛構與寫實、主觀與客觀、敘事與歷史。克里斯・馬克在影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任何一部作品,無疑皆屬這些不可被定義的邊界影像之作。
「無間地獄中,壽長乃大劫。」20年過去,香港的警匪傳奇故事在這三部電影中被濃縮精煉,展開成一幅使當代人深有所感的精神煉獄圖像,而我們等不及用各種方式重新體驗它。本文對三部曲進行回顧,梳理它極具戲劇張力的母題、《無間道》在雙雄觀點上的趣味,還有《無間道II》與《無間道III》個別異於前集的特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真的講方法,所以我叫古道趕快念咒子。你要曉得,宇宙講真理只有一個,可是真理,你要相信宗教有沒有他力?密宗是靠他力哦!凈土、密宗是他力哦,要他力影響自力。禪宗是完全靠自力,天台、華嚴、禪宗都是自力。有沒有他力,我問你?(古道師:有。)社會上有沒有他力?(古道師:有。)你有沒有一個南老師幫忙你?(古道師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tkuchinese/posts/2071848102837644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2018年11月1日下午11:37 · 崔成宗教授於2018年10月6日與世長辭,享壽66歲,本系敬表哀悼。崔教授任教淡江中文系多年,德溥春風,廣栽桃李,
Thumbnail
父親節前和妹妹討論今年要帶老爸去吃什麼好料,討論好幾間餐廳都沒有共識,後來她說朋友介紹我們去北投吃一家很有名的茶蝦飯 瞬間我眼睛一亮,因為之前美食節目剛好有介紹這家餐廳,本以為在山裡面,沒想到在市區,然後跟老媽說要吃這間,她也說阿姨跟她講這家生意很好,常常客滿,沒訂位是吃不到的,原來老人間早已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1. 這個週六的中午,殷離和陸無雙兩個人,在後門的一家小飯館吃飯。而寢室裡另外兩個人,小昭回家,儀琳一早就出門做家教掙錢去了。   這家名為“小周家廚”的小飯館以價廉、味美、量足、上菜極快、無限續飯和服務極簡而著稱,菜式主要是香辣風味的,也兼顧了少許本地口味。它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著迷地看著各種與飲食相關的日劇。晚飯配劇,喝睡前酒也配劇。《深夜食堂》、《舞伎家的料理人》、《昨日的美食》,甚至雖然不是主軸,但劇情裡有好好吃的日本料理的《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在這些療癒暖心的日劇中,料理彷彿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的食物而已,更是心靈上的寄託與療癒,《四重奏》裡說:「有
Thumbnail
真的講方法,所以我叫古道趕快念咒子。你要曉得,宇宙講真理只有一個,可是真理,你要相信宗教有沒有他力?密宗是靠他力哦!凈土、密宗是他力哦,要他力影響自力。禪宗是完全靠自力,天台、華嚴、禪宗都是自力。有沒有他力,我問你?(古道師:有。)社會上有沒有他力?(古道師:有。)你有沒有一個南老師幫忙你?(古道師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tkuchinese/posts/2071848102837644  *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2018年11月1日下午11:37 · 崔成宗教授於2018年10月6日與世長辭,享壽66歲,本系敬表哀悼。崔教授任教淡江中文系多年,德溥春風,廣栽桃李,
Thumbnail
父親節前和妹妹討論今年要帶老爸去吃什麼好料,討論好幾間餐廳都沒有共識,後來她說朋友介紹我們去北投吃一家很有名的茶蝦飯 瞬間我眼睛一亮,因為之前美食節目剛好有介紹這家餐廳,本以為在山裡面,沒想到在市區,然後跟老媽說要吃這間,她也說阿姨跟她講這家生意很好,常常客滿,沒訂位是吃不到的,原來老人間早已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1. 這個週六的中午,殷離和陸無雙兩個人,在後門的一家小飯館吃飯。而寢室裡另外兩個人,小昭回家,儀琳一早就出門做家教掙錢去了。   這家名為“小周家廚”的小飯館以價廉、味美、量足、上菜極快、無限續飯和服務極簡而著稱,菜式主要是香辣風味的,也兼顧了少許本地口味。它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