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的事-薑母鴨的由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愛吃薑母鴨,但真正知道它由來的人卻少之又少,不過這並不丟臉,我也是直到上一次和朋友去吃薑母鴨,才從薑母鴨店的老闆那得知了真相。

raw-image


那老闆年紀大約50上下,他已經是這家薑母鴨店的第三代了,而他的爺爺正是發明薑母鴨的祖師爺,然而令他難過的是,隨著資訊發達,大家以訛傳訛,薑母鴨已經被誤解成只是「薑母」「鴨」。

那老闆說:薑母鴨真正的起源要說到清領時期了,那個時候來台的漢人和在地原住民文化融合後,創造出了一種新型料理叫做「煲仔鴨」。




那時的料理方法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就只是鴨肉火鍋罷了,而那就是今日薑母鴨的原型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在那個時代,「朱一貴」發起了武裝抗清的活動,而「朱一貴」最厲害的技能就是能指揮鴨子,因此大量的男性成年鴨子都上了戰場。

古來征戰幾人回

戰爭總是血腥殘酷,朱一貴的武裝抗清最後以失敗告終,而他的鴨子軍團也幾乎全軍覆沒,留下了一群又一群的母鴨守寡,傳聞那時母鴨們在夜裡的哭聲,連台灣黑熊都會嚇的躲到山洞裡不敢出來,甚至有許多的母鴨哭斷了柔腸。

當時的獸醫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提出了薑是可以治療腸道斷裂,於是給了剛時許多哭斷腸子的母鴨都吃了薑,也因此救活了許多母鴨。

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時的人們發現吃了薑的母鴨,在被做成“煲仔鴨”時特別的好吃,肉質更加鮮甜,薑巧妙地蓋過了鴨肉的腥味,甚至整個湯頭都多了熱身暖胃的效果。

從此,這樣的食譜就被流傳了下來,而真正的薑母鴨,其實就是

「薑」+「母鴨」

直到大約民國前這位老闆的爺爺,努力研究了這份食譜,在台灣開了第一家薑母鴨店,現今成為台灣人的道地美食。


以上純屬唬爛,切勿當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戶名(18)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簡單來說,就是在唬爛,完全不具真實性,就當作是人生中的突發奇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水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說中,水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張仲景。據說當時,漢代的醫學家張仲景在看護士兵時,發現他們手腳凍傷,於是創造了一種以餅皮包裹餡料,再煮熟的食物,以補充士兵體內的熱量和營養,並有助於恢復體力。這就是水餃的最早形式。 後來,水餃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美食
Thumbnail
水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傳說中,水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張仲景。據說當時,漢代的醫學家張仲景在看護士兵時,發現他們手腳凍傷,於是創造了一種以餅皮包裹餡料,再煮熟的食物,以補充士兵體內的熱量和營養,並有助於恢復體力。這就是水餃的最早形式。 後來,水餃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美食
Thumbnail
滷雞腳未解之謎: 你覺得呢? ==================== 以下是滷雞腳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信不信就隨你了。 ==================== 問題: 這是網友私下付費問我的, 因為上次問過老店的萬年老滷汁, 會對人體的腎臟造成破壞, 然後就有網友說, 該不會連一般的滷味
Thumbnail
滷雞腳未解之謎: 你覺得呢? ==================== 以下是滷雞腳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信不信就隨你了。 ==================== 問題: 這是網友私下付費問我的, 因為上次問過老店的萬年老滷汁, 會對人體的腎臟造成破壞, 然後就有網友說, 該不會連一般的滷味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薑母鴨叫做薑母鴨嗎? 你一定不知道,或者,你知道的是錯的。 這個真相,讓兩千三百萬人都驚呆了。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薑母鴨叫做薑母鴨嗎? 你一定不知道,或者,你知道的是錯的。 這個真相,讓兩千三百萬人都驚呆了。
Thumbnail
有句話說「泉州人開港,漳州人種田(Tsuân tsiu lâng khui káng, tsiang tsiu lâng tsìng tshân.)」表達了大致的族群習性(但不是絕對),在原鄉對外貿易興盛的泉州人與農耕拓墾導向的漳州人,在台灣一樣表現出其各自的發展傾向……
Thumbnail
有句話說「泉州人開港,漳州人種田(Tsuân tsiu lâng khui káng, tsiang tsiu lâng tsìng tshân.)」表達了大致的族群習性(但不是絕對),在原鄉對外貿易興盛的泉州人與農耕拓墾導向的漳州人,在台灣一樣表現出其各自的發展傾向……
Thumbnail
我包包子的手勢不夠純熟,外表同厚度有待改善!不過,餡是自己喜歡的比例,加上新鮮起鍋真的覺得好好吃!今天不談外表談內涵,聊聊生煎包的故事吧。 是包子還是饅頭? 生煎包傳統的叫法不是包,而是生煎饅頭,上海多有沿用。相傳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據元朝《誠齋雜記》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
Thumbnail
我包包子的手勢不夠純熟,外表同厚度有待改善!不過,餡是自己喜歡的比例,加上新鮮起鍋真的覺得好好吃!今天不談外表談內涵,聊聊生煎包的故事吧。 是包子還是饅頭? 生煎包傳統的叫法不是包,而是生煎饅頭,上海多有沿用。相傳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據元朝《誠齋雜記》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
Thumbnail
日本食用鴨類的歷史甚久,從萬餘年前繩文時代的貝塚(堆積垃圾的小土墳)中挖掘出許多野鴨骸骨就可見一斑。奈良時代初期(西元8世紀)所編輯的《播磨国風土記》中已經出現「鴨羹」這類的料理。當時貴族及統治階級多食雉與鶴,鴨類則是庶民階級的食材。 金澤是江戶時代加賀藩的城下町,是有著百萬石經濟實力的大城市,並盛
Thumbnail
日本食用鴨類的歷史甚久,從萬餘年前繩文時代的貝塚(堆積垃圾的小土墳)中挖掘出許多野鴨骸骨就可見一斑。奈良時代初期(西元8世紀)所編輯的《播磨国風土記》中已經出現「鴨羹」這類的料理。當時貴族及統治階級多食雉與鶴,鴨類則是庶民階級的食材。 金澤是江戶時代加賀藩的城下町,是有著百萬石經濟實力的大城市,並盛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小吃可說是台灣的驕傲,也是許多外地游子心頭忘不了的掛念。像是什麼鹽酥雞啦、珍珠奶茶、番薯球等,光用想的就讓人口水滴下來。但你知道這些「台灣味」是怎麼誕生的嗎? 這次要介紹的這本《巷弄裡的台灣味》,是本小巧趣味又深具內涵的作品,細細介紹了22道台灣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Thumbnail
「台式雞蛋糕,Taiwanese Style Egged Shaped Pancake」起源於1950年代,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破掉的雞蛋,便嘗試加入麵粉、油等配料弄成漿糊狀,再經烘烤而成,後來模具設計成小小雞蛋形狀,備受喜愛。而中國歷史中,也有近似於雞蛋糕的點心..
Thumbnail
「台式雞蛋糕,Taiwanese Style Egged Shaped Pancake」起源於1950年代,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破掉的雞蛋,便嘗試加入麵粉、油等配料弄成漿糊狀,再經烘烤而成,後來模具設計成小小雞蛋形狀,備受喜愛。而中國歷史中,也有近似於雞蛋糕的點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