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英雄志》的現代、後現代色彩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後現代?現代?《英雄志》是?
開這話題的緣故,主要來自《英雄志》被評為「後現代之結構」,筆者非常贊成,然而細讀舊版《英雄志》的讀者,應該有相同感受:《英雄志》不只有如此吧?至少就讀者對孫曉的創作技巧─隱喻式敘事者、對話大為折服,由部分人士認定《英雄志》是部政治隱喻的武俠小說,筆者認為亦無不可,著重點仍是隱喻的創作技巧廣為人知。「隱喻」是現代主義文學常見的創作技巧,有其涵義所在,而《英雄志》體現的現代主義精神不僅限於此,那問題來了:《英雄志》到底展現後現代主義精神,或是現代主義精神?
先說結論,筆者認為《英雄志》兩者兼備:「現代之性格,後現代之結構」因為如此,《英雄志》在武俠小說史的歷史意義層面,值得撰上一筆,因為作者自覺於兩種精神的鍛造;《英雄志》受詬病處亦如此,此篇之二將探討《英雄志》的困境。列點《英雄志》「後現代之結構」
1.「觀海雲遠」四位主角,對正義的議題,以差異性展演論述。
2.後期敘事時間顛置。
3.後期不同人物作為敘事者。
4.隱有晚清諷刺小說的插科打諢,逗樂效果十足。
二、技能在手,評論開啟
閱讀過《英雄志》便一目知曉上述四點,此章討論使用後現代精神作為結構的用意、效果。學者們普遍共識的後現代主義,時間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家的經濟、政治、社會、思想等方面發生鉅變,後現代主義質疑現代主義強調人性的深度批判,認為理性與科學實證出的主體,無法迎上時空的流動,統一性、進步性值得商確。鉅變亦納入爾後資本主義的盛行,所導致國際社會的問題,國際產業分工的壓榨、新科技製造新失業、國家間核武競技……等皆屬此。
許多位於政治、經濟弱勢的他者,揭竿抗議資本主義霸權,抗爭關於主體的獨特性、合法性,後現代主義著重「去中心化」、「差異」,即關心邊緣弱勢,希冀在沒有共識前提下,各自發展專屬的論述,鼓勵眾聲喧嘩開展主體。
「論述」對於後現代主義而言,是表達主體獨特性、合法性的重要工具,而資訊科技發達的推波,接受資訊的量與機械複製的印刷不可同日語之,後現代主義的論述不再著重符號意義的文本,而是力邀讀者共同參與情境議題,論述專屬之見。文本的深度追求還諸大眾論述,運用各種文字外的藝術、媒介,破壞傳統藝文的技巧,此前用力過度的文字技藝漸漸抹平,後現代精神更為在乎大眾文化的建構論述,鼓舞大眾高度參與其中。所謂類型文學諸如言情、武俠、懸疑、科幻等,才適合共構議題的文學,參與並討論於多元且異質的各類文化。後現代主義附贈眾人論述的三種工具:拼貼、諧仿、後設,其中諧仿活絡於武俠小說的創作,乃至於現當代的文化。
去中心化的策略目的,用來對抗霸權,戲謔模仿經典的諧仿為手段之一,已經被加入幽默、荒誕元素的中心無高上大,通過行為將經典轉為日常的批判言論,刻意破壞距離感,此類「他立己破」的行為,立刻能聯想到YouTube文化、KUSO文化,紓壓解嘲、創意無限、投擲言論等影片功能不外如是。
然而,後現代精神為人擔憂亦此,由符號文本轉向情境論述,交付各自眾聲喧嘩,作者嘗試於作品中深度批判,大眾疑義作者個人的深度,不若眾人熱議,「他立己破」淪「為破而破」。本意良善,用意複雜,碎片由他繼續碎,碎的自我有理,憑一時之熱容易淡化,流於深度消失、主體性消失。美國當代評論家Gerald Graff認為後現代小說於杜撰自由之中無法自拔,促使作家無法負擔現實的承諾,實際是帶著無所謂態度,挪用任何事物的後設行為,如言尊重二字,應當慎思其心。
三、沒有中心化的意見內爆,衝突代替溝通
《英雄志》執行於詮釋正義的策略:著墨「觀海雲遠」四位主角的內心信仰、外在行為。即楊肅觀秦仲海盧雲伍定遠在政變下的江湖裡,彼此關係的衝突,引介去中心化的正義詮釋。後現代精神否認同一套普世規則,來衡量全部的作法,個人層次的正義必須放置情境式脈絡,才可估量。然,有趣的是,多方脈絡錯亂於事件,如碧海波光裡的海澡,海藻的形體、色澤、分布等,在自然環境的變化下,皆無可能之可能的理解真相。
觀海雲遠的人生脈絡被刻意錯置於一點,等待觀眾測量,或許強調脈絡的影響,予人無奈的宿命感,無可否認若此點操作過當,將導致讀者不信服。萬幸是孫曉對詮釋正義的設想,力道頗深且精闢獨到,令讀者們期待四位主角的發展、結局。不重蹈後現代精神僅言批判,卻不願分析和闡釋的弊病,即前文提到後現代只願建構專屬言論,而孫曉刻意用觀海雲遠各自的脈絡交錯,彼此信仰藉此擊脆各自的虛弱,沒有半點同情。也就是《英雄志》的後現代之結構,不僅僅是差異的專屬言論而已,用意在於考核正義詮釋的現實性
雖運用後現代之去中心化,讀者不但沒感受創意無限的杜撰自由之感,反而念茲在茲的深度闡釋正義,挑戰後現代宣稱彼此溝通的論述,能取代現代主義的衝突。(未完待續,下篇淺談觀海雲遠各自的正義詮釋、《英雄志》的現代色彩)
avatar-img
3會員
5內容數
忙碌生活的現代生活中,提供深度的書評專題,將書本與議題的互相考察,書本因議題而有靈魂,議題因書本而有共感,蝴蝶聞香飄至,散於思維圖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盧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正義似有若無,與一扇鉸鏈損壞的鐵門相近無幾。初時,僅影響開闔行為,因為金屬製作的材質,尚且具備屏障功能,正義恰如此狀,僅靠司法系統勉強屏障。然而,鐵門懸宕搖晃許久,終將迎來鉸鏈斷、門形歪曲的危機,不義如飆風狂作而致使鐵門崩壞。
濟弱扶傾是武俠小說重要的命題,即針對「正義」衡量一切事態更迭後的結果:既然正義的普世價值被認可,到底如何有濟弱扶傾的行為形成?而武俠小說中的俠客承擔此行為的意義如何?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視為武俠小說主要命題的展演:「濟弱扶傾」。俠之為俠,擁有異於常人的惻隱之心,欲輔助弱勢。每每身體力行的實踐,服膺於義所當為的高道德標準,近似自苦至極,認同自我信仰的強大人格,正因為如此,俠客不求回報的灑脫,實為重如泰山之情。《英雄志》叩問俠客行駛此一命題之難處:明利場的試煉。
正義似有若無,與一扇鉸鏈損壞的鐵門相近無幾。初時,僅影響開闔行為,因為金屬製作的材質,尚且具備屏障功能,正義恰如此狀,僅靠司法系統勉強屏障。然而,鐵門懸宕搖晃許久,終將迎來鉸鏈斷、門形歪曲的危機,不義如飆風狂作而致使鐵門崩壞。
濟弱扶傾是武俠小說重要的命題,即針對「正義」衡量一切事態更迭後的結果:既然正義的普世價值被認可,到底如何有濟弱扶傾的行為形成?而武俠小說中的俠客承擔此行為的意義如何?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可視為武俠小說主要命題的展演:「濟弱扶傾」。俠之為俠,擁有異於常人的惻隱之心,欲輔助弱勢。每每身體力行的實踐,服膺於義所當為的高道德標準,近似自苦至極,認同自我信仰的強大人格,正因為如此,俠客不求回報的灑脫,實為重如泰山之情。《英雄志》叩問俠客行駛此一命題之難處:明利場的試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儘管如此,如果讀者或玩家沉溺於遊戲或小說之中的同時,也想要將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甚至想成為角色發展出自己的故事。那麼《活俠傳》主角的「醜」、經常性的「失意」、令人絕望的「未來」,最嚴重的是,要逆轉悲劇竟是那麼困難時。就目前來看,這些「反英雄」敘事,似乎還難以被武俠市場所理解。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評書與武俠小說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敘事很少鋪陳,多開門見山請出主人公;反觀武俠小說,舊派通常直接一些,但也沒有劈頭就說主角的,重要人物都是慢慢一個一個帶出。新派更不必說,第一回出場的通常不是重要角色。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古典章回小說是以事情為敘述重點,如《水滸》是以宋江等人起義、《封神》是以周文王反商為核心⋯⋯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儘管如此,如果讀者或玩家沉溺於遊戲或小說之中的同時,也想要將自己代入到角色身上,甚至想成為角色發展出自己的故事。那麼《活俠傳》主角的「醜」、經常性的「失意」、令人絕望的「未來」,最嚴重的是,要逆轉悲劇竟是那麼困難時。就目前來看,這些「反英雄」敘事,似乎還難以被武俠市場所理解。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評書與武俠小說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敘事很少鋪陳,多開門見山請出主人公;反觀武俠小說,舊派通常直接一些,但也沒有劈頭就說主角的,重要人物都是慢慢一個一個帶出。新派更不必說,第一回出場的通常不是重要角色。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古典章回小說是以事情為敘述重點,如《水滸》是以宋江等人起義、《封神》是以周文王反商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