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等待天亮的時候—2023年3月號288期《蒲公英希望月刊》

新聞報導說: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失眠,安眠藥服用量在亞洲位居第一、全球高居第二。我好奇問問身旁的人,不分年齡與性別,許多人即使沒服藥,也用過種種助眠產品。我不禁往下問,若還是睡不著,要如何熬過漫漫長夜呢?
連星星也失去光芒
「現在回想起來,好幾次我差點等不到明天的太陽。」H剛出社會時,飽受失眠所苦,偶爾是輾轉反側到凌晨兩、三點,或者是恍惚一整夜。她說,最怕四點醒來就無法再睡,好想找人說說話,搜尋一輪社群好友的名單,只覺得幾百個熟面孔,卻沒人了解她多焦慮。
S就讀研究所時,入學成績第一,沒想過看篇英文論文,花一小時才讀懂一頁。自信心嚴重受挫的他,每到夜深人靜就躲起來哭,唯有玩線上遊戲時,他能找回滿滿的成就感。接下來數年,若遭逢壓力難以成眠,他常會玩遊戲一整夜。他無奈地說:「如果我不能逃到夢裡,就只能逃到虛擬世界了。」
別人眼裡,他們表現優秀、待人親切;生活大致順遂,前途也一片看好。可是他們看待自己,卻是漂泊找不到安息之處的靈魂。
倚靠之處
孩子可以躲進父母懷裡,得到安全感。已經長大的我們,怎麼做才會感到安心呢?我覺得「交託」很重要——練習接受每件事、每個人,乃至自己每個身體反應、情緒變化,其實沒有「本來應該」,而是「我原本希望」:「我原本希望工作順利」、「我原本希望對方安慰我」、「我原本希望病情好轉」……知道自己有所期許,但不能掌握;而且相信事情不如預期,是因為有超乎所想的進展。
等待天亮的時候
H和S現在的壓力不比以前少,雖然仍有睡不安穩的時候,但令人欣慰的是,他們選擇交託經濟重擔、夫妻關係、生涯轉換等大小事,甚至連失眠也是。他們半開玩笑地說:「接受自己就是睡不著,倒也不壞。既然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那今夜餘下的時光便慢慢等、慢慢來。」
接受自己不像表面光鮮亮麗,承認此時就是無能為力,才懂得在迷霧中停下腳步,在恐懼裡還能有一丁點信心;待晨光灑落時,自然就知道哪條路可行——希望所有難以入眠的人,都能如H和S一般,體會交託後的平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