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老師說著閱讀成功學,未來才有機會成為成功人士。朦懂中記下卻不知為何,只因老師說的話無庸置疑。
老師並沒有錯,小時候的教育以「背誦」為目標導向,教育的目的是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而不是教導我們思考如何解決人生問題。
進入職場為了能有一番表現,工作之餘閱讀許多職場成功書籍,自信滿滿的認為將這些觀念運用在工作上就能有所作為。
有句成功名言「過程越艱苦,結果就越甜蜜」
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堅持到底,終究會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做任何事都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撞到頭破血流也不肯放棄。
當思考停留在常規思維時,你只會將這些成功方式背誦後照本宣科運用在職場上,幸運的話可能會一試成功,但面臨挫敗的比率可能更高。
成功人士的語錄或經歷,是在當時時空背景下決策所成之大業,當時空背景不同時,套用了成功經歷極可能水土不服。
應該學習的是,成功經歷背後的「思維模式」。
例如:創新總來自於不斷的犯錯
Elon Musk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2006 年「獵鷹1號」發射一秒後,因為燃料管破裂而失敗,直到2008年才成功的將「獵鷹1號」升空。
常規思維來看這句話的解釋就是不斷嘗試且犯錯,總有天會成功,但事實則否。
第二層思維模式會把重點放在「為什麼一定要犯錯才有機會成功」因為在犯錯過程中會不斷修改,直到足夠把這些經驗轉換成創新或成功因素。當你清楚掌握核心重點時,你的思考就不會只停留在常規思維裡。
那失敗作為有何學習之處呢?
有句千年俗語說的好「失敗為成功之母」,意指成功之前會先與失敗相遇,這就好像是進入職場後,前輩以自身的成功經驗來指導你,當你往錯誤的方向時前輩會提醒你方向有誤。
但前輩不會隨時都在,所以看到某些分享失敗學的文章,我都會特別研讀並筆記,看過別人踏過泥巴之後,自己就別身陷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