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本書,看到一些中國市場的現象,還有作者各種有趣的觀察、觀念、金句。
「收入提升」比「觀念提升」簡單得多
意思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或是行為都常常被過去綁架,很難改變,好比搬家時,父母捨不得扔掉的那些衣物,雖然一般都再也用不到,但他們寧可讓這些無用的東西占據著昂貴的居住空間 --- 只因為以前窮過。所以說「觀念的轉變比收入的轉變,要難很多」。
但一個人不能在同一個狀態下待太久,這樣就不會發生裂變、不會有大突破。就像你是賣時間賺錢,還是用資本賺錢,在兩個不同數量級的收入水準時,你所有的思考都會不同。這點我個人深深有感,我在一家外商工作待了10幾年,因為公司薪資福利都好,因此減少了去外面磨練的機會,當時間累積久了,你能跳出去你能有巨大轉變的機會就越來越小,競爭力就更不用說了。這也就是溫水煮青蛙的概念。
本書一共四個章節如下:
- 第一章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請先認清這幾件事
- 第二章 如何改變人生?這其實不算野心,這是務實
- 第三章 死薪水走不向財務自由,請這般循序漸進
- 第四章 職場人最重要的素質:上桌
以下分享幾章我個人特別喜歡/有感的:
【讓自己付出的時間量販化、複利化】
現在的職場已經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經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標配)。
【消費是為了投資那些讓自己變更好的東西】
作者鼓勵年輕人不要只存錢,應該投資大腦或生活品質,投資那些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東西。存錢是存量思維,花錢才是增量思維,才能賺更多的錢。錢要花出去,而且花在對的地方。這樣才能在付出之後回報自己,產生更大的價值。
【工作與生活平衡?好工作不會讓你想到這個】
工作近20年,我總是不斷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但作者認為「好工作不會讓你想到這個問題」,如果你一直想要「工作與生活平衡」,那是因為你把兩者視為對立。
好的工作就是一邊玩命虐你,一邊给你高級的滿足感。如果一個人不能享受工作,那麼他就不能真正享受生活。忙裡偷閒,才是最好的狀態。作者這番話真的徹底改變我多年來無意義的追求,仔細想想,當我們很忙很忙時,能夠坐下來喝杯咖啡,不就是最開心的嗎?當你不忙時,你的咖啡也特別無味了。
【打造自己的單品爆款】
互聯網行銷有個思維叫做「單品爆款」,你要懂得打造自己能力的「單品爆款」,品類不用太多,集中火力做到極致,就能脫穎而出。自己,就是你唯一的單品。我們需要集中有限的時間,把自己打造成「爆款」。這裡特別強調「專注」,現在每天可以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實在太多,但這些大部分都是情緒價值,沒有觀點價值,更沒有乾貨價值。學習「減法」,專注一件事,才能在垂直領域作自己的單品爆款。
【普通人一味的提升技術效率,強者則提升認知效率】
職場上很多人會陷入「低等勤奮陷阱」,好比在跑步機上跑得汗流浹背,看似辛苦,卻一直到不了遠方。這就好比你在一個公司或行業進行所謂的時間累積,能力增長越來越緩慢,過了幾年就會覺得自己到了職場的瓶頸。不要再用「我很努力」來欺騙自己、感動自己、麻木自己,「不在趨勢裡的努力,都只是瞎努力」。
很多人明白很多道理,卻生活照舊,那這就不是道理,只是訊息。資訊轉化不成行動,就只是資料和文字,是沒有價值的。如果想轉成行動,還要刻意練習,提升認知效率。所謂的「刻意」,指的是擺脫原來舒服的習慣與流程,變得不舒服,和自己較勁。
作者說,如果你只能執行老闆交辦的任務,這樣只是隨時可被取代的三流人才。「你能不能提出一個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方案,這才是核心競爭力」。
舒適和成長永遠不可兼得
記得擺脫低等的勤奮陷阱,獲得高效益的反思能力
【什麼樣的人算是見過世面?】
一個人越是缺乏什麼,越是炫耀什麼。其實真正有實力的人,都是特別低調、特別謙虛。我相信大家在職場上一定碰過,「有一種人,想要全世界都知道他的低調」。這種人總愛在社群平台上不斷炫耀自己的名片title、換了什麼新車、自己的辦公桌(室)視野多好、成了哪些大案子、跟哪個名人合照...但似乎工作換得又特別快,沒看到什麼成績...
- 能講究,能將就。
- 謙虛。
- 優秀後,依然真誠。
以上這三個是作者認為算是見過世面的標準,我真的很喜歡第3點,「那些優秀後,依然真誠待人、喜歡幫助別人的同事或主管」,相信大家喜歡這種人❤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
如果還沒看過〈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可以
點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