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類生來就是來學習的,學習技能、學習社會化,學習一起創造福祉。前陣子的某課堂上,教授問了一個問題:「人類是聰明,還是愚蠢的?我們學這麼多是為了什麼?」我帶著不堅定卻溫柔的語氣舉手回應:「人類是來學習如何『愛』的」語畢,教授滿臉狐疑的望向我,貌似是心理想著「這學生在答非所問什麼?」但是他的懷疑與不認同,卻成為我堅定答案的原因。
工作原本就是換取理想生活的一種手段、一種籌碼,實在不需要過度將它浪漫化,也不應該本末倒置,為了一個職稱頭銜、一項履歷上的行目,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頁:145)
在歷經疫情兩年多以來的洗禮,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不管是產業形態的轉變、價值追求的轉變亦是。也隨著新冠疫情逐漸轉為流感化,終於能迎來後疫情時代的第一道曙光,接續「大離職潮」與「一週工作四天」的訴求醞釀而生,成功指涉的究竟是什麼?人有各種面孔與志向,眼前所見的不代表真實的生活與想法。是時候該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了。身為人類,誕生在這個星球上,是來學習如何愛的。愛是聰明的、是愚蠢的、愛是需要學習的。
本文將以個人親身經歷與本書金句做結合分享。準備好,深深吸一口氣,就開始吧!
書名:《做自己,還是坐職升機?:人人羨慕的工作金飯碗,永遠附贈難嚥的隔夜菜》
作者:郭艾珊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27日
同溫層是為了工作效率之便,別被馴化成無法獨立生存的綿羊。
過去在辦公室裡,總會聽見主管與老師們抱怨某某處室決策邏輯有問題、某某同學處理事情程序有問題,在新人蜜月期時,我總為自己終於找到「舒適圈」而高興,為看不慣的事物一起打抱不平,卻忘了這世界有它運行的規則與道理,儘管是離職一年多的現在,那些批判的聲音仍然繚繞在我的耳邊作鳴,不斷的和我說:「這樣不對、那樣不行」在閱讀到《做自己,還是坐職升機?》之後,我才漸漸發現其中蹊蹺。其實,企業訓練不是要讓你變人才,而是讓你變最好用的員工。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讓你過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與欣賞,不應該改變你看世界的任何角度。
同溫層的營造,也只是為了工作效率之便而已,一切都是為了使用相同語言、使用相同的邏輯思考,讓辦公室上下一體同心,讓彼此產生強連結,這樣一來,溝通成本逐漸降低,也就能順理成章的應下更多「不可能的任務」,卻依然得義無反顧,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
公司給予你的訓練應當建立在專業之上,而不是思考的模式與價值觀。若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說的話、討論的事物和對周遭的反應,都和某一群人一樣,或許你應當有的情緒是恐懼,而不是舒適;搭配
《這不是你的錯》裡頭提到的概念,那種時不時會跑出來「糾錯」的聲音,其實是一種內化的批判,而當內在批判又開始發出攻擊時,可以藉由觀察身體的緊繃和沉重,試著和心底的痛苦聯繫,然後和自己說:「
我關心這痛苦;我關心我所受的苦」如此,才能慢慢長出獨當一面的勇氣。
職場不是交朋友的地方,別一廂情願期待別人對你掏心掏肺。(頁:294)
如果「做自己」與原本的生活相比,沒有更好,那我們可能都得想想所謂「做自己」的必要性,做自己之前,得先誠實面對自己(頁:97)而在職場上先別急著做自己,要先觀察別人。(頁:170 )回憶起過去待過的職場,不管是學生時期的工讀,又或是剛出社會的工作,總是把每個人都當成是生命中的緣分好好對待,不過,現在回頭看,肆意的真誠或許只能說是愚蠢。秉持著「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才能在一日復一日的日常裡,留時間喘息。努力學習工作,和保持獨特的自我一樣重要,公私領域的清楚劃分,是最省時也最省事的做法了。(Btw大學的最後一份工讀,離職那天是哭著騎車回家的......)
人才再怎麼呼風喚雨,也只是公司的耗材。(頁:203)
在閱讀到這個段落時,那天剛好和工作夥伴約了吃宵夜,隨後我和他提到:「
永遠做好會被開除的心理準備。不是你表現不好,而是世界變動太快(頁:210)」倒也不是真的想用提醒的態度告誡,僅只是在有感而發的當下順勢脫口而出,然,夥伴馬上非常有自信的回應我:「應該只會有我離職不想做,不會有被裁員的狀況發生」。或許吧,或許你會是留到最後一刻的那個人,但是,孩子啊,在前線孤軍奮戰、堅守到最後一刻是你想要的人生嗎?這個問題不會有答案,因為那是他的人生、是他要去面對的課題,況且,自己對於想過的生活都還處於一個很模糊的狀態,只是,總是很心疼看見身邊的人不顧一切的奉獻自己,換來的也只是一聲「加油」。加油的意思像是在說你不夠努力,又或者既得利益者的「加油」,只是在刻意提醒你必須確保他的利益。這個段落再次搭配
《這不是你的錯》一書,關於為何會容易對他人產生生氣的情緒:「
因為無法對加害者表達憤怒,你很有可能把憤怒發洩到比你弱小的人身上——因為你恨自己弱小無助,所以你也憎恨其他同樣弱小的人。」我想,陰鬱與難解的情緒,僅僅是因為討厭那個過去總是加班到只能吃微波食品,卻永遠不敢提早下班的自己。
第一份正職工作離職逃跑後,在國小補習班待了三個月的時間裡(2021.03-06),反而是方格子文章最多產的時期,因為每天都在懷疑人生、每天都在衝撞價值觀的環境工作。看見每天學校作業寫完就得寫補習班評量卷的孩子、看見段考週學校作業、練習卷、補習班練習卷寫完後,還得留班晚自習繼續考試的孩子、看見成績不盡理想而後氣急敗壞興師問罪的家長、看到討論著如何擴大招生的同事、看到明明已經努力了,試卷卻還是滿江紅的孩子流下執拗的眼淚。望見這些種種,不禁令我心一怔,去思索功利主義、菁英主義等,也想送孩子一句「不要滿身泥濘的努力,要有效努力」畢竟很多事沒有為什麼,不過,這般言論和檢討被害人有什麼兩樣?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才是應當共同努力的目標。
後記
抒情散文裡頭滿溢的「情緒」
國、高中,甚至到大學畢業前,我鍾愛抒情式的散文更勝於學者的研究,因為散文的敘述方式總是充斥著滿滿的情緒,閱讀時候的沈浸與包覆,讓我感覺這世界終於有一個角落是和我相似的。
我沒有喜歡學術研究,我只是在學術裡找自己。
工作一年後又重返校園再度成為學生,到了近幾日才慢慢思索出,其實我並沒有喜歡學術研究,我喜歡的,是用一種具有邏輯分析的理性思維去看待事件、看待自己,換句話說,我只是在學術裡試圖找尋自己,而非單純享受「同溫層」的洗禮。譬如,學習社會學讓我了解很多事是結構性問題,讓我不再責怪自己是無所作為的共犯;學習人類學讓我知道不同群體之間的慣習不同、規範不同,於是讓我了解原來不合群不是自己的錯;學習心理學則讓我在這場旅程的後半段得以療癒、寬慰自己。
佳句收藏-漫漫人生/職場生存
- 職場就是修行,把為難你的人當成是菩薩來「逆增上緣」。
- 職場並不是學校生活的延續,而是另一種人生的全新開始。
- 好老闆的標準:要求清楚、尊重私領域、不扯後腿。
- 越級抱怨是職場大忌,所以要以褒代貶,想好說詞。p.92
- 還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讓自己比他更優秀、變成他的主管。p.96
- 將人從熟悉的地方搬遷,就像將一株植物移到完全不同的氣候帶,就算再肥沃的土壤,再好的環境,每天都是一種生存考驗。p.153
- 早臨的逆境是福氣,你所經歷的挫敗,最後都會成為隨身武器。p.210
- 選產業不選頭銜,體驗充滿希望的正能量,會是很愉快的享受。p.240
- 有些會議,是該認真討論出解決方案的,而更多會議,其實是一種專業性質的演出。p.260
- 因為過去的努力,才能讓現在的我享受追夢的快樂。p.313
延伸閱讀
白露未晞,四季予你
偷每天一點點的時光消磨,在時鐘的硯盤裡,把心血滴盡
我是予晞,我們下段旅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