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種)悲情:以共同體框架思考二二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二二八通俗敘事的角度看,二畫並置頗有王爾德《杜連魁的畫像》那種畫與人、表與裡各自映射美善與醜惡的意趣。然而從共同體框架看,其實是極端、相異感知的並存。
「二二八」是形塑台灣意識的重大事件。一方面,這反映了台灣史之為痛史,以「台灣」為認同對象的意識乃是在移民、殖民的脈絡中,隨族群與族群、治理體制與受治理者的衝突、死傷、協作而漸次凝聚、轉化、深化。另一方面,秉台灣意識回頭體察二二八,卻也使一般人常將二二八侷限於「台灣」的地理、心理框架,從而忽略事件發生於不折不扣的中(華民)國,既有台灣本土之上國民政府與日本殖民遺緒的政治、經濟、文化扞格,也有大陸的政經與軍事糾葛,更無從自外於當時國際角力。再者,為了對抗威權體制,二二八敘事求真相、述悲情,以威權為萬惡的策略無疑極其有力。然而隨著威權體制瓦解,同樣的策略少了眾惡歸之的箭垛,過往可以略而不計的扁平化缺點就極其顯明,反過來使得整體敘事越來越欠缺吸聚相異群體的力道。
這不是說必須將真相與悲情拋開,而是有必要轉而肯認在不同的感知經驗下,真相不只一個,悲情不只一種,甚至也不只有悲情。(這裡所謂「肯認」是recognize,而非僅僅acknowledge,有口無心說聲「知道了」。)換言之,不能只以抽象的台灣意識來看二二八,這麼做很容易由地理畛域造成歷史倒錯割裂,也容易陷於以特定或單一族群、階級為基準的霸權心態而不自知。相反,如今的二二八敘事需要的是以動態、異質的共同體框架回看這段痛史。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歸結了二二八學術研究兩點未及之處,一為「忽略對戰後初期台灣所處國際脈絡的掌握」,另一為「缺乏對中國統治模式連續性之追溯」。學界尚且如此,遑論一般民眾。舉例來說,二二八通俗敘事以犧牲前賢群像取代蔣介石獨裁者塑像,實質上仍是銅像崇拜。問題在於,前賢固然可欽可敬,但將有血有肉的人僵固為膜拜標的,勢必排擠掉銅像造模容納不下的紛繁、鑿枘、難堪的歷史細節,比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部分本土菁英或受當局運用,或與特務機關合謀,甚至相互爭寵表功,成為政治運作的棋子;各地分會或地方組織也不乏線民潛伏,與特務機關合作,密送情報、出賣他人、打擊對手。」如此一來,反而無從彰顯統治體制多元發散的運作,也就看不出「中國統治模式連續性」。
與銅像崇拜相對的是妖魔化。必須強調,正如批評銅像崇拜不是在厚誣前賢,批評妖魔化也不是要為負面人物塗脂抹粉。重點始終在於經驗的異質性。而凸顯異質經驗也並非相對主義,只是說明蓋棺論定的基礎也許是智識與心理上一定程度的纏結與矛盾。畢竟,負面人物不等於扁平人物。「一面策謀分化〔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一面虛與委蛇巧言安撫;一面調兵請兵,一面謊言欺騙」,是陳儀;學者黃英哲所指,具備「光復後台灣文化重建工作的熱情與理想」者,也是陳儀。陳儀在寫給許壽裳的信便提及:「我常有『譯名著五百部』的志願,我以為中國必須如以前的翻譯佛經一樣,將西洋名著翻譯五六百部過來」。
至於對二二八「元凶」蔣介石的異質感知自然更複雜。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手完成的話」特展曾展出李石樵兩幅蔣介石畫像,分別呈現其偉人與獨裁者的形象。從二二八通俗敘事的角度看,二畫並置頗有王爾德《杜連魁的畫像》那種畫與人、表與裡各自映射美善與醜惡的意趣。然而從共同體框架看,其實是極端、相異感知的並存。如此並存無礙觀者認同單一畫作,但無視另一種形象(乃至更多種形象)的存在,卻會侵蝕共同體的根基,連帶使二二八難以跨越群體的界線。
汪宏倫〈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一文指出:「台灣的轉型正義,所做的經常是相反的事......都只想對自己行公義,而不願對別人行公義:自己想記住的,對方不可忘記;而對方想記住的,自己卻想拋諸腦後。」二二八是轉型正義重要環節,上述觀點套用於當前二二八通俗敘事自可謂當頭棒喝、暮鼓晨鐘。
汪氏論點衍伸自呂克爾「記憶是為他者行公義」的概念。就以共同體框架思考二二八而言,「為他者行公義」有更廣泛的意涵。「台灣」之為共同體,是當下進行式,並不止於國民政府領有台灣及其後遷台。這表示,談論共同體族群對二二八的感知,已不再是本省、外省之別,也不只是著重「外省」一詞的內部歧異,又或者原住民如何也受害,而是對不斷加入「台灣人」行列的族群(比如「新台灣人」)來說,「二二八」也許不具備族群上的先驗意義。即使沿用過去的族群劃分,後起世代與事件發生的時代漸行漸遠,對悲情的感受也勢必淡化。這些都意味著,二二八敘事亟需更改扁平化的策略。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所標示的二二八學術研究待發展課題,如「中國統治模式的延續與斷裂」、「與東亞各國的比較研究」,有助於在議題拓展中尋得共同體族群與二二八的接點。但最要緊的仍是於共同體框架下「為他者行公義」,讓不同族群、階級、年齡、性別、宗教、黨派的個人有意願也有餘裕去在乎與自己或許並不相關的二二八。否則,即以勞動條件而論,當個人為了工作、為了生存疲於奔命,又怎麼會有心思去體察幾十年前的悲情,又怎麼不會沉溺於難得的連假/廉價歡情。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以筆名「魯育人」發表於「獨立評論」網站 (2023.3.2)
avatar-img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讀《紅樓夢》,一大趣味是以文參史、以史證文。
紅樓一夢,何嘗不是王熙鳳的芳華大夢?
第十回引起我注意的,一開始是個小細節……。
白日遊園的作弄和出醜,是貧富間的應酬,總有些上下交相賊的意味。夜裡這一段,才真照見人心。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本土化」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情感,一套輕重緩急的價值體系,不應是割裂、扭曲式的根源主義。
讀《紅樓夢》,一大趣味是以文參史、以史證文。
紅樓一夢,何嘗不是王熙鳳的芳華大夢?
第十回引起我注意的,一開始是個小細節……。
白日遊園的作弄和出醜,是貧富間的應酬,總有些上下交相賊的意味。夜裡這一段,才真照見人心。
攸關母語發展的大事是福佬族群能否反思自身母語以往的霸權位階,能否放開心胸擁抱自身文化根源。
「本土化」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情感,一套輕重緩急的價值體系,不應是割裂、扭曲式的根源主義。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大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大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