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戀愛前各種疑惑:性向、吸引力,喜歡或愛是什麼?戀愛做什麼?—晚戀人的體會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才經歷初戀結束的人,自青春期,我就對戀愛有非常多的困惑,只因我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很「自然地」明確知道自己的感情是怎麼回事。或者應該說,我有太多的懷疑,內心好像有個煩人的問題兒童,總愛挑戰自己,問一堆為什麼
例如:喜歡是什麼感覺?喜歡外貌就叫喜歡嗎?希望對方陪伴是喜歡嗎?有性慾才算喜歡嗎?喜歡一定要靠感覺嗎?愛慕激情會不只是一時的?我怎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是真是假?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疑惑,某些問題我還真的曾問過身邊陷入愛情(fell in love)的人,有些人覺得我問這些很怪,有些人則說:等你遇到了「對的人」就知道了。
他們可能從未問自己這些問題。因為我們身處的世界,好像把戀愛當成一件無比自然、按時間便會自動發生的事,所有未解之謎只因你還沒被戀愛之神拜訪才存在。又或,你只需跟著青春期高漲的賀爾蒙行進就好,它就是戀愛的先發指標。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有類似的困惑,也是很長時間單身的人,我想跟你分享我晚戀的一點體會。

無止盡地戀愛疑問

以前我總覺得,為何自己腦中沒有像別人一樣的戀愛編程?別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感情事,我卻對一切發出質疑,就如自己的性向,即使我從未對任何人有過確切的愛戀,我也不會因為自己是女生,便假定自己只喜歡男生。就因為我根本沒戀愛過,所以我更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待解之謎
我對一切感到模糊、不確定,總想說應該有某種定義或是檢驗方式,來確知自己對戀愛的各種感受,我也想要很清楚地知道並辨識「喜歡一個人」的狀態,就像大家似乎都很明確且自信地知道戀愛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除此之外,我也問自己,戀愛究竟有何目的?當大家都因為喜歡而在一起時,我卻想,假如我不想「在一起」呢?如果在一起要黏著對方,那好像一點都不吸引我,如果我不想花很多時間精力,是不是不適合跟人戀愛?另外,最終相戀的人都要走向結婚成家嗎?
戀愛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我滿腹疑問。

愛情不是方程式或模型

我以為戀愛跟愛情有某個明確的樣貌可以指認,像方程式,只要代入正確的代碼就能成立,所以我該努力了解代碼為何。然實際上,戀愛與愛情並沒有客觀的模樣,其實根本不用「找到」解答,它永遠會是一個未知,僅有透過經歷才能開展出一幅圖像。
無論是聽別人說、看影視演、受文化教育或周遭人呈現的,都只會是愛情的樣貌之一,不是唯一
假使我們把外界給的答案當真時,便會追尋那個「理想標準」,忽略自己原本可以探索跟建造的空間,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去組建外界教導我們的「模型」,而不是自己的「原型」;同時,還會因自己未能達到「理想」或覺得需要去追趕而挫折。
就像以前的我,也曾為自己對戀愛的不解感到挫折。還有很多人,有的因性向的困惑感到挫折,有的因無性慾感到挫折,有的因自己沒有佔有慾,或想要同時擁有兩性伴侶而感到挫折。各種挫折背後,是因為我們認為有個「標準模型」在那,為何自己沒能符合?是不是我有問題?
有時正是提前意識到自己與「標準」的落差,從而卻步,覺得不管怎麼做似乎都不太“對”。

愛與關係的模樣百百種

上面的說法並非反對當今主流的戀愛與愛情觀,而是指,即便是主流也不代表它是你的「真實」。
別人給的答案叫知道,但你自己的答案只能經過體會。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答案似乎跟別人不太一樣,請珍惜它,而不是踐踏、摧毀它,因為那是你真實的一部分。
誠實面對自己的真實,才能對別人也真實坦承,畢竟會自我欺騙的人不覺得自己有在說謊。不是每個人都真實渴望童話式的浪漫愛情,或鶼鰈情深的恆久之愛,戀愛不過是生活的一個面向,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生活方式,戀愛與愛情自然能有各種風貌。
以前的我把愛情當方程式,當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一個人或能否跟對方在一起時,我會想像自己能不能接受跟對方接吻或性愛,好「測試」自己的感情,宛如愛情必須具備身體的吸引力跟親密慾才成立,一定需要「正確」的代碼才行。但這麼做,是不也表示當身體親密感消失時,愛情也就逝去?難怪那麼多人在關係裡,對維繫彼此身體的吸引力感到緊張。但真的是這樣嗎?
前陣子我的某個女性朋友跟我告白,讓我又思考了自己對愛情關係的渴望是什麼,也跟身邊有同性伴侶的朋友聊了天。但最後,還是回歸我跟對方的性格與現階段的發展是否契合,對我來說,這跟性別幾乎沒關係。
不過對某些人來說,性別是重要的,而且不單純是有無辦法愛慕、產生吸引力的問題。有的人,即便也對異性有肉慾,但在情感或承諾的層面,又「只能」或「只想」與同性發展親密關係,這就像生理上是雙性或異性戀,但情感上是同性戀。
我們的愛情與關係,不一定都是「本能」決定,你也可以選擇的。你的愛情容器裡,並無一次具備身體、情感、承諾這三者,那也沒關係。你想建立一段無性戀愛、你想與人直接發展無關情愛的生活夥伴關係、或多角忠貞(Polyfidelity),或以生養孩子為中心的承諾關係都行,只要誠實面對就好。

沒有答案也可以上路

若要問我個人的初戀是怎麼發生的,我會說戀愛的觸媒不是賀爾蒙,而是好奇心
在與前任相遇前,我剛好處於想談戀愛的階段我終於也想下水,去體驗「人間疾苦」,到底為何大家如此著迷、迷失於愛情之中?相較我卻興趣缺缺,覺得無謂?答應與前任前往時,我也不是很肯認自己的感情,不曉得自己有的好感算不算「喜歡」,但至少對方已經能通過我心中親密接觸的測試,於是我想說,這是一次體驗戀愛的好機會。
我不曾想過天長地久或婚姻,我只是好奇想經驗看看,我的目的就是體驗本身
這段戀情也讓我體驗到,我的愛意可以像種子,慢慢發芽長大,根越扎越深。就算分手了,我還是很開心自己當初決定交往,因為我真的收穫非常多!我對愛情與關係的體會,以及對自我的了解,絕非過去的自己能想像並企及。拿前任出軌來說,我反而體認到自己雖然很痛苦,但也能自我療癒的很好,以往我在感情裡有點害怕受傷的傾向,經歷這過程後,反倒變得更有自信跟勇氣。
如果沒有受傷,我也見識不到自己的復原再生力,還有豁達的那面。
我覺得假使你有好奇心,想嘗試戀愛、交往,也知道自己的界線在哪,那不妨帶著探索未知的心情去建立關係,不需要抱持很多愛情「公式」或「檢核項」。因為對於沒有戀愛經驗的人來說,你對愛情的理解,包括你在關係裡的好惡跟價值觀,很可能都是你以為的「猜想」,那都是頭腦的自我認知,完全未經現實驗證;而當你真正處在生活中、關係中,你的真實樣貌才會顯現
就像我曾經覺得自己很難與人共享空間,但一年多的同居生活,轉變了我的自我認識,原來我也能享受並適應同居的感覺。
認識自己跟認識他人,都需要時間跟實際生活經驗,不是靠腦袋的思考而已。

要真的認識愛情,就得好好認識人

現在回頭看,以前我之所以對「戀愛」沒興趣,其實是對我腦袋裡刻板印象的戀愛沒興趣,媒體文化或周圍人們所呈現出來的,都不是我渴望的。我的思維就像:愛情是這樣?那我不想要了。
可事實上,我們都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愛情,即便它跟「理想模型」不相同。
與初戀交往後,我終於打開了戀愛的興趣開關,開始願意接收跟愛情有關的資訊或書籍,這些東西確實能提供我不同的觀點與建議,但同時,也都是一種帶有「正確指令」的東西,與我對感情不在追求「正確理想」的信念常不相符。
我認為愛情與關係是永恆持續進行,在一起、同居、結婚、生孩子都不是成功幸福的「結局」,它就只是過程的一部分,持續下去的每一刻都還是需要雙方的意願跟付出。很多人沒意識到這件事,只著眼追求一個標竿性的成功結局,急著做「對」每件事,好得到「對」的結局。真正的「人」反而像是一個道具,陪著演出整齣戲。
也許我的想法不是那麼的討喜,可我覺得愛情真正的模樣,實際上就是你旁邊那個人的模樣,也包括你自己的模樣。若要清楚認識愛情,就得好好認識彼此,帶著未知的心去認識,持續認識,去注意你們開展出的圖像劇本長怎樣?而非反過來,先畫好圖像並要求彼此能演好劇本。
愛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請讓自己跟別人能在感情上活出本貌—這是我對自己說的話。如果能做到這點,你也會發現感情世界沒有任何的「成敗」,你永遠能收穫珍貴的寶藏,未知的某個圖像。
Bless
相關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