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29|誰來照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Ekaterina Shakharova on Unsplash
台灣(或者說華人社會)對於照顧的詮釋與其說是恩寵,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常規的情緒勒索。奉養一詞不僅適用上對下之間的關係,它更像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承諾,因為小孩長大之後也要遵循奉養的傳統,理應照顧自己的父母(或者說供你吃穿的人)。這一套價值觀運作了千百年,某些時候,這樣的價值觀甚至寫入我們的基因裡,直至離世仍舊無法逃離它的圭臬。
然而,這套看似運作完善的照顧機制,卻弔詭地抹除了照顧者個人的努力成分。不論你再怎麼努力侍奉父母,這一套價值觀永遠都能自信地跟你說
你這麼做是應該的,想想你的父母怎麼把你帶大的。
這個狀況我尤其在媽媽身上看見,身為一個年齡步入半百的中國女性,一生的時間都是圍繞著家庭,而且幾乎沒有自己的空間。她在媽媽、太太、女兒三個身分間切換,卻未曾做過真正的自己。「什麼時候媽媽這個角色可以休息一會?」我曾經跟媽媽討教過這問題,不過她卻不出我所料這麼回應
「這本來就是女人的職責,不然誰來照顧你們(指我和我弟)?
彷彿以照顧為名,累死一個人都能稱得上是鞠躬盡瘁。不過,當照顧的成本逐漸升高,耐心的額度也會隨之消耗,接續而來的便是情緒的碰撞,就是那天夜裡的樣子。當然,在這個體制下的每個照顧者都可以這麼說
這又不是我自願的
但是照顧者一想到自己過去是如何被帶大的,照顧者便直接簽收了照顧的職責,心裡卻是折騰著「要不是因為你們,我才不打算淌這混水!」。誠實地說,我自己也頗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在阿嬤身上,對我而言,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坐在計程車上準備回診的阿嬤
每次帶阿嬤回診時,計程車司機、主治醫生、護理師經常跟我說
「小時候阿嬤一定對你很好吧。」
特別是聽到我請假,搭了兩小時的車回來基隆,就是為了帶阿嬤回診,更會認為我肯定是被阿嬤帶大的。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剛出生的時候,我其實被送到遠在海南島的外婆家照顧,親戚們很是照顧當時仍是孩娃的我,買了許多新衣服、吃了不少零食、拍了不少張照(那時仍是底片相機),直到 2~3 歲才回來台灣。
回來沒多久後就進了幼稚園,一直到上小學之前,我幾乎不太記得阿嬤帶我去過哪、做了些什麼事。即使到了小學,我對阿嬤的印象仍舊很淺,永遠只記得我會惹事生非,打破家裡很多東西,也經常會拿著棍子追著我打
「你再給我這樣子亂來,我晚上叫你爸爸好好給你修一頓!」
這大概是阿嬤最常跟我講的話了。
國高中時期的生活圈幾乎圍繞著同學,周旋在各個線上遊戲,更無暇在乎阿嬤的身體狀況。接下來的記憶便是跳轉到阿嬤檢測出失智症的那一天,那年我大二,正值 19 歲。直到我開始記錄阿嬤的身心狀況,我才開始慢慢了解這個人,包含我和阿嬤相處的當下、遺失了十幾年的過去、以及只會越來越糟的未來(可參考: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19 | 重拾彼此的記憶)。
而我現在每周回家照顧阿嬤,純粹只是我願意這樣做,跟阿嬤過去如何照顧我根本沒關係。別誤會我的意思,這並不是在抹煞阿嬤對我的照顧,而是我並不需要將阿嬤過去的努力作為我照顧她的動機,也不需要合理化一切照顧的成本。
我偏好這樣的照顧思維,當別人問起我為何如此照顧阿嬤時,我可以不必冠面堂皇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善待到大,而是能簡潔有力地回答
因為我愛我阿嬤,所以我選擇這樣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217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呵護」所愛,是因為那一份愛入骨了,甚至超越愛自己,父母呵護孩子,孩子呵護父母,細心照看保護,猶如珍惜一件稀世珍寶。 一位上年紀的老太太,做了一二十年的志工,不管天陰晴月圓缺,一定出門做回收。然而,畢竟是凡夫肉胎,無法與歲月對抗,一場疾病讓老太太的身體加速衰敗,沒多久就無法出門做公益了。老太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Thumbnail
在社區大廳放空喝咖啡時,我遇到一位關心人的長輩,我們談起了照顧家人的話題。我分享了我對照顧家人的看法,認為照顧人是出自內心的想法,並不是相欠債的行為。這篇文章探討了照顧家人的心情和情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照顧的重新思考,不要再用相欠債的說法來劃分關係。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我的阿嬤是一個今年要九十多歲的老人,今天我想以他的孫子來談談我阿嬤的故事。 我是阿嬤自小帶大的,阿嬤對我的記憶似乎都停留在兒時記憶,對於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知道,只要照顧你的人,它就是愛你的人。 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身為家裡唯一的長男,是人人口中的金孫,但是看似被呵護,卻實際也並非如此。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呵護」所愛,是因為那一份愛入骨了,甚至超越愛自己,父母呵護孩子,孩子呵護父母,細心照看保護,猶如珍惜一件稀世珍寶。 一位上年紀的老太太,做了一二十年的志工,不管天陰晴月圓缺,一定出門做回收。然而,畢竟是凡夫肉胎,無法與歲月對抗,一場疾病讓老太太的身體加速衰敗,沒多久就無法出門做公益了。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