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主基督,祢的擔阮著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刊登於2022/10/22 南神週報)
PCT2009年版台語聖詩的故事
首行:主基督,祢的擔阮著擔
原文:Christ, our Lord, your yoke we will take
調名:MIOME(鄒族古調)
韻律:95337777
作詞:On̂g Cheng-bûn/王貞文 (1965-2017) ,台灣,2005
作曲:Avai Yatauyungana/高英傑,台灣,1973
參考經文:馬太福音11:29
連著兩場畢講,司禮的同學不約而同選擇了與貞文牧師有關的詩歌:〈上帝啊!佇祢園內〉及〈晨禱〉。她是一位熱愛基督、溫柔、有創造力、心思敏銳又清澈的神學家,也是一位用生命影響,甚至改變許多人事物的牧者。2004 ~ 2016年間,貞文牧師曾在台南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及基督思想史,她的身影與行事為人都讓我們深深懷念。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她創作的詩歌—新聖詩524首—聆聽,她向我們述說的故事……
******************************************************************
2005年,聖詩委員會邀請貞文牧師寫一首以「本土關懷」為主題的聖詩,她首先想到的就是這首鄒族古調,最後她選擇由高英傑老師[1]指揮的詩班演唱版本[2],來完成她的作品。她說:「能用鄒族的音樂來寫聖詩,是一個漢人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敬禮,透過這樣的敬禮,也誠懇地向過去原漢衝突當中,漢人對原住民的壓迫與欺凌求寬恕。」[3]。貞文牧師三歲時隨父母遷居嘉義市,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她「親眼看到漢人與鄒人的族群差異,感受過鄒人所受壓迫,也經歷過鄒族的原住民為打破吳鳳神話所做的長期奮鬥,我深深感受到這個族群的軔性,也為他們的生命力感謝上帝。」
「吳鳳神話」是什麼?如果你還沒滿40歲,可能以為是那位來自土耳其的網路名人。不,貞文牧師提到的這個吳鳳,其實是清領時期的嘉義通事;在漢人的紀錄中,他為了拯救漢人同胞而死,死後魂魄在部落作祟,以致鄒族人驚恐誓言不再殺害漢人;不過在鄒族的紀錄中,他卻是個掌握資源和權力的奸商,剝削欺壓鄒族人。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從日治中期開始,卻被日本當局改編成神話,作為其「理蕃」的論述基礎;成功宣揚原住民的野蠻落後,必須被教化,而吳鳳則寬大仁慈,甚至為鄒族人犧牲自己。偏離事實又不平等的論述,在日治結束後卻被繼續渲染炒作,「吳鳳神話」被編進國小教材,讓整個世代對原住民族的觀點歧視又偏頗,衍生出許多悲劇,例如最終喚起知識份子覺醒的「湯英伸事件」[4]
身處這樣的時空背景,貞文牧師的創作有一個明確的期待:「當這個古調成為整個台灣教會的詩歌,將是基督的愛讓族群彼此修和的時刻」,她不單是為了寫歌而創作它,這是上主的呼召,是她的禱告,更是一場講道;我認為,這也是一次以「實踐模式」落實「本土化神學」的呈現。古調MIOME也被記錄為 MIYOME[5],鄒族耆老們認為將它翻譯為「牽魂曲」能更貼切詮釋它的意義;歌詞內容雖然有多種故事來源,不過都有「牽著亡者靈魂走到安詳之地」,表達族人「對已逝亡魂的弔慰和祝福」的意涵[6]。在鄒族傳統mayasvi 祭典中演唱此調,原來有兩種目的,一是悼念亡者並安慰人心,二則是為了「以歌娛神」,讓瘟神聽了高興就不會傷害族人。也就是說,MIOME在人類學模式的脈絡中有其「文化價值」,它表達出「敬畏神、祈求平安、飲水思源、珍視靈魂和生命」等,與福音價值觀「動態對等」的觀點。
讓我們懷抱敬畏,緩慢而深刻地吟唱這首聖詩吧~悠遠、沈靜的古調,配上貞文牧師的諄諄叮囑,勉勵我們要對基督使命有熱愛,要付上代價照顧地土,要行公義愛和平,要像基督為我們捨命一樣地去愛和我們不一樣的族群……願上主幫助我們有柔韌不放棄的堅持,因基督的愛懷抱夢想和盼望,直到那捨命的愛打破隔斷的牆。
[1] 高英傑為著名的鄒族教育家、政治家、音樂家及詩人高一生的次子,時任吳鳳鄉長的高一生是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1952年被羅織貪污罪名收押,1954年判處死刑。
[2] 1969年由駱維道牧師收錄的版本
[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詩歌分享http://hymn.pct.org.tw/Hymn.aspx?PID=P2011112800020
[4] 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90%B3%E9%B3%B3
[5] 這是因爲部落田野工作在音譯上有些微差異
[6] 張欣穎,〈鄒族達邦社mayasvi祭儀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與保存組,2014),頁132-134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首聖詩,我相信你會很不習慣,因為從首行「喜樂和平兒」到它的曲風、許多的不協和音等等,都挑戰了我們對於所謂聖詩的期待。但你知道嗎?這樣的Ngāi-gio̍h(彆扭)可能正是作曲者駱維道老師精心的設計......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首聖詩,我相信你會很不習慣,因為從首行「喜樂和平兒」到它的曲風、許多的不協和音等等,都挑戰了我們對於所謂聖詩的期待。但你知道嗎?這樣的Ngāi-gio̍h(彆扭)可能正是作曲者駱維道老師精心的設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4年5月蔡茗淇與許峻榮合唱錄製〔感謝的情歌〕,是首輕快旋律的鄉村歌曲,由朱立勛作詞作曲,敘述一對愛侶談著甜蜜的戀情,珍惜老天安排的緣分,誓言牽手走向未來,相互感謝彼此愛意的情歌。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的遊子吟,流傳千年,也是母親節必播的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FlRf6qz8g 自古有哪些字用於母親的稱呼?總計有: 媽:《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Thumbnail
每一個人生命的旅程中,都有一份使命,無論大小,它總是激勵著我們向前邁進。在我身旁,是一位很會唱梵唄的見睹師父,來自阿美族部落的出家人,是我所見過的第一位原住民僧侶。他曾在中台禪寺的盛大法會中擔任「維那領眾」,以梵唱的聲音傳達願望。 去年,他發行了個人首張佛曲專輯《我願》,將梵唄以不同的音樂風格呈現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4年5月蔡茗淇與許峻榮合唱錄製〔感謝的情歌〕,是首輕快旋律的鄉村歌曲,由朱立勛作詞作曲,敘述一對愛侶談著甜蜜的戀情,珍惜老天安排的緣分,誓言牽手走向未來,相互感謝彼此愛意的情歌。
Thumbnail
看到這本書名,最先想到的是越南古典詩歌《金雲翹傳》,剛好是三位主角,一男二女的名字。其後聯想到陳若曦的小說《慧心蓮》,一方面書名鑲嵌主角母女的名字,另一方面內容跟現代女性遁入佛門有關。不過本作的視野並沒有離開世俗,而是始終駐足在家庭內裡,印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我從
Thumbnail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的遊子吟,流傳千年,也是母親節必播的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FlRf6qz8g 自古有哪些字用於母親的稱呼?總計有: 媽:《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