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2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電影文化筆記】《驚聲尖叫VI》別再問了,這就是我最愛的恐怖片!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看完《驚聲尖叫 VI》,下一次鬼臉再問我: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希望我活得下來)
《驚聲尖叫VI》不喜歡寫個大大的6在標題中
本篇包含「砍殺片」的歷史與介紹
以及《驚聲尖叫VI》影評
會稍微討論劇情
但不包含結局雷
*本篇所有截圖都來自官方預告

前情提要

《驚聲尖叫》第一部於1996年上映,整個系列比我大一歲。
自我從國中時在電視上看了第一集後,我就懂了。
加上我媽辛苦懷胎的十個月,我完全就是為了這個系列而生的驚聲尖叫寶寶。
其他人只是龍年寶寶、虎年寶寶或民國100年寶寶,有夠普通。
我,出生三天
由於該系列的靈魂人物,導演衛斯克萊文於2015年去世,執導筒接棒給兩位新生代導演:馬特貝蒂內利奧爾平和泰勒吉列特。在此之前,兩人最著名的作品為《弒婚遊戲》,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十分佩服兩位導演在題材創新與劇情翻轉方面的膽大包天。
《弒婚遊戲》劇照
更早的時候人們崇拜希區考克、喬治羅密歐、約翰卡本特,全都來自於他們對於題材的嶄新嘗試,電影作為僅存在百餘年的年輕藝術體裁,本就該是充滿無限可能的載體,所有的框架與局限,都是製作者畫地自限。
不如其他現代優秀鬼片的風格(《仲夏靨》或《厲陰宅》前期的作品等),會刻意營造讓人細思極恐的驚悚,本片導演雙人組的風格較為輕快寫實,每每用大破大立的劇情設計吸人眼球,無論從原因或結果來看,他們無疑是承接第一集《驚聲尖叫》幽默諷刺的不二人選(應該說是唯二人選,自己挑自己語病)。
前一集的標題沒有打上5的序號
本集《驚聲尖叫 VI》直接延續了去年的第五部作品,從標題的設計上來看,他們刻意隱藏的續集數的序號,讓系列作的5、6非常不明顯,絕對是兩位導演不太想製作續集的內心掙扎(但他們真的做得超級好)。

作為後設恐怖電影
講到《驚聲尖叫》系列時,一般觀眾第一時間想到的通常不是鬼臉殺手大開殺戒的砍殺電影,而是台灣片名翻譯得和《驚聲尖叫》非常相似的《驚聲尖笑》。
只是好笑,卻不大膽的《驚聲尖笑》
隨便滑個情報,就會看到酸驚聲尖叫又出續集的無聊網友,說驚聲尖「笑」比較有趣,完全是外行中的外行。
由於《驚聲尖笑》裡頭大量的無厘頭幽默以及對於各種鬼片的惡搞太過使人印象深刻,加上普通觀眾喜歡的腥羶色,導致觀眾大多不太記得《驚聲尖叫》的故事本質其實也是解構同類型電影敘事手法的「後設恐怖電影」。
意即在《驚聲尖叫》的故事中,陷入鬼臉殺手追殺的角色們,其實早就看過《月光光心慌慌》、《半夜鬼上床》、《十三號星期五》與《德州電鋸殺人狂》等砍殺電影,甚至會在故事中吐槽某些自尋死路的行徑,並且透過以上電影的公式尋找存活的方法。
讓我們將時間推回1996年,當時好萊塢已有一卡車砍殺電影,觀眾們抱怨恐怖片的公式化、換湯不換藥,審美疲乏,哀嘆著恐怖片已死時,《驚聲尖叫1996》出現了。
當年比利與席妮的盛世美顏
導演同時振興了頹靡的砍殺片市場,為一個被各式B級片輪番轟炸的「砍殺類型」注入一劑強心針,片中解構了「黑人第一個死」、「不要落單」或是「別做愛」等砍殺片常見的公式,進行解構與翻轉,先前《驚聲尖叫》的三部續作分別解構了續集魔咒(第二集)、三部曲規則(第三集)以及次世代續作公式(第四集)。
到了本系列第五部作品,片名直接拿掉了集數序號,以跟首集一模一樣的《驚聲尖叫(Scream)》作為片名,片名的設定直接對應當今好萊塢常見的重啟/軟重啟/精神續作等現象,舊IP的再製曾出不窮,對於缺乏原創性的電影產業提出挑戰。
作為解構、嘲諷、吐槽其他電影的作品,及格的標準絕對比其他作品高上許多。試想一部解構敘事手法、嘲笑舊有公式、吐槽電影老哏卻拍出老套的公式化劇情,同時像氣憤的巨嬰大聲哭鬧,卻提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解方,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可喜可賀的是,《驚聲尖叫》於2022和2023的兩部新作,總算脫離了234集徘徊在及格邊緣的窘境,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在眾多舊有IP不斷重製翻拍成新世代版本的年代,作為「後設恐怖電影」的《驚聲尖叫》新世代版本達到如同1996年首集的高度,甚至超越了它。

《驚聲尖叫 VI》的故事是什麼?

故事講述前一集的角色們,塔拉與其他倖存者,前往紐約念大學,姊姊珊曼莎跟著她一起到了陌生的大城市,夢魘隨之而來。
更強大更神出鬼沒的鬼臉現身在大城市中,挑戰以往鬼臉總在陰暗小徑、荒山野嶺等人煙罕至之處,等人落單後擊殺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又一場在超商、地鐵或大街上的血腥屠殺。
呼應了宣傳語「在幾萬人的大城市裡,沒人能夠聽到你的尖叫」,這次的鬼臉殺手更加血腥殘暴,更加難以猜測。
每個角色都不安全

《驚聲尖叫 VI》的表現如何?

導演雙人組解開封印
升級、強化、翻轉公式,是本片最大的特色。
本片的開場非常精彩,第一個受害者被殺死以後,通常就是特寫鬼臉殺手的面具,隨後殺手劃下一刀,映出本集片名。
這一集從開場戲就告訴觀眾:「拿穩你的爆米花,我們要顛覆你的所有想像。」
觀賞前作《驚聲尖叫》(2022)時,我不時會感受到,導演雙人組對於承接半重啟的經典系列、接下《驚聲尖叫》時隔續作的執導筒這回事,還有著些許顧慮。
無論是對續集疲乏的影迷們,或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很喜歡)等著系列作翻船的嗜血大眾,或是他們如此熱愛這個系列的靈魂,無疑讓他們在上一部《驚聲尖叫》顯得如履薄冰。
上一集的大獲全勝,讓他們在第六集電影中,得以開啟了萬花筒寫輪眼(上一集只有寫輪眼)。
有人偷抱星期三
續集當道的年代,加上短影音、網路謀論以及主角心理健康等問題,通過導演雙人組之手,《驚聲尖叫 VI》成為一部不可多得得神作,不僅致敬了自己的系列、不僅致敬了20世紀至今的砍殺電影、不僅解構了恐怖片這個類型。
《驚聲尖叫 VI》企圖包山包海,成為流行文化的教科書,成為能總結過去十年影視發展的影迷聖經。
從結果來說,本片成功的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不只是砍殺電影中的佼佼者,更是當代電影的巔峰之作,堪稱新時代的《大國民》(請電影系的同學不要揍我,要排很久)。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也很熱鬧
本片深知現代人對於任何電影的標準,就是不可以無聊,就算觀眾從來沒有看過任何恐怖片,是一個關注任何主流電影系列的白紙,本片明快的節奏,演技到位的主角群,一場接一場的追逐戲碼,每每殺到開腸破肚的壓迫感,都可以讓不理解片中彩蛋的一般觀眾,獲得良好的觀影體驗。
但我不推薦這部作品作為新觀眾的第一部砍殺片,一開始就吃滿漢全席,之後再看其他電影,都會像超商聯名網紅的飯糰一樣寒酸。
對於熟捻本系列以及流行文化的觀眾,整部電影滿滿地埋藏著導演給影迷的訊息,他們能透過幾個鏡頭,告訴我們他們記得自己對角色的設定,例如塔拉緊張時使用氣喘的吸入器,與曖昧對象聊天後小鹿亂撞倒在床上時,帶到她手掌曾被利刃刺穿的傷疤。
導演透過這些鏡頭,一再告訴影迷「我都記得,請你們放心把喜愛的角色交給我」。
別以為忠於前作設定很容易,元老角色杜威跛腳的設定,曾經在第四集中被導演忘記,但前四集明明是同一個導演,看著杜威健步如飛,我差點說出衛斯克萊文死有餘辜這種話(抱歉了魏斯克,我是超不理性粉絲)。

元老角色讓出空間
本片唯一回歸的三巨頭,只有記者蓋兒魏勒絲,前幾作的女主角席妮的演員因為片酬談不攏而選擇辭演,警長杜威則是直接讓出空間從天上出去了(演員沒死死的是角色,大家放心)。
這部電影電話響時,比鬼來電還可怕
我看完整個第六集,我會覺得其實席妮未能回歸,或許不是電影公司對演員的苛刻,而是導演對於元老角色的安排,他們並沒有打算繼續說元老角色的故事,蓋兒就算回歸,戲份也沒有特別多,反而回歸擔任調查要角的可碧還擁有更多戲份。
主角群眾多
我看得出來他們完完全全朝向「如何說一個好看故事」的方向去努力,無論是不是開篇元老,所有不能讓電影變得更好看的角色,全部都得讓開。
劇本上,他們也沒有迴避席妮的缺席,反而直接了當的給出了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我相信幾乎所有系列粉絲都能理解。
改朝換代並不是問題,讓影迷覺得「我愛的角色被取代了」才是,導演勇敢地在舊系列說新的故事,同時給出貫穿整部片,有關鬼臉面具歷史的故事主軸,是全片我最佩服的地方。
連我都想參觀的鬼臉聖殿

峰迴路轉,真正能夠「猜」兇手的電影
有很多猜兇手的電影,其實並不會給你真正的線索,就只是單純殺殺殺殺然後最後十分鐘揭露兇手的無腦砍殺片。
本片從一開始就給予大量的線索,給予觀眾實質的參與感,到了兇手揭開面具時,如果有戲院願意在這一個點按下暫停,請觀眾輪流上來分享想法,我相信每個有認真觀看的觀眾,都可以說出自己的一套理論。
不過以本片的精彩程度,兇手揭露的部分反而有一點點無力,並不是真相太糟糕,是其他鋪陳的部分太精彩,我捨不得曲終人散。

關注殺戮的後果,(盡可能)合乎邏輯
本片的一大主軸,是第一集兇手女兒珊曼莎(塔拉的姊姊)的心理狀態,同時由於他被起底是多年前伍茲伯勒謀殺案兇手比利(前五部曲女主角席妮的男友)的兒子,網路上的網友開始以各種惡意迷因與陰謀論,侃侃而談珊曼莎其實才是鬼臉殺手,只是嫁禍給男友。
一部作品走到最後人物關係之複雜,就像民視連續劇
如果有在看一些社會新聞,或是揭開謎案的紀錄片,很容易就會聽到「那個女兒失蹤的爸爸才是兇手吧」的這種言論,無論發語者起因是害怕、擔心或是本來他就是一個會說出這種話的糟糕垃圾,如此寫實的設定加入電影,也讓本片多了一層驚悚的真實感。
「後事實」、「網路法官」、「鍵盤殺人」與「崇拜殺人魔而成為模仿犯」等議題的探討,
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就算不夠新穎,沒有討論到這一塊,電影就不完整了。
這一層外部的懷疑當然不夠作為本片的核心衝突,珊曼莎「發現自己覺得殺人很爽」的內在衝突,以及無法處理內心創傷,對妹妹塔拉過度保護的親情議題,都是使本片角色更為立體的關鍵。
無論怎麼樣宏大的故事,角色間關係的處理,絕對是重中之重,本片的真主角珊曼莎完成了一趟貫穿兩部作品的角色旅途,精準到位。

比較沒那麼好的部分
其餘新增的角色,導演深知觀眾並不會太在乎他們,因此在劇情上做出了取捨,其中幾個大學同學只作為工具,不需要太認真,本片的主角已經太多了。
另外,雖說是解構公式,還是有一兩個「明顯是角色太笨」才會發生的意外橋段,不過程度和篇幅都很少,並不太影響這部電影的優秀。
『結論』
去年看完了《驚聲尖叫》(2022)後,我寫了以下這段話:
到了2022年,我們已經擁有許多經典IP的續集、重啟或是精神續作,這些作品往往被視為好萊塢缺乏原創性的原兇。
但對我而言,舊有IP的重製絕非扼殺原創性的兇手,真正的兇手是那些不明白系列精神、只為了賺錢一再消費觀眾情懷的製作者。
《驚聲尖叫》的存在,既是自身系列精神的延續,亦是當代媒體文化的一種解構,但願今後每次殺手再戴上鬼臉面具時,目的都不只是提供更多的屍體,而是對於下一波文化風潮的再思考。
2023年的今日,我可以大膽地說,《驚聲尖叫 VI》做到了,甚至比前一集更好。
下次我再接起電話,聽著電話那一頭的人用變聲器問我
What is your favorite scary movie?
時,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他答案,並且對片中的彩蛋如數家珍。
如此一來,我應該有資格活下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黃眼惡魔的侍奉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